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4-03-26闫志辉

草原与草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盟盐渍化沙化

闫志辉

(内蒙古锡盟草原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闫志辉

(内蒙古锡盟草原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本文从阐述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现状入手,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成因,有自然、人为两方面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少雨,生态条件脆弱;人为因素主要是长时期的开垦草原,超负荷的利用草原,以及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制度造成“三化”草原面积加大。根据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加强建设、提高效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具体措施。

退化草地;现状;治理对策

长期以来,草原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及人口的发展和牲畜超载、滥垦滥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草地植被受到破坏,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加剧,鼠、虫害和毒草繁衍滋生,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研究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和建设措施,对于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包括东乌珠穆沁、西乌珠穆沁、乌拉盖、苏尼特左、苏尼特右、阿巴嘎、镶黄、锡林浩特、二连浩特9个纯牧业旗(市、区)和正镶白、正蓝、太仆寺、多伦4个旗县的纯牧业苏木及半农半牧苏木(乡),共21个牧业苏木,564个嘎查,58308个牧业户,牧业人口26.56万。锡林郭勒盟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北纬41°35′~46°46′、东经111°09′~119°58′,总面积19.14万k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7.77万km2,天然草地面积居我国11片重点牧区之首,是我国温带典型草原核心分布区。海拔800-1400m;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4.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无霜期100-136d;年降水量150-400mm,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日照时数为2900-3200h;年蒸发量,大部地区在1500-2000mm,西北部可达2500-3000mm;全年平均风速为3.5-5.6m/s。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植被主要分为三个草原亚带和一个半隐域性沙地植被类型,即东部草甸草原亚带、中部典型草原亚带、西部荒漠草原亚带和沙地,分别占草地面积的15.9%、34.5%、15.8%和33.8%。水资源贫乏,严重缺水区面积达5.3万km2,占全盟土地总面积的26%。

2 草原退化、沙化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进入加速时期,到80年代已发展到相当程度,全盟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10928.66万亩,占全盟草原总面积的37.33%;到2000年前后,全盟草原生态状况进入有史以来最差时期,全盟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面积已达22168.79万亩,占到全盟草原总面积的76.55%。草原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10年锡林郭勒盟最新一次草原资源普查结果表明:经过近10年的保护建设,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有所减少。调查数据显示:全盟草原总面积28984.68万亩,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20932.87万亩,占全盟草原总面积的72.22%,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比2000年前后减少了1235.91万亩,减少了4.33%。从草原整体状况看,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仍占70%以上的比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在全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以下简称“三化”)草原面积中,退化草原面积16793.13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7.94%;沙化草原面积2904.76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0.02%,盐渍化草原面积1234.9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4.26%。在全盟草原“三化”面积占全盟草原总面积的比例中,轻度、中度程度“三化”草原占比例较大,分别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38.10%、28.66%,重度“三化”草原所占比例较小,为5.46%。

3 草原退化、沙化的成因

3.1自然因素

锡盟处于典型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十年九旱,年降雨量低,牧草生长受到抑制,对草地影响很大。全盟盛行偏西风,尤以春季风最大,1~5月份大于等于10米/秒的风占全年的70%,与枯草期及周期性干旱相吻合,风蚀作用强,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锡盟草原明沙和下伏沙带较广,沙源丰富,草原生态系统较脆弱,稍不注意即可造成草场退化和沙化。

3.2人为因素

3.2.1 草原开垦

自清雍正初年在察哈尔草原招佃垦种后(《察哈尔经济调查表》),大规模开垦草原始于十九世纪初。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2年1月5日),皇帝批准“开放蒙荒”实行“新政”后(《蒙垦奏议》),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对放垦的草地开始进行了调查,于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口外十一县之八旗荒地”的放垦全面铺开(《行政纪要》)。进入中华民国,专门设立“垦务总局”负责原察哈尔地区放垦事宜,截止到民国22年(1933年),仅多伦县、宝昌已开垦的草地达73.21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锡盟出现3次开垦草地高潮,第一次是1958~1959年;第二次是60年代初,牧区开垦地167万亩;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垦草地达100多万亩。这样被开垦的草场生草层要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最少得经过50~100年的时间。

3.2.2 超载过牧

锡盟1999年牲畜头数达到1823万头(只),比1949年增加了近11倍,畜均占有草场由170亩减少到14.6亩,严重超出草原负荷。加之,世纪之交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自然灾害,加速了草原生态的退化、沙漠化。

3.2.3 草原使用和放牧管理不合理

在居民点、畜群点、饮水点或河流、道路两侧,由于缺乏保护与管理措施,各种不适当因素强烈影响,草地退化以同心圆或平行于河流、道路,逐步向外扩展,离基点、路道、水源越近,退化愈严重。“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经营方式,使锡盟河流沿岸普遍退化,1981年对西乌珠穆沁旗大吉林河两岸草地生产力调查,距河1.3公里处草高10厘米,亩产草116.55公斤,3.6公里处草高14厘米,亩产草119.85公斤,5公里处草高22厘米,亩产草183.15公斤;季节营地划分不均,草地压力不均等。1982年对正蓝旗调查,查干淖尔嘎查草地面积12.7万亩,夏季营地仅占1.6万亩,约有8000多只牲畜放牧,草地回旋余地小,草地出现片状流沙;打草场不轮换,边界草地纠纷,抢牧、乱牧,定居点、饮水点布局不合理,造成草地发生退化、沙化。

另外,其它人为因素主要有:沙地内大量榆树和柳灌丛被砍伐,使流沙面积扩大。仅70年代浑善达克沙地被砍伐的榆树达400万株;机动车辗压大量草场;挖沙、取石、挖药材、搂发菜、搂黄草等不同程度地破坏草场,造成退化和沙化。

3.2.4 制度问题

一是草场承包滞后于畜群承包,加速了公共草场的退化沙化。1982年开始,把集体的牲畜以“作价归户,分期偿还”;“作价归户,保本经营”;“无偿归户,户有户养”三种形式承包给牧户。阿巴嘎旗和镶黄旗以无偿归户,户有户养为主,苏尼特左旗采取了60%的牲畜作价归户,分期偿还,40%的牲畜留嘎查所有,牧户包放,保本经营,仔畜分成。1983年牲畜承包在全盟牧区推行,到1984年末,全盟实行牧业大包干(分畜到户)责任制的队有455个,占全盟牧业生产队总数的85%。1984年依着草畜统一经营的原则,对草场也进行承包改革,应该说草场承包和畜群承包的时间起点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在实践中其进程却不同步,家畜作价归户1985年就基本结束了,而草场承包却到1997年才基本结束。在这期间,草场处于无人管理的公共草场状态,牧户随意使用他人草场,一味追求牧畜头数。其结果,牧畜头数激增,草场严重退化沙化。二是草场有偿使用流转制度存在弊端,草原出租费是按出租的草原面积收取的,而不是按饲养的牲畜头数收取,作为承租者为了降低饲养成本,追求经济利益,尽可能地增加养畜数量,草原必然要退化沙化。

4 退化、沙化草地建设措施

草原不但是畜牧业生产的基地,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陆地生物圈的食物链中,草原起着重大的作用。草原还是天然蓄水库,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对人民生活至关重要,依法保护草原生态资源也是当今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建设和保护好。

4.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第一,政府部门要依法统一制定草牧场流转合同,草原执法部门对要求草牧场流转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查核实、审批备案。并在租赁期间对承租方实施跟踪监测,如果发现经营不善、超载过牧、非法开垦等导致草场等级下降,按草牧场流转合同约定事项终止合同。其二,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非牧户非法占用牧民草场问题,扎实开展清理工作。第三,草原承包经营权的物化,让农牧民成为真正的主人,从维护自身物权的角度,有效对抗越权审批,非法占用草场等行为。

4.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根据禁牧区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制定养老、助学、创业、就业4项配套扶持措施,在阶段性禁牧区,抓好舍饲育肥工作,在草畜平衡项目区,实行春季休牧,严格限量养殖;引导和支持大户或联户开展划区轮牧;打草场封育休闲、定期轮刈。

4.3加强建设,提高效益

建立治沙、种草的专业研究机构,强化专业技术部门职能,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总结经验,继续做好第二轮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根据不同的退化原因和强度,采取封育、补播、松土、施肥等措施。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控制风蚀、水蚀。依托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土地治理建设等项目,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与农牧业生产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技术示范推广,如测土配方施肥和风力提水等新型农牧业技术应用,解决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农牧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节约劳动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牧区实现现代化步伐。

4.4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政府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草业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把草地资源的保护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绩效评价内容之一。规划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和前瞻性。建立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以草定畜,适度放牧。根据草地资源调查和草地生产力定位监测提供的适宜载畜量数据和国家《天然草地适宜载畜量计算》标准,调整牲畜的布局和畜群结构,加快畜群周转,利用草场夏秋优势,发展季节性畜牧业,控制越冬牲畜的存栏头数。

4.5群防群治,灭治草原“三害”

建立和完善鼠、虫和毒草草原三害监测预警体系,培养基层干部农牧民测报员,积极配合各级专业部门技术人员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对草原“三害”严重地区由国家投放专项资金重点治理。

4.6加大对牧草种子的建设及监管力度

草原建设,种子是基础和关键,要坚持适地适草的原则,积极培育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家畜营养需要的优良豆科、禾本科牧草品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种源的管理,严格种子的检疫、检验程序。坚持主渠道经营,确保种子质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无证经营等不法行为。

〔1〕《(美国)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M〕.戴星翼,张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英)A.J.雷纳,D.科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M〕.唐忠,孔祥智,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3〕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修志编史委员会.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4〕王利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5〕包玉山.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的制度原因及对策建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n.2003第32卷第3期

〔6〕齐伯益.锡林郭勒盟畜牧志〔K〕.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12第1版

〔7〕中共内蒙古委员会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编5总结探索创新6内新图准字(2001)第110号,2001年第1版。

S812.5

A

2095—5952(2014)02—0008—04

2013-11-28

闫志辉(1965-),女,内蒙古锡林浩特人,高级畜牧师,从事草原建设与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全盟盐渍化沙化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锡林郭勒盟重点民生指标对比分析
1989—2019 年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分析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8年锡林郭勒盟草地生产力大幅提升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观摩考察感受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