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综合利用 拓展蚕业发展空间

2014-03-26肖立新王秋华王贞华殷建万瑞红王佩云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泾县果桑桑椹

肖立新 王秋华 王贞华 殷建 万瑞红 王佩云

(安徽省泾县农技推广中心蚕桑站 242500)

随着城镇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泾县传统的蚕桑产业已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年饲养量逐年下降,处于“鸡肋”尴尬境地的蚕桑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值得全体蚕桑技干思考。近年来,泾县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多元发展。

1 倡导桑园复合经营

近年来,泾县加强对桑园复合经营的宣传、扶持力度,指导蚕农科学套种其它农作物,提高桑园的亩产效益。

一是利用夏伐时期套种花生,花生的生长期和夏伐时间同步,花生喜疏松土壤,种植花生,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促使农户重视对桑园土壤的改造和排水管理。据了解,一亩桑园可产花生75kg,产值600元。

二是利用桑树落叶时期套种白菜,该县酱制品厂众多,“泾县香菜”远销省内外,所需香菜原料——白菜的量很大。为此,泾县为蚕农提供优质菜种,印发大量技术资料,指导蚕农套种白菜或利用宽窄行套种玉米。目前,该县主蚕区章渡、云岭、黄村等乡镇的桑园复合经营已经形成常态化、规模化。一亩桑园可产白菜1000kg,收入近2000元。

三是利用养蚕大棚闲置时期种植反季节蔬菜。为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交叉感染,该县将一年三季蚕更改为两季蚕,养蚕大棚从春季5月中旬进棚到秋季10月下旬出棚,只需6个月的时间,还有半年闲置期。利用这个时间段,将大棚稍作改造,即可种植两茬反季节蔬菜。第一茬种植辣椒、番茄等,春节期间上市,价格不菲。第二茬可栽种的蔬菜种类更多,例如菠菜、生菜等,5月中旬收获上市。此外,有些蚕农还利用大棚育秧作为商品苗,增收更多。据统计:一个200m2的大棚,掌握技术、善于经营的蚕农可从中增加2500元的收入。

2 创建桑椹示范基地

2010年,泾县与宣城市“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联系,组织技干对主蚕区的桑园土壤进行普查检测,选择适合果桑生长的土壤,印发果桑栽植的技术资料,进行广泛的宣传,说服动员“新川蚕业合作社”的社员领头尝试,并无偿提供优质果桑亩。2011年,泾县调进“大十”果桑苗三万余株,发展果桑4.67hm2。在技干精心指导和蚕农们细心护理下,果桑长势良好,2012年首次挂果,产桑椹3500kg,鲜果在宣城初加工后送往浙江余杭,酿造果酒,生产桑椹酒,注册“窑山”品牌。2013年,果桑开始进入盛果期,据统计除桑叶养蚕正常收入外,每亩可采摘桑椹600kg,亩产值增收3600元。在此带动下,2013年,该县茂林镇调入“大十”果桑苗一万株,发展果桑2hm2。

3 尝试开发桑椹酒

2012年,选择城关镇高村一位善于酿酒的农户,在他家进行了果桑酒酿造试验,以白酒、桑椹、柠檬等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发酵,低温贮藏,首次酿酒150kg,经品尝,口味尚佳。2013年,总结经验,继续尝试酿造桑椹酒,成酒的口感与品质比上年度有较大的进步。从此,不少蚕农争相效仿,有的蚕农直接用桑椹泡酒,有的蚕农按照试验的方法酿酒,所酿造的酒出售给当地“农家乐”饭店,作为地方特产,供游客品尝,反映良好。

4 研制桑叶茶

桑叶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以桑制茶,既可满足部分人对健康绿色饮品的需求,同时又增加了蚕业的附加值。2012年5月,泾县尝试了桑茶的制作。采摘桑芽头,选择县内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茶厂和两位不同地方的蚕农,按照“泾县兰香”、“泾县条茶”和“炒青茶”的制作工艺,采用全机械炒青制作技术,用手工和半手工的方法试制了10kg桑茶。2013年5月,为扩大桑茶知晓度,在四个主蚕区乡镇设立了桑芽收购点,收鲜嫩桑叶150kg,与县“中徽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用手工制作了20kg桑绿茶,还采用乌龙茶的包揉技术试制了10kg乌龙桑茶。晚秋饲养结束时,选摘第三片到第六片的霜后桑叶100kg制成15kg桑茶,此霜后桑茶,汤色类似红茶,口感近似大麦茶。将所试制的桑茶,包装后投放市场,获得不少“三高”人群的喜爱。2014年将尝试在桑茶中添加干花,加工成桑花茶。同时,引导相关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引进切桑机,制作高品味的桑叶茶,进行适度包装,继续投放市场。

5 利用桑枝培育木耳

2012年,泾县动员几个养蚕大户,将夏伐桑技和更新的老桑桩加工成木屑,培育食用菌。县蚕桑站不仅为他们提供菌种,还为他们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扶持和帮助。当年接种桑枝木耳一万余捧,获利近两万元。在示范户的引领下,2013年桃花潭镇莲虹村利用废弃桑枝制成菌棒40万棒,总产值达100万元。目前,该村已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桑枝条也变废为宝,菌棒得到了充分利用,增加了蚕业附加值,也改变了遗弃桑枝随处堆放的现象,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

6 开发桑园旅游

泾县位于两山(黄山、九华山)一湖(太平湖)之间,交通十分便利,文化底蕴深厚,享有“红、绿、白、灰四色旅游之邑”的美称,旅游产业逐年发展。该县主蚕区桃花潭镇处于旅游线上,春季来临时,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那一片片绿色盎然的桑园汇成绿色的海洋,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无疑是个天然的大氧吧,游在其中,身心愉悦。该镇的“新川蚕业合作社”将桑园开辟成生态桑园旅游景点,将果桑园开辟为供游人采摘桑椹的乐园。2012年首次接待了中央党校新疆班的学员,他们尽情邀游在桑海里,充分享受着自己动手采摘桑椹的乐趣,同时享用当地“农家乐”特有的桑叶菜、桑椹酒、桑叶茶,他们深感新奇,流连忘返。生态桑园旅游景点的开发不仅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促进了乡村道路畅通,村落的洁净,以及村民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猜你喜欢

泾县果桑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泾县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