APP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研究
——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014-03-26戴文涛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控制目标指标体系经营

周 鑫,戴文涛

(1.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2. 云南财经大学 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 引言

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简称SOX法案)颁布之后,世界其他各国的监管部门纷纷修改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公司极为重要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其保护公司健康营运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并随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简称《配套指引》),至此,中国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

在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实施及内部控制实践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内部控制评价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实施的效果和内部控制功能作用的发挥。按照美国COSO(Commo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的简称)的观点(或我国的《基本规范》说明),内部控制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动态持续改进的过程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基于过程导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或流程设立及运行的有效性情况。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企业的有效性取决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基于结果导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1-4]。

结果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定量评价,其研究视角主要基于政府监管部门、外部非盈利性机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由于这种评价主体的独立性较高,评价结果易于在不同企业、相同企业之间或与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比较,易于投资者、银行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渐增多。从目前以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为评价对象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者设置了较多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既包含定性评价指标,又包含定量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复杂,很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出现偏差。

对一个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否适宜有效是衡量其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同样,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5]。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及其范围主要是基于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估需要而归纳出的。企业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不是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而是为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服务,最终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6]。《基本规范》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五个目标,即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法律法规遵循目标,但各目标在内部控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企业内部控制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和落实,是企业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7]。企业的资产不安全,企业的经营就没有有效率和效果,企业的效率效果目标是内部控制目标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其他目标如企业报告目标和遵循法律法规目标等都服从于内部控制效率效果目标[8]。

因此,本文基于政府监管部门、外部非盈利性机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构建方法,并对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进行分析,以便为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支持,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提供指导。

二、 研究述评

SOX法案颁布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属于企业自愿披露,由于只有少数公司在企业的定期报告中披露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仅有Raghunandan和Rama、Hermanso等学者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愿性披露情况[9-10]。SOX法案强制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规定不但促使上市公司更全面、及时地公开内部控制信息,而且也为学者们开展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从相关的研究成果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方面[11]。近年来,随着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逐渐增多,学者们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及内部控制质量方面。Botosan构建了公司水平披露指数(即DSCORE),实证检验了公司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12]。Chil-Yang Tseng基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视角,构建由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组成的企业风险管理指数[13]。在国内,陈汉文等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逻辑框架,基于过程的完善程度,建立由一级要素评价指标(5个)、二级评价指标(24个)、三级评价指标(43个)和四级评价指标(144个)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数[14]。张先治、戴文涛以企业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经营活动目标和法律法规遵循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对象,构建由7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内部控制指数[1]。王宏、蒋占华等以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体系为制度基础,基于企业战略、经营活动、财务报告、资产安全和法律法规遵循五大目标的实现程度设计内部控制基本指数,并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修正指标[15]。张兆国、张旺锋等构建由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2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建立以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数,但评价结果没有对外发布[16]。

美国萨班斯法案实施和我国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情况。因此,国内外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为评价对象进行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只有以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对象进行的研究才称得上是内部控制质量研究[1]。从国内外以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对象的研究成果看,多数研究成果为了全面反映对评价对象的理解,基本上都设置了较多的评价指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数据搜集工作量大、评价复杂,评价指标设置太多,很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目标往往与组织目标相联系,特别是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资产不安全,企业的经营就谈不上有效率和效果,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目标是内部控制目标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其他目标如企业报告目标和遵循法律法规目标等都将服从于内部控制效率效果目标[4]。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质量进行研究。

三、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设计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本质上属于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按照综合评价的规范研究方法,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及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标准。

(一) 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体系理论设计

系统理论认为,凡是由两个以上要素或部分组成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周三多等认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至少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体性。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目的。二是集合性。系统内的子系统(或要素)应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是层次性。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四是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应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7]。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反映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个整体,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系统特征。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应按照层次性及自顶向下的系统思维要点进行构建,即首先确定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结果层指标(本研究设计为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数),然后依据相关理论确定评价准则层指标和评价指标层指标,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追求的产出成果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企业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和企业目标一致,企业追求财务目标的过程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为了确保企业目标(或财务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和分析。另外,企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给企业,目的是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银行是否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取决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企业能否给投资者较高的股利、能否按期归还银行借款及利息主要看企业现金流量、盈利水平。因此,本文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准则层指标选择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五个评价指标。

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紧密相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企业经营方式不同,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形式不同。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企业的经营方式分为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商品经营三种类型,而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收益是反映三种经营方式盈利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因此,本研究选择它们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是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营运资产的效率上。由于企业的经营过程是利用各项资产以形成产品和销售的过程,或简单地说,就是资产转换,而这一过程的状况和效率主要受资产存量、各种资产组合所形成的资源配置、资产的变动情况、资产的利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企业营运能力评价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三个评价指标。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在考察企业偿债能力时,企业资产是否能够偿还债务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企业全部资产中,由于除现金(指货币资金和其等价物)外,其他资产常常不具有现时的直接偿付能力,因此,企业的偿债能力还要考虑资产的变现能力,即企业各项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再者,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除了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外,还取决于企业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的流动性,取决于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项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关系。最后,本文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产权比率五个评价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

企业追求的目标通常被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其中生存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根本途径。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企业发展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发展的现状上,而是越来越注重企业发展的态势、潜能和成长性,尤其是从动态上把握企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因此,本研究选择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评价企业发展能力。

现金流量分析是现代理财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交易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与经营成果。本研究选择经营现金流量占净利润比重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状况。

2. 评价指标处理

在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时,由于评价指标选择坚持了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全面性,就是尽可能多地选择评价指标以全面反映对评价对象的理解),这就很可能造成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指标内容反映的信息重叠,同时也使评价结果因评价指标过多而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之间的差异不灵敏。为了使选中的评价指标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对初选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处理。选择和筛选评价指标的步骤如下。

表1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1)按照理论分析初选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评价指标,见表1。(2)对每类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系统默认的类平均法,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距离的测度,将类指标分成若干子类。(3)在子类中运用统计学方法选择代表性指标。现金流量子类只有一个评价指标,本文将其直接选入评价指标体系。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子类有两个以上的评价指标,本文分别计算子类中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复相关系数,某指标的复相关系数在该类中越大,则认为该指标包含本类的信息最丰富,对该类指标的代表性最强,复相关系数最大的评价指标选入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上述方法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二) 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以权变理论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并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分为三类:选择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和系统模型。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控制系统,各评价指标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作用不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选择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按照此理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构建首先应当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将各评价指标数值与其对应权重相乘计算评价结果,最后汇总形成评价指数。

1. 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根据计算权重时原始信息的来源不同划分,一般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鉴于主、客观赋权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随着综合评价研究的深入,熵权法被用于评价指标的赋权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熵权法对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主要原理及步骤如下。

若系统可能处于多种不同的状态,每种状态出现概率为Pi(i=1,2,…,m),则系统的熵定义为:

2. 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构建

(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各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且数量级相差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先将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变换为无量纲化的指数化数值或分值。实践中常用的无量纲化方法主要有标准化变换法、功效系数法、指数化变换法、分段打分变换法等。通过对各种标准化处理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本研究选择功效系数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h)为评价指标的满意值,x(s)为不允许值。

(2) 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合成

我们将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结果与其指标权重相乘后再相加,构建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指数(简记为CCMII):

其中,Xij为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结果,Wij为评价指标权重。

(3) 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标准

表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综合评价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价主体对定量评价结果做出定性判断的依据。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表现为具体的分值,不同的分值代表着不同的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参照张先治、戴文涛制定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1],本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标准,以直观显示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优劣(见表3)。

四、 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分析

表4 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描述性统计

按照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构建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沪市943家A股上市公司计算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评价结果见表4、下页表5和表6(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了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排名前20位的公司)及图1、图2。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公司的CSMAR交易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

图1 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散点分布图

图2 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分指数分布图

从表4、表5、图1可以看出,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最大值为75.83,最小值为19.96,均值为59.41,标准差为7.67,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处在50分—70分之间。943家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较好、经营风险较小的上市公司有2家,占比为0.21%,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一般、存在一定经营风险的上市公司有509家,占比为53.98%,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较差、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上市公司有432家,占比为45.81%。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标准,沪市上市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较差,企业经营存在较大风险。图2、表6的评价结果显示,影响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现金流、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尤其是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普遍不好。上述评价结果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和制度建设,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五、 研究总结

在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实施及内部控制实践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基于结果导向,也可以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导向。由于过程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定性评价,不便于与不同企业、相同企业或自身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比较,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本研究基于政府监管部门、外部非盈利性机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视角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

国内外多数学者在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数时,一般设置了较多的评价指标,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数据搜集工作量又十分巨大、评价过程极其复杂,过多的评价指标很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对一个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否适宜有效是衡量其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同样,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5]。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目标是内部控制目标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其他目标如企业报告目标和遵循法律法规目标等都服从于内部控制效率效果目标[4]。因此,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进行研究并对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进行指数分析,实质上也是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及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表5 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情况

表6 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排名前20位的公司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支持,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质量提供指导。应当指出的是,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评价结果是依据财务分析理论建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中的科学方法进行的,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错报发生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因此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本研究中的权重是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确定的,由于客观赋权可能存在确定的权重与指标的实际重要程度相差较大等不足,因此,有必要采用主观赋权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专家意见法等进行补充,以便对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作更客观、更可靠的分析。此外,本文仅研究了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状况,有必要在修正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深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实现状况进行分析。上述内容都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方向和范围。

参考文献:

[1]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8.

[2]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3):48-54.

[3]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3):76-80.

[4]刘明辉.内部控制鉴证:作用与选择[J].会计研究,2010(9):43-50.

[5]韩晓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Kelly T P.The COSO report: challenge and counter challenge[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93,176(2):10-18.

[7]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8]张先治.内部管理控制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9]Ragahunandan, Rama. Management report after COSO[J]. Internal Auditor, 1994,16(8):54-59.

[10]Hermanson, Heather M.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30):325-341.

[11]戴文涛,纳鹏杰,马超.内部控制能预防和降低企业风险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4(2):87-94.

[12]Botosan C A.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72(3):323-349.

[13]Chih-Yang Tseng. Internal control,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R].Simth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Maryl,2007.

[14]陈汉文.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N].上海证劵报,2010-06-11(11).

[15]王宏,蒋占华,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张兆国,张旺锋,杨清香.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论,2011(1):148-156.

[17]周三多,陈传明,鲁明弘.管理学——方法与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控制目标指标体系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全方位管理方法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综合控制目标优化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