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彦淖尔市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4-03-26刘永录于宏业史永强

草原与草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饲草料草业种草

刘永录,于宏业,史永强

(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临河 015000)

巴彦淖尔市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刘永录,于宏业,史永强

(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临河 015000)

巴彦淖尔市具有发展草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发展草产业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全市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草产业;巴彦淖尔市;调研报告

1 自然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7-7.6℃,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总土地面积6594252.5公顷,人均占有土地3.91公顷,是全国人均占有土地的4.4倍,耕地598995.4公顷,人均耕地0.35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5倍。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平均无霜期为126天,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2 草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看,全市草产业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草业产业体系建设开始形成,产业触角逐步延伸,牧草生产经营呈现多元化、区域化发展态势,草产业市场急需加快建设,牧草产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优势作用还未充分凸显,具体讲,目前我市草产业发展差距明显,潜力巨大,发展机遇迫切,市场前景广阔。

2.1天然草原草情现状

全市天然草原总面积791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838万亩,据2012年天然草原冷季生产力监测,牧区草原可食干草总量15亿斤(天然草原产草12亿斤,饲草料基地产草3亿斤)。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适宜载畜量计算标准》推算,我市牧区草原适宜载畜量为197万绵羊单位,2012年牧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95万头(只),折合220万绵羊单位,超载23万绵羊单位。

2.2饲草饲料种植现状

全市拥有耕地面积1100万亩,其中水浇地900万亩,据2012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推算,全市玉米鲜秸秆生产总量260亿斤,玉米籽实生产量46亿斤(玉米播种面积337万亩),优质牧草鲜草生产量12亿斤(优质牧草保有面积16万亩),其次还生产小麦秸秆17亿斤、葵花秸秆18亿斤、葵花盘8亿斤、块根叶(田间杂草)等多汁饲料64亿斤,可供动物食用饲草总量达379亿斤,利用179亿斤,利用率约47%,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建筑、薪材、工业等。另外,每年外购优质青干草约2万吨(优质苜蓿1.2万吨,禾本科牧草0.8万吨)。

2.3饲料企业生产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持证饲料生产企业47家,设计生产能力260万吨,其中10万吨以上的8家,5-10万吨的17家,1-5万吨的22家。2012年实际生产各类饲料58万吨。

2.4牲畜饲养基本现状

2012年,全市牲畜饲养量达1902万头(只),其中,肉羊1750万只,奶牛15万头。

综合分析基本现状:全市草料资源充足,基本上满足了目前我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具体从饲草料营养角度看,表现出能量饲料有余而蛋白饲料严重不足;从饲草料生产区域分布看,农区资源丰富,供给潜力大,牧区资源匮乏,自给不足。因此,加快草业发展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营养平衡原则,主要解决农区牲畜日粮蛋白饲料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草畜平衡原则,主要解决牧区抗灾保畜饲草料严重短缺的问题。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牲畜饲养“两个平衡”问题是当前我市草业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3 草产业发展特点

3.1牧草种植面积逐步增加,企业种草区域化、规模化初显成效

2011年以来,通过落实国家牧草良种补贴惠牧政策,同时伴随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自治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市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明显增加。据牧草良种补贴档案资料统计,近两年我市优质牧草新增种植面积12万亩,主要集中在乌前旗、乌中旗、乌后旗和磴口县四个旗县,区域增幅明显,特别是磴口县依托乌兰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已涌现出圣牧高科、云海秋林等一些规模大,机械配套水平高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区域化和规模化更显突出。

3.2牧草生产经营呈现多元化发展,种植效益实现提高

纵观全市优质牧草种植区域,多元化的经营机制正在形成,主要有“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大型养殖企业流转土地及“种、养、加一体化”等模式。2011年开始,优质苜蓿市场价格持续上涨,2013年价格高达2500元/吨,同比上涨20%左右,与此同时,牧草种植的人工费、机械费小幅增加,种植成本上涨5%左右,种植效益得到提高。

3.3优质牧草自供能力逐渐提升,畜牧养殖业发展后劲增强

当前,奶牛和肉羊养殖企业正在面临国内优质牧草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和国际优质牧草价格不断攀升的双重压力,为尽快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改善牛羊饲养的营养状况,我市各地牛羊养殖企业已开始逐步发展建设自己的苜蓿饲料基地。据我们调查,圣牧高科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种植优质牧草达10万亩,云海秋林牧场达3万亩,而且其它大型养殖场也分别规划布局自己的苜蓿种植基地,同时奶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和安全性提升的转变过程中,优质牧草需求急剧增加形成卖方市场,有效拉动优质牧草种植,增强了畜牧养殖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快科学养畜发展进程。

3.4优质牧草需求持续旺盛,牧草外购量进一步攀升

由于牧草种植总体规模小,加之没有草业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优质牧草资源市场流通效率差,商品转化率低,所以,当前我市优质牧草供给增加依然缓慢。据统计,截止5月份,今年我市已进口干苜蓿4000吨,达到历史最高值,进口价3300-3400元/吨,国产价2000-2500元/吨。

3.5牧草种子自繁能力有限,良种外购价格偏高

随着国家、自治区对苜蓿产业发展的扶持提升,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和苜蓿种植专项补贴项目工作已启动实施,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大,规模扩张,用种量增加,而我市牧草种子生产能力有限,导致种子价格偏高。

4 存在的问题

4.1宏观政策支撑力不强,牧草产业化进程缓慢

我市牧草产业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资本、土地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该行业的快速流动和倾斜,尤其无法吸引大型龙头企业的投资发展,导致高层次专业人才、先进机械设备及耕地资源的相对缺乏。加之草业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家对牧草扶持政策和技术研发投入均显不足,牧草产、供、销一体化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严重阻碍了牧草产业的顺利推进。

4.2种草补贴力度不够,普惠政策表现乏力

当前国家实施的牧草良种补贴项目虽然规模较大,但就单位面积而言,补贴标准相对较低,激励作用相当有限,加之河套灌区农耕地属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实现土地流转难度大、成本高,连片种草难成气候,造成机械化作业水平低,无法凸显牧草规模种植效益,同时,目前我市订单种草规模很小,无法带动广大群众的种草积极性,所以我市农牧民种草热情亟待进一步激发提高。

4.3牧草种植规模偏小,综合效益难以体现

优质牧草与玉米、小麦、葵花、番茄、脱水菜等粮经作物相比,牧草种植自产自销,效益转化周期长,直接效益不明显,再加上目前我市种植的牧草多属零散分布,不易适合大型机械作业,所以对已经拥有机械的种植户由于机械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而没有机械的种植户又因人工作业造成种植成本偏高,导致种草比较效益低。

4.4科学利用能力较弱,养殖效益大打折扣

我市农牧民传统的饲喂模式根深蒂固,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方式未能得到彻底转变,相应的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低,已成为制约畜牧养殖业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我市广大牧草种植户在收获、加工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烘干设备跟不上,遇到雨季,牧草不能及时晾干,霉变、发黄现象经常发生,无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加之,草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的少,养殖户多数收获后直接饲喂,未能按照科学营养标准进行日粮搭配,使有限的优质资源不能实现高效利用,导致养殖效益大打折扣。由于老百姓看不到良好的经济收益,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牧民种草养畜的积极性。

4.5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产业链条延伸受限

我市牲畜饲养量和出栏量已经成为全国地级市唯一的“常年圈养、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的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草产业市场发育滞后,产业链条短,导致养殖龙头、加工龙头不仅少,而且引领示范能力弱,无法组织形成草产业市场,可以讲,草产业的发展步履为艰,处于“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被动格局。相反,随着我市畜牧养殖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和质量效益的有效提升,部分规模养殖场(户)因发展需求不得不从外地高价调草,又形成了既羡慕又无奈的怪圈。

5 发展对策及建议

按照我市“十二五”期间农牧业发展规划意见,2015年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奶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为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必须加快草业发展步伐,为此,需要重点建设“一个体系”,着力打造“两大基地”,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推动草业发展的机制措施,促进草产业可持续发展。

5.1建立“饲草料战略储备库”为主要内容的饲草饲料产业体系

以储备库为龙头,上连市场,下连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安排订单生产,平年、丰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收购饲草料供市内外、区内外和相邻省区,个别产品还可以出口创汇;灾年,在调剂供应我市受灾牧区饲草料的前提下,剩余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依托草业体系建设,壮大草产业规模,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草产业品牌,积极引到广大农户扩大引草入田面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进一步加快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我市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型的转变。

5.2打造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不少于5000亩的优质牧草种源基地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015年全市优质牧草种源基地力争达到2万亩,力求年生产供种能力达到160万斤,除满足当地种草需求外,辐射周边省区。

5.3打造优质牧草商品生产基地

全力打造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015年全市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0-80万亩。⑴全市所有的规模养殖场(户)全部推广种草养畜技术,自有种草面积不足的全部实行订单生产,今后凡批复的养殖项目,要将草业生产作为重要报批条件之一。⑵大力创建集中连片的饲草生产基地。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扶持的同时,各级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补贴经费,以此推动饲草种植的快速发展。每个旗县分别建设3-5处,每处种植面积不少于5000亩的种植示范园区,条件成熟的旗县还可以创建万亩、十万亩集中连片的牧草种植示范园区。

5.4整合优势资源,扶大、扶强、扶优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

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自身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务之急,应对全市现有的饲草料加工企业进行兼容整合、技术改造、优势重组。目前我市富川饲料公司的龙头地位已经凸现,对相关行业的聚集与辐射效应也很明显,政府应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方式培育3-5个象富川这样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饲草料企业,依托地缘、资源等各方面优势,打造地方优势品牌,尤其在饲料品种研发上要下工夫,可以采取现金收购、来料加工、等价对换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价配合饲料入户率,着力打造“规模大、品种全、质量好、价格低”的饲料生产企业,努力构建“数量可控、质量可控、风险可控”的质量追溯体系,尽快形成较强的行业带动能力和互补共荣的发展格局,实现饲草料产业在整体规模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推动我市畜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5.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专项推进优质牧草种植

各地区在落实好国家牧草良种补贴政策和自治区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建议从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信贷扶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力度,专项推进优质牧草种植生产,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引进、扶持有竞争力的草业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草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建立优质牧草种植保护机制,对种植面积全部建档立卡,未经批准复垦或未达到利用年限随意耕翻的,按照“退一还三”标准进行惩罚,经批准的或达到利用年限的按照“退一还一”标准巩固种草面积;凡招商引资进入我市的养殖企业、加工企业,要在优质牧草种植方面享受与养殖、加工同等优惠待遇;将国产、进口牧草种植、收获、加工利用机械列入农机补贴范围;建议对零散优质牧草种植户,按照10亩以上集中连片进行直接补贴,每亩补贴150元;对1000亩以上种植大户,实行两年连续补贴,每亩补贴600元,以合理提高种草的经济收入。

5.6积极探索草畜互动良性发展机制,促进草产业可持续发展

牧草只有通过养畜转化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在牧草规模化种植区域应积极引进大型畜牧公司或建立养殖场,培育食草型家畜养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运行模式,采取“统种、统管、统收、统售”的经营措施,加快建立牧草产、加、销、用一条龙产业化格局,推动牧草产业化进程。

5.7储备技术力量,提升草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水平

发展草产业,技术支撑是关键,为此,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储备,强化技术推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力锻造一支技术精、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能打硬仗的草业科技队伍。其次,依托自治区产业技术体系,积极主动与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营合作,广泛开展学习培训与技术交流,加强协作攻关,解决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不同区域牧草生产的机械设备,解决关键环节的机械制约瓶颈,尽快实现各种类型牧草机械的国产化,降低投资成本,并且研究与其配套的农艺工艺,尤其是对优质蛋白饲草引进、牧草改良种植、牧草雨季收获、牧草种子繁育等产业急需技术进行农机农艺配套示范推广,力求使草业科技工作走上一条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服务的路子,从而为我市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S8-1

A

2095—5952(2014)02—0031—04

2013-11-06

刘永录(1962-),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高级畜牧师,从事草原保护建设及草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饲草料草业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青海草业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2017年1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