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师汉字教学情况调查研究

2014-03-26山娅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部件汉字汉语

山娅兰

(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自源文字之一,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也是汉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工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语言要素相比,汉字教学和研究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其形体、结构等特征确实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留学生难以轻松掌握的;二是现行的汉语教育理念基本上脱胎于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而在拼音文字体系里文字的教学本就不成问题。在这样“重语轻文”的理论指导之下,对汉字本体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就难以得到重视。

然而,“汉字就是汉语的语言单位之一,学汉字就是在学汉语。”[1]可以说,不学好汉字,是不可能真正学好汉语的。为了了解汉语教师进行汉字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和研究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相应对策并为汉语教师提供借鉴,我们做了对外汉语教师汉字教学情况的不记名调查,调查对象为曲靖师范学院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及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同时也调查了两名泰国籍汉语教师。调查表的设置和结果分析如下。

一 调查表的设置

此份调查表从教师的个人情况、使用的教材、汉字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汉字教学方法和手段、汉字教学测评五个维度来设计问题。 此调查表旨在调查对外汉语教师汉字教学的情况,首先调查了汉语教师的个人情况。其次从汉字教材的使用及评价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试图了解汉语教师对使用过的汉字教材编排的看法。第三个维度调查了汉字教学的内容,尤其是汉字教学的难点和学生的书写错误情况。第四个维度则调查了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课堂的互动情况等。最后一个维度则是教学测评情况,着重了解汉字教学过程中的测评手段。

二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该调查表共发出20份,实际收回了15份。由于发放的调查表为纸质,部分教师在国外教学过程中遗失了该表,故未能及时全部收回。

1.教师个人情况分析。

个人基本信息结果分析1.国籍中国13人86.7%泰国2人13.3%2.性别男2人13.3%女13人86.7%3.年龄20—30岁11人73.3%30—40岁2人13.3%40—50岁2人13.3%4.民族汉族12人80%少数民族1人6.7%泰族2人13.3%5.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1年以内7人46.7%1—5年6人40%5—10年2人13.3%6.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所在的学校(可多选)大学3人20%高中2人13.3%初中3人20%小学10人66.7%7.您是否学习过专门的汉字学知识从未学过2人13.3%学过一点儿5人33.3%学过专业课8人53.3%8.您是否学习过专门的教学法知识从未学过2人13.3%学过一点儿3人20%学过专业课10人66.7%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的15名调查对象中,有2位为泰国汉语教师,其余均为中国教师。而教师中的男女比例较为悬殊,女教师有13人,占86.7%,男教师只有2人,占13.3%,这与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情况基本符合。一般而言,语言类的专业女生较多,师范类院校尤其明显。以作者所在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2007年该专业首次设立时,男生比例为22.6%,近几年这个比例还在下降,到2012级则只有8.7%。而这种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制约。在年龄方面,20至30岁的教师最多,占73.3%,而30至40岁及40岁至50岁的各占13.3%。这些教师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占80%,还有1位满族、2位泰国本地教师。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从业时间都比较短,其中1年以内的有7人,占46.7%,1年到5年的有6人,占40%,5年到10年的有2人,占13.3%,从业时间最长的为9年。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所在的学校来看,从大学到高中、初中、小学的比例分别为20%、13.3%、20%、66.7%,其中有1位教师分别教授过高中、初中和小学,还有1位教授过高中和初中。这与教师进行教学的地点有关,其中2位在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均在国内,教授的对象是来华留学生,而所在学校是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均为在国外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教授的对象是当地的学生。因为来华留学生多为成年人,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多集中于各大高校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机构,而国外的教学对象除了大学的中文专业学生外,更多地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覆盖面和力度的加强。从是否学习过专门的汉字学知识来看,学过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有8位,占53.3%,表示学过一点儿的有5位,占33.3%,还有2位表示从未学过,占13.3%。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较为缺少汉字本体知识储备的。最后,从是否学习过相关的教学法知识来看,学过专业课的有10位,占66.7%,学过一点儿的有3人,占20%,表示从未学习过的有2人,占13.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过教学法知识的教师比例要大于学过汉字学知识的教师,这一部分主要来源于英语专业毕业的对外汉语教师,他们学习过教学法,但没有系统学习过汉字学的相关知识。

2.使用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使用情况结果分析1.上汉字课有无专门教材有960%无640%2.如有教材,使用的是哪种教材已出版教材889%自编教材00自编讲义111%3.您对使用过或看过的汉字教材的编排有何看法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上汉字课时使用专门教材的有9位教师,占60%,没有专门教材的有6位,占40%。而在有汉字教材的9位中,有8位使用的是已出版教材,占89%,还有1位使用的是自编讲义,占1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汉字课是没有专门教材的,这和汉字教学的地位息息相关。很多学校的汉字教学并没有开设专门课程,大都放到综合课中进行。这一方面是汉字对于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很多人认为汉语的学习主要在听说,只要掌握拼音,汉字的学习并不重要。另外,此部分的第3题即“您对使用过或看过的汉字教材的编排有何看法”为简要回答题。在这一题中,很多教师都对汉字教材的编排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认为教材偏难。部分教师认为汉字教材的识字量偏大、偏难,这样的编排让学生对识字教学不感兴趣,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由易到难的编排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2.认为教材的难度跨度较大。部分教师认为汉字教材的难度和梯度没有掌握好,跨度较大,从比较简单直接跨越到较难,缺乏循序渐进的方式;3.提出一些教材编写的建议。如有教师认为汉字教学应先从整体认字开始,再把同一类的进行归纳分析,而采用这种思路编排的教材可能更便于教学。

3.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情况结果分析1.您所任教的学校有没有开设专门的汉字课?有213.3%没有,是和综合课一起上1386.7%2.如有专门的汉字课,有无教学大纲?有00没有8100%3.您个人主张哪种汉字教学程序?先偏旁,后组合整字746.7%先部件,后组合整字426.7%先整字,后归纳分析320%未作答16.7%4.您个人主张哪种汉字教学内容?与语言教学同步(随课文识记有关汉字)1280%不与语言教学同步(另行设计汉字教学内容)320%5.您觉得汉字教学中较难的是?(可多选)笔画16.7%笔顺1066.7%偏旁16.7%部件426.7%独体字213.3%合体字426.7%检字法16.7%汉字结构213.3%同音字960%形似字1173.3%6.您所教授的学生在汉字书写时常出现的错误是(可多选)部件的改换(如“冰”为氵水)853.3%部件的增损(如“认为”写为“认讠为”,“京剧”写为“京居”)533.3%部件的变形与变位(如“知”写为“口失”)1173.3%其他320%

由上表可知,汉字教学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基本上处于一种附属地位,在调查的15位教师中,只有2位教师的任教学校单独开设汉字课,比例只有13.3%,而高达86.7%的教师所在学校均是在综合课上教授汉字。而第2个问题即“如有专门的汉字课,有无教学大纲?”只是针对第1题中选择了有专门汉字课的教师,但部分教师可能没有理解清楚题目内容,故此题有8人进行了作答,包括6名第1题中选择了无专门汉字课的教师。不过从此题的作答情况可以看出,不论有无开设汉字课,100%的教师都没有汉字教学的大纲,可见汉字教学基本上还是属于教师教学中比较随性的部分,更多地是依据综合课的内容对汉字进行教学,并没有形成汉字教学的单独体系,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之中,学生学习到的汉字应该是较为散乱的,难以系统掌握汉字的相关知识,也难以做到系统地识读汉字了。在第3个问题“您个人主张哪种汉字教学程序?”一题中,有7人选择了“先偏旁,后组合整字”的方式,占46.7%;有4人选择了“先部件,后组合整字”,占26.7%;还有3人选择了“先整字,后归纳分析”,占20%。由此可知,“先分后总”的汉字教学方法得到了更多教师的肯定,而在“先偏旁还是先部件”的选择中,大部分教师倾向于以偏旁为纲领。传统汉字教学方式和观念还是对汉语教师有着重要影响的,越来越得到提倡的“部件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还有待时间来不断积累经验。而选择“先总后分”的汉字教学模式的教师则占了20%,看来这种“先整字,后拆分,再归纳分析”的方式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更成熟和可操作的模式。在第4题,即“您个人主张哪种汉字教学内容”中,有80%的教师选择了随课文识记有关汉字,只有20%的教师认为应当另行设计汉字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还是赞同传统的“随文识字”法,这种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但字词同步又给汉语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这一意义上的汉字教学基本上还是词汇、语法教学的附庸。但在大部分学校连单独的汉字课都未开的条件下,另行设计汉字教学内容,不与语言教学同步的汉字教学的确是会遇到诸多难题的。第5题调查的是汉字教学的难点,在所有选项中选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形似字(73.3%)、笔顺(66.7%)、同音字(60%)、部件(26.7%)和合体字(26.7%)、独体字(13.3%)和汉字结构(13.3%)、笔画(6.7%)及偏旁(6.7%)和检字法(6.7%)。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形似字、笔顺和同音字。汉字结构复杂,小小的方块蕴含着各式各样的变化组合,形似字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如“牛”和“午”、“白”和“百”这样形体比较简单的汉字都常常有学生犯错,形体复杂的形似字就更容易出错了。同时,笔顺也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一大难点。在调查中,有老师就指出,很多学生都是按照自己书写母语时写字母的习惯来书写汉字,所以基本上是把汉字“画”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这在初级阶段尤其明显。最后,汉字同音字多,22个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可以组合出的有效音节是1300多个,但是汉字的数量却超过了10万,最常用的汉字也有3500个,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现象,如“qīnɡ”字,常用的就有“轻、青、清、倾”等等,这也给汉字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最后一题调查的是学生在书写汉字时最常出现的错误。排位第一的是“部件的变形与变位”,有73.3%的教师认为其学生常出现此类错误,之后依次是“部件的改换”(53.3%)和“部件的增损”(33.3%)。造成很多学生将汉字的部件进行变形与变位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其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如把“知”中的右偏旁“口”写为一个字母“O”。而另一种情况则表现为部件的变位,主要是将左右结构的汉字左右互换,这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中是极为少见的。

4.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结果分析1.在汉字教学中,您是否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320%不会,因为汉字教学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教学00想用,但是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1280%2.您是否会借鉴国内幼儿汉字教学的方法和材料?会15100%不会003.在具体的汉字课堂教学中,您是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注重,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1493.3%不太注重,以教师讲解为主17.7%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首先,在使用多媒体的问题上,所有教师都认识到了新兴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人认为汉字教学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但真正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只有20%,还有80%的教师希望可以使用多媒体,但是却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在是否会借鉴国内幼儿汉字教学的方法和材料的问题上,所有教师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另外,在汉字课堂的互动问题上,93.3%的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只有7.7%的教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充分认识到了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中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5.教学测评。

教学测评结果分析1.您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专门的测评手段来检测教学效果?有1386.7%没有213.3%2.如果有,通过何种手段检测?(可多选)笔试1280%听写1386.7%其他426.7%3.您是否通过学生的考试及测评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为之改进?是1280%否320%

在教学测评这一维度中,首先有86.7%的教师在自己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测评手段来检测教学效果,另有13.3%的教师选择了没有专门测评手段。另外,在通过何种手段检测一项中,听写的得票率最高,为86.7%,是汉语教师最常采用的汉字教学检测手段。另有80%的教师选择了笔试,26.7%的教师选择了其他手段。最后,在教学反思一项,有80%的教师认为自己会通过学生的考试及测评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为之改进,但也还有20%的教师在这一选择上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可见,大多数教师是能够针对考试成绩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促进自身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1]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部件汉字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通信软件可重用部件库研究
焦利氏秤各部件的修理和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