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62例的疗效观察
2014-03-26杨传美荆州市中医医院骨二科湖北荆州434000
杨传美 (荆州市中医医院骨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屈指肌腱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腱鞘疾病,好发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尤其最多见于拇指及中指,因其伸直或屈曲时可产生像扳枪机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 “扳机指”或 “弹响指”之称。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作者 (如纺织工人、环卫工、木工和抄写员等),亦可见于婴儿及老年人。我院骨科门诊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行中医特色疗法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62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2例患者中男23例,女39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3d~5年,平均病程1年。发于拇长屈肌腱者31例,发于中指屈肌腱者20例,发于环指屈肌腱者6例,同时发于拇长屈肌腱及中指屈肌腱者5例。其中36例曾经外院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理疗、局部封闭等治疗,疗效欠佳。所有62例均为首次行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
1.2 病例诊断标准
掌指关节掌面疼痛,可牵涉到整个手指,晨起或活动时加重;手指屈伸时有发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严重者手指交锁于屈曲位不能伸直或伸直位不能屈曲;掌指关节掌面可触及黄豆大结节状物 (最大限度屈指而又未出现弹响时触摸最明显),屈伸时可感到结节状物滑动,压痛明显。
1.3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患侧上肢外展置于操作台上,用指摸法在掌指关节掌面局部寻找小结节或明显压痛点,用记号笔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及无菌孔单。
1.3.1 水针操作方法 将2%利多卡因1ml加曲安奈德20mg以小结节近端沿手指纵轴斜向远端进针至腱鞘回抽后快速推注药物,患者感轻度酸胀感沿注射部向手指远端放射扩散,稍微按摩注射部位2~3min促进药物扩散。
1.3.2 小针刀操作方法 选用汉章牌小针刀具4号针刀,用消毒的小针刀口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进入标记结节处,深达腱鞘,沿肌腱走行方向作上下挑割,而后纵向切割腱鞘狭窄部位,松解狭窄,其松解程度以扳机征或弹响消失为准,可分1~2次从同一进针点刺入,操作间歇退针观察手指屈伸活动度,至患指伸屈恢复正常。
取出小针刀,活力碘消毒压迫针孔约1~2min。局部无菌包扎,3d内保持清洁无污染,以防感染。
1.4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小针刀进针方向要垂直,刀口与手指轴位平行,勿向指骨两侧切割以防伤及血管、神经,勿垂直于肌腱走行横向切割;在挑割松解时针孔有无出血等表现,如有出血可能伤及血管,要注意针刀的方向、角度、深浅的变动;勿反复多次 (>3次)挑割剥离避免加重损伤,避免过多切开腱鞘而发生肌腱滑脱;水针针头需到达腱鞘内,注意快速推注水针药物,腱鞘内瞬间增压扩容以达到扩张鞘管、分离纤维间隔、减轻粘连、药物扩散之目的,水针药物勿过量,以1.5~2ml为宜;小针刀需到达纤维骨性管沟及进入到腱鞘内以达到完全减压及松解目的;术后屈伸手指关节数次,观察有无异常感觉,并检查患肢末端血液循环、运动。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好转:疼痛明显缓解,伸屈等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疼痛及活动受限无变化。
2.2 治疗疗效
本组62例患者,经1次治疗51例,2次治疗11例,平均治疗次数为1.2次。治愈53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2%。
3 讨论
屈指肌腱腱鞘在解剖形态上,掌骨和掌指关节掌侧的浅沟与鞘状韧带组成由拇长屈肌腱和指深、浅屈肌腱通过的骨性纤维管,手指经常屈曲,使指屈肌腱与骨性纤维管反复摩擦;或长期用手握持硬物,使骨性纤维管受硬物与掌骨头的挤压而发生局部充血、水肿,继之纤维管变性,管腔狭窄,肌腱局部变粗,当肿大的肌腱通过狭窄鞘管隧道时,便出现手指的弹跳和疼痛[2],本组治疗的目的即是改善手指屈伸活动度及缓解疼痛。
水针是以局麻药物配伍皮质类激素药物为组成进行病灶局部注射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液直达病灶,可以消除病变部位的炎性致痛物 (如缓激肽、5羟色胺、P物质等),缓解组织粘连,局麻药物还为小针刀治疗提供良好的无痛条件。小针刀疗法是一种微创松解术,以小针刀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有序的切割,松解痉挛、粘连,扩容减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或重建,并刺激体内生成抗痛物质。
单纯小针刀剥离只能解决粘连、松解的问题,不能解决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影响疗效,且小针刀在松解腱鞘病变结节的同时,势必会造成一种再创伤→再出血→再粘连的恶性循环。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一方面可以借助小针刀松解后扩大的间隙或针道让药物更广泛的扩散和作用病灶,增强消炎止痛的功效;另一方面可减少由小针刀操作带来的再创伤、疼痛及病灶再粘连,减少瘢痕愈合。
病灶部的疼痛可由病灶内炎性渗出、水肿致内压增大而致,先行水针治疗,快速注入目的在于迅速扩容增压,借容压以松解粘连,扩展肌腱与腱鞘间隙,增加肌腱活动度,同时冲刷、稀释炎性致痛物浓度,利于组织吸收消散。再行小针刀操作经针道减压使病灶内外压再平衡,形成先增压后减压、再平衡机制,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及指屈伸活动。
小针刀治疗具有一定的非可视盲目性,易损伤肌腱,尤其是治疗中指屈肌腱鞘炎患者时,在中节指骨中部指浅屈肌腱止点至掌骨颈是所谓的 “无人区”,相当于远侧掌横纹腱鞘管入口处,此处正是小针刀操作的范围。“无人区”处肌腱损伤后,易形成瘢痕愈合而使肌腱粘连,影响肌腱滑动功能,行水针治疗可以减轻损伤修复后出现的瘢痕形成,减少肌腱粘连。
屈指肌腱腱鞘炎发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屈或伸指时均可发生。行小针刀操作后往往可见屈指或伸指时弹响明显改善,但伸指或屈指时弹响仍然存在,考虑未完全切开增生狭窄部分腱鞘所致,此时小针刀应向相反的方向挑割划剥腱鞘,使之完全松解。
本组屈指肌腱腱鞘炎病例采用小针刀加水针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是一种能快速解决患者痛苦的实用、简便、可靠的非手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胡伟民,周红梅 .小针刀治疗重症狭窄性腱鞘炎 [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6):593.
[2]裘法祖 .外科学 [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