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议事会:高校民主管理的试金石
2014-03-26冯荣
冯 荣
(台州学院党委学工部,浙江 临海 317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是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1]17。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在积极地探索一种适合本校实情的学生工作模式。在这些探索中,强调得较多的是“以人为本”,而其基点是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尽管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有所加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和解决;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虽明显增强,但主人翁意识和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如何进一步贴近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如何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三自”功能,让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台州学院积极探索,于2003年首创了学生议事会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各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2年,学生议事会制度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称号。学生议事会已成为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成为倾听学生呼声、维护学生利益的新形式,成为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新途径[2]。
一、学生议事会的基本内涵
所谓“学生议事会”就在学校民主管理的框架下,建立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等行政事务的知情、质询、参与和决策的民主议事组织,是学生与教师、与学校长期密切联系、直接沟通、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平台。
学生议事会作为一种例行性的会议,有着其特定的议事范围,包括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学校全局性的一些重要工作、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学生密切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议事会不能影响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不能干预学校现行的制度。
学生议事会作为一种民主议事机制,有着其特定的议事成员,包括议事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议事会常任议事代表和对本届议事会主题特别关注的非常任议事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推选议事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议事会常任议事代表,以保证能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召开每次学生议事会前,还必须以公告的形式收集议案、发布议事主题、推选非常任议事代表等等。
学生议事会作为一种组织机制,有着其特定的议事程序。即召开专题会议之前,要发布公告在广大师生中征集当前阶段相对集中、引起热议的话题或者事关学生重大事项、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召开会议时,学生作为议事的主体,有权要求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当面回答、解释或者解决议事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其三,对于会上一时解决不了或解释不清的问题,可在会后整理成议案交由学校分管领导批示,责成职能部门解决落实,并且随时接受常任学生议事代表的质询和监督;最后,学生反映的所有问题,还要进行汇总并公开反馈。
二、学生议事会的民主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就是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22。学生议事会制度架构了学校民主管理的桥梁,赋予了学生充分的知情权、质询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具有鲜明的民主特征。
1.知情权。知悉并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是任何社会组织赋予其个体的法定义务。学校建立学生议事会,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要决策告知学生,并且积极地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更好地争取广大学生的理解、支持与拥护,在推进决策民主化、推动工作科学化的过程中取得主动,并能够最终在提高学校领导机构科学决策能力,增强学校办学主动性、灵活性,促进学校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现任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所言“这一制度搭建了民主沟通的平台,真正维护了学生的权益”[3]。
2.参与权。现代公共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发展,才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学生议事会在具体议事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心声,吸取学生的意见。只要是民选、推选的常任议事代表,自荐的非常任议事代表和有意愿参与议事的普通学生均可参与议事。正如学生自己所言:“以前有意见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反映,议事会提供了通畅的渠道,学生的意见能及时上达,现在学生的怨气少了,牢骚少了,对学校更理解了。”[4]
3.质询权。大学生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特点十分突出的群体,他们追逐自由、崇尚民主,并且非常乐于政治参与和自我表达。学校建立学生议事会不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民主权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校重大事务进行质询和评议的外部监督组织的延伸,有效地搭建了师生联系、沟通、协调和合作的管理平台。
4.决策权。建立健全民主决策体制机制,是高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发展民主政治的现实要求,更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班子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正如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所阐述的,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就是要“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高校建立学生议事会,让广大学生部分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全面参与涉及学生切实利益的决议,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管理的进步,更充分体现了高校管理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校管理的部分权力还给学生、还给大众的办学理念,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关心并支持学校的各项建设。
三、推行学生议事会的现实逻辑
1.参与共同治理:青年学生的基本诉求。“学校之所以为学校,在乎于学生也。”倘若离开学生谈教育,教育就没有一点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现实中的个人绝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界和他人的塑造和教育;相反,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够‘自由’、‘自觉’地将自己本身、自己的生活及生命活动当作意识的对象,能动地掌握支配自己的活动”[5]。可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诉求。因此,“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丰富而有趣的生活吸引学生”[6]。具体体现在高校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就是要寻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换句话说,学生事学生议,学生事学生定。
2.追寻民主管理:现代大学的目标内核。“实行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7]然而,受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学校、学生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权威关系。这种依存性质决定了两者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与学校存在着服从关系,学校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则与教师之间存在“师道”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个体得不到尊重,人格得不到发展,民主得不到体现。因此,改进高校民主管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之义。正如专家学者所说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为了克服既有大学制度的弊病”[8]。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符时宜的“诟病”将逐步得到改善。比如,教育部2005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就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成了现代大学不断追逐的目标。
3.注重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的有益补充。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基本国体决定了现行所有法律法规都要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也不能例外。根据现行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框架大体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师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并且享有对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然而,从民主管理的层面来看,目前大学生并没有包含在高校民主管理的范畴之内。这一点,可以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受教育者、学生享有的权利中得以佐证。大学生是高校中最大的群体,也是高校的自然主体,更是高校的直接利害人[9]。高校的民主管理若没有学生参与,不但有违现代大学制度的包容精神,也不符合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更不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4.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1]25这不仅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更要体现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具体到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的高校内部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钢性的制度来管理各项行政事务,规范各项具体工作,并且保证广大师生,特别是主要利害人——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说,要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决策,确保在决定涉及学生切实利益的重大事项、重要决策时能够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拥护。学生事,无小事,事事皆大事。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需求为本、学生的利益为本,这是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相一致的,并且理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的来说,台州学院推行的学生议事会制度很好地结合了学校的发展实际,全面展现了学校民主办学、开放办学的现代大学治学理念,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德育的伦理关系,促进了德育构成要素的变化,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对于深化推动高校民主管理、健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洪卫,嵇哲.台州学院学生议事会制度:搭就师生沟通之桥[N].浙江日报,2005-12-15(6).
[3]杨哲华,王文波.精心构建和谐学校——记台州学院大学生议事会制度[N].人民日报,2006-04-17(4).
[4]杨哲华,王文波.台州学院大学生议事会制度受欢迎[N].光明日报,2005-05-20.
[5]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6.
[6]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27.
[7]刘绍怀.关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问题[N].光明日报,2005-05-07.
[8]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
[9]杨静,张洁,冯小飞.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