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开发

2014-03-26章韶光余建芳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蚕业桑园蚕桑

章韶光 余建芳

(1.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45011;2.绩溪县华阳镇农业服务中心 245300)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区域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良好;2013年桑园面积5407.6hm2,发放蚕种77478盒,蚕茧产量3392.05t,是安徽省蚕桑主要产区。由于近年的蚕茧市场低迷,产业对比效益下降,蚕桑生产面临滑坡。其原因一是蚕桑产业对天气状况的变化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蚕桑生产的劳动力与土地密集型特征,以及产业链长等特点,决定了蚕桑业面临较高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蚕农收入不稳定,影响蚕农生产积极性。二是蚕桑产业的产品单一,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体系欠缺,产业综合竞争力低。稳定蚕桑生产规模,提高生产综合效益,走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是一个方向,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就蚕桑多元化开发的作用,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快蚕桑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一些措施,谨与大家探讨。

1 蚕桑多元化开发利用的主要作用

1.1 促进蚕桑产业的稳定

国内蚕桑产业缺乏成熟的产业链,制约了我国蚕桑行业以及一些附属行业的发展,急需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实现产业化发展,对蚕桑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使桑、蚕、茧、丝、绸由单一用途向多种用途转变,促进蚕桑产业由以蚕为主的单一产业向蚕、桑并重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而且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向仲怀院士说,现在蚕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色产业,而是具有支撑丝绸业、模式生物、生态林果、生物反应器等诸多功能的新型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黄山市有一定的蚕桑生产基础,蚕区桑园和蚕室利用率普遍不高,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目前有蚕桑专业合作社47家,形成了一批产业经营主体,宜提升蚕业整体素质,充分利用蚕丝产业各环节的物质与文化资源,拓展药食用途、新材料用途和文化生态用途等新功能,逐渐形成一种全方位、高效益、多元化的蚕桑产业发展新模式[1]。只有蚕桑综合效益提升,蚕桑产业才能巩固稳定。

1.2 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综合效益

围绕桑和蚕两个资源,开展桑园多种经营,进行套种套养、特殊蚕品种饲育、桑枝食用菌、桑果系列产品、蚕沙利用、旅游文化等综合开发,可明显提高桑园综合效益。一年中,桑树生长期约7个月,生长期间田间荫蔽,但秋冬季桑园光照充分,管理方便,田间肥水充足,利用闲置桑园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饲养家禽完全可以提高桑园利用率。实践证明桑园套种套养是蚕农增收的有效生产模式,桑园套种蔬菜除了直接经济收益外,还可以在采收后进行压青作绿肥,桑园鸡粪也是一种很好的农家肥。通过套种套养使土地利用由单一蚕桑向立体农业转变,同时在桑叶、桑枝、桑果、蚕沙、蚕蛹等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建立高效蚕桑复合经营模式,既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1.3 开辟循环农业新途径

建立以生态蚕桑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蚕桑循环经济模式,桑树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生态效益,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应积极推广以蚕桑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模式[2],开发和利用蚕业生产的废弃物,如桑枝条、蚕沙、缫丝废水等,变废为宝。建立“桑、蚕、粪、沼、菜”等种养循环,走出一条“桑叶养蚕、桑枝种菇、菌糠作肥”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蚕沙进入沼气池,既减少了对养蚕环境的污染,又增加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菌渣经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施入桑园,提供桑园优质肥料;事实上蚕桑综合利用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模式。

2 蚕桑多元化开发利用的模式

2.1 以桑园为主导的综合开发

以桑园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桑园综合利用,通过桑-菜、桑-禽、桑-菌、桑-果综合开发,把传统的栽桑养蚕和现代立体种养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桑园资源的利用率。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领域的拓展,蚕桑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在桑果饮料、蚕沙叶绿素、丝绵丝绒被服、桑枝食用菌、桑枝地板、蚕蛹蚕蛾功能食品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实现产业化开发。发展果桑,每667m2可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并带动桑椹加工产业的发展;在桑园夏伐后和秋冬季节,套种蔬菜,每667m2可实现增收800~2100元;在桑园里套种中草药,每667m2桑园最少可增加收益2800元。桑园树林内散养草鸡等小型家禽,既可抑制桑园内杂草生长,减少虫口密度,同时又改良了桑园土质,桑园年经济总收入超万元。利用桑枝条开发生产食用菌,原料培养基污染小,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要求,每667m2桑园可增收 1000~1500元[3],同时,作为出菇场所的养蚕大棚(蚕房)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2.2 以养蚕为主导的综合开发

多元化发展能够充分利用蚕桑业各环节的物质资源,茧丝资源在医药新素材、高档化妆品、包装材料、工艺品等方面已经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雄蚕饲养,能优化茧丝品位、提高蚕农和茧丝绸生产效益,是传统养蚕业的一大变革;雄蚕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茧丝质量优良。利用次下茧、双宫茧,发展蚕茧初加工,可做丝绵与被服加工;近年蚕丝被以超过20%的增幅位列中国纺织品增速最快产品第二位,家纺等高档产品继续成为丝绸市场的消费热点。利用蚕蛹资源进行开发,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2.5%,其中α-亚麻酸占26%,是保健品市场上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以蚕作生物反应器、提取生物活性物质、蚕蛹虫草等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13年,黄山市通过招商引资在食用蚕蛹开发和雄蚕饲养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相应的生产开发机制,有望成为蚕桑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以旅游观光与蚕文化主导的综合开发

蚕桑产业不仅是生态农业产业,更是民族文化产业,蚕业在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将发展蚕桑与建设美好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等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蚕桑环保、绿色、文化、药食等多种功能。利用养蚕的生产过程、生产场所、蚕业成果,以及连带的休闲产品,为人们提供集旅游、观光、休闲、品尝等功能性的生产形态开发,培育以蚕桑丝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示范园、打造蚕丝历史文化、专题旅游项目和产品,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

2.4 目前开发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与效益

黄山市近年来桑枝综合利用得到有序推进,2013年,歙县霞坑千惠、武阳忠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废弃的桑树枝条,变废为宝,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初步成果,年生产姬菇规模就达50万袋,生产盐渍姬菇400吨。黟县兴源丝绸有限公司积极开发桑叶茶,目前桑叶茶有3个系列,上市后受到各方好评;黄山茶叶集团的桑叶茶奶、歙县生态野草有限公司的桑葚系列产品开发也获得成功。黟县引进“台湾长果桑”、“桂花蜜”、“雪里红”果桑品种苗木400株,在西递进行试验性栽植;引进“中绵 ×日绵”、“野三元”、“抗性三眠蚕”等蚕品种进行试验开发。

3 加快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3.1 制定优惠政策推动

从总体上看,蚕-茧-丝-绸-最终消费品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除了科技创新有待加强外,蚕桑多元化生产与经营还存在着市场需求狭窄、区域特征鲜明、生产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重视蚕桑多元化发展,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从技术推广、设施补助、项目安排等多个环节切入,重点在桑园的开发利用,桑树的综合利用和蚕桑副产品的加工等方面,鼓励和推进蚕桑资源先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得产品多元化体系尽快建立。把蚕桑产业与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相结合,加快传统蚕桑业向复合、省力、保健的方向发展,随着蚕桑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的科技能力的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用途、新功能被开发和加以利用。

3.2 加强培训组织引导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紧密依托蚕桑科研、教学部门的科技力量,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农业部门要开展好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引导,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养,推荐一批优良的蔬菜、家禽、食用菌品种,帮助解决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蚕桑综合开发的良好氛围。围绕蚕桑生产特点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加大品种、技术、方法、工艺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调动蚕农综合开发积极性,提高蚕桑资源利用水平。

3.3 培养壮大经营主体

蚕业产业化形成了一批内连蚕农、外接市场的蚕桑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蚕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蚕桑产业化模式,已成为农村社会化技术服务、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的平台。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需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挥技术、市场、信息优势,强化与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的紧密联结,突出有机、生态、原产地等特色,积极打造名牌产品。使蚕桑生产户均规模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变,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注重农艺农机结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专业化服务组织要与龙头企业合作,强化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力争在产业规模、轻简技术、资源利用等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新突破。当前桑蚕茧丝领域综合利用的科技成果,正成为稳固蚕桑基础、造福人类的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以龙头企业的力量,将蚕农组织起来开展蚕桑生产和蚕桑多元化开发是明智之举,是发展现代蚕桑的必由之路。

[1]封槐松.我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J].中国蚕业,2011,32(3):1 ~3.

[2]张健,李龙,赵远,等.蚕桑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丝绸,2008(12):7~9.

[3]顾光银,杨斌,张明.蚕桑复合经营技术措施[J].江苏蚕业,2011,33(3):38 ~40.

猜你喜欢

蚕业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