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解读《饥饿的路》
2014-03-26吴晓梅孙妮
吴晓梅,孙妮
(1.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解读《饥饿的路》
吴晓梅1,孙妮2
(1.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对于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殖民统治造成的创伤始终无法愈合。殖民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而消失殆尽,而是悄然渗透于新独立国家的各个方面。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通过主人公阿扎罗的视角从多个侧面揭示殖民主义对尼日利亚人造成的伤害。长期的殖民主义思想以不同形式悄无声息地麻痹着人们的神经,致使古老的尼日利亚人臣服于殖民统治,产生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
本·奥克瑞;《饥饿的路》;后殖民主义批评;殖民心态
本·奥克瑞(1959-)是继索因卡和阿契贝之后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尼日利亚新一代作家,在其创作生涯中获得多项殊荣。1991年,其最著名的作品《饥饿的路》获得英国最具权威的文学奖——布克奖。奥克瑞是典型的后殖民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表达对殖民主义的强烈批判与控诉,以及对尼日利亚的未来之路的探索和思考。作为在西方文坛享有盛誉的第三世界作家,奥克瑞始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与民族发展等问题,并对殖民关系作出批评性思考。
《饥饿的路》共分3部8卷52章,以殖民末期和后殖民时期的尼日利亚为背景,讲述西方现代文明的入侵破坏了这个地区的平静,带来了剧烈的变化。小说的主人公阿扎罗亲眼目睹了父亲与各种神秘力量的较量,“富人党”和“穷人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政客们的贪婪与剥削,穷人的辛酸与无奈,生存环境的恶劣,所存不多的真与善,梦想与希望的巨大力量,等等。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幽灵世界、梦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奥克瑞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尼日利亚的前途与命运的理性探索。尼日利亚的古老传统与文明曾经饱受殖民主义的摧残,正如后殖民主义理论先驱者弗朗兹·法农所言:“殖民主义不是个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而是对一个民族的领土的占领和对其人民的压迫,殖民主义就是对一个民族进行了军事占领之后的有组织的统治。”[1]曾经饱受殖民浩劫的尼日利亚在后殖民时期仍然无法摆脱殖民主义的阴影,因为殖民主义并不满足于对殖民地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而是要侵占殖民地人民的精神领域,要“清除被殖民者脑中的一切形式和内容”[2]。因此,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可以挖掘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义。尼日利亚虽然在政治形式上取得独立,但是原宗主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致使现代的尼日利亚面临很多问题,如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政府腐败等等。而这些问题导致独立之后的现代尼日利亚在社会进步与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严重受阻,人民的生活处于混乱和贫困的状态。与此同时,殖民主义的影响致使尼日利亚人逐渐接受西方殖民者的价值观念,他们深受原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不自觉地将本土文化置于从属和边缘的地位,殖民心态难以摆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西方政体的盲目模仿
殖民统治虽然随着尼日利亚国家的独立而结束,但是殖民主义的影响却根深蒂固。小说中的“富人党”从“西方世界的鬼魂那里求得支持”[3]526,正是体现了旧的殖民主义已经悄然变身,他们通过扶植新近独立国家的新型资产阶级势力继续对原殖民地施加影响。对此,有学者指出:“只要殖民地的本土人处于从属和边缘的地位,那么,帝国就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复制而存在下去,保持现存的体制结构,抵制一切形式的变革。”[4]在长期的殖民文化的影响下,尼日利亚本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较量中,尼日利亚的当权者推崇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政治体系等等,诚如有学者所言,“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后的新政权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依靠外国的扶植或支持而运转的”[5]。小说中的“富人党”和“穷人党”是尼日利亚当权者的代表,他们的言行举止凸显其殖民心态。
在政治上,两个党派模仿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将普通民众作为他们政治征程的棋子。富人党为了赢得竞选向当地居民拉选票时许下动听的承诺:“请投我们的票。我们是富人党,是穷人的朋友……只要投我们的票,我们会让你们的孩子有饭吃;我们会带给你们一条良好的道路;我们会让你们用上电;我们还要建学校,还有医院。我们要让你们像我们一样富足起来。人人都能得到富足。富足的食品。富足的权力。请为我们的团结和权力投票!”[3]133与此同时,穷人党也不甘示弱,他们的搬运车也在大街上来来去去,播放刺耳的音乐,表达与富人党同样的承诺。他们大量散发传单,用四种语言向人民许愿。两个党派盲目模仿西方的选举制度,互相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从语言冲突延伸至肢体冲突。党派间的争斗不仅没有给普通民众带来所承诺的美好生活,反而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苦难:“车上的音乐从扬声器放出,吵翻了天,以至于孩子们哇哇大哭,而其他人则几乎被震聋了耳朵。我们已经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用自产的噪音淹没了他们本想表达的意思。……那些人交替使用好几种语言说话,声音过分激昂,结果竟从扬声器里传出一堆不知所云的鸟语。那天,人人都像吃足了枪药。季节更替之际的暴热天气给人以如入地狱之感,空气湿闷,噪音使我们的头皮一阵阵发麻。”[3]414小说中的“富人党”与“穷人党”为了获取政权不断地斗争,把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都变成政治的战场。显然,尼日利亚在政治上模仿原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然而,盲目的模仿并没有为本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自由”和“发展”。两个政党为了赢得选举使用各种手段俘获人心,各自鼓吹如何为人民造福,许下无数动听的诺言。然而,这一切只是他们为谋求政治利益而采取的愚民政策。小说中有一段关于阿扎罗学校的描写,正是讽刺了政客们的虚伪:“我们的校舍本属临时搭建,由泥土和水泥垒成,没有屋顶,墙也矮,雨一下墙壁就纷纷倾塌。植物在教室里疯长。我们上着卫生课时会有蛇游进来。眼看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搬到附近楼房的屋檐下上课。”[3]331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对教育的忽视正是政治腐败的典型反映。当普通民众为生活所累,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时,政客们却经常举办宴会,肆意狂欢,喝醉之后在棕榈酒里泡澡,并把大把的钱赏给舞姿迷人的女人。政客们奢侈与浮华的生活折射出他们的自私与腐败,以及他们对普通民众利益的漠视。对此,埃及人权专家哈迈德·哈利法指出:“西方利益集团强加给一些非洲国家的‘民主’是导致这些国家政局动荡的根源。它们以各种形式的干预致使成千上万的平民死于战乱,数百万人流离失所。”[6]由此可见,殖民主义的影响始终以隐形的方式对独立之后的尼日利亚的政治体制进行控制。富人党和穷人党在政治上对西方选举制度的模仿,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尼日利亚当权者的殖民心态。
2 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求
漫长的殖民统治使得尼日利亚人深受宗主国价值观的影响,并将其凌驾于本土价值观之上。掌权阶级不仅在政治制度上盲目模仿西方,而且在生活中将西方世界的物质用品作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小说中的政客们走进冦朵大婶的酒铺时总是“夹带着浓重的香水味、咔哒作响的束带、叮叮当当的手镯和宝石、奇异的珠宝、崭新的纸币”[3]237,似乎只有这些物品才能彰显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
小说中的富人党和穷人党不停地争斗,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把一切都变成政治战场,不停地扰乱人们的生活。当富人党开着搬运车到处宣传时,穷人们一开始并不支持,但是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下,他们放弃了自己原先坚持的原则。在富人党散发免费奶粉时,当地居民的行为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人群汇集在搬运车的四周,胳膊伸得老长。冲向奶粉的狂潮爆发出百般刺耳的声响。人们拼命摇晃搬运车,吵闹声在空气中相撞,被踩的孩子大喊救命,无数只手伸出去抓挠装奶粉的袋子。……女人们的头巾被扯走了,衬衫被撕破了,奶粉到处散落,搽在了女人和孩子的脸上。因为脸上又是出汗又是落上了奶粉,他们看起来活像快要饿死的精灵。人潮依然汹涌,喧闹声不断加剧。”[3]134面对搬运车上富人党党羽们抛出的硬币,人们甚至用自己的脸去接,人群只顾往前挤,丝毫不在乎被迎面飞过来的硬币击矒。最后,因为免费奶粉是变质的,人们深受其害,于是群体情绪被激怒。当富人党的宣传车再次出现时,当地居民选择了反抗。那一个夜晚,人们竭尽全力击退了对方来犯者。
但是,后来政客们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报复,人们便开始淡忘,一些邻居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可靠。他们甚至认为,那个狂暴的夜晚只是一种集体想象。过了一段时间,政治活动又开始频繁起来,富人党的再次出现并没有引起居民们的嘲骂与反对。对此,作者通过阿扎罗之口讲述的话语值得我们深思:“这回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打手和保镖。巨幅党旗覆盖着搬运车,一些男人正在散发传单。当他们刚刚出现时,我以为会有骚乱发生。我以为房子会着火,搬运车会挨砸,打手们会受到嘲骂。我以为人们都还记得,正是这个党用劣质牛奶使他们中毒,后来又趁月黑风高放手洗劫了我们这个国家。但人们却忘记了,即便是那些没忘的人也只是耸耸肩,说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生活中的事多得千头万绪,谁还有工夫去记那些事。”[3]410-411在原宗主国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政客与普通民众对物质财富呈现出顶礼膜拜的姿态。他们将物质利益置于精神追求之上,贪婪地追求物质财富,其殖民心态表露无遗。
3 对政治体制的漠不关心
国家的独立并没有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化,他们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们认为现在的当权者与殖民者无异,因而丝毫不关心哪个政党会掌握国家政权,甚至认为“什么独立,还不是招来一堆祸患!”[3]184诚如弗朗兹·法农所言,“殖民统治寻求的全部结果就是要让土著人相信殖民主义带来光明,驱走黑暗。殖民主义自觉追求的效果就是让土著人这样想:假如殖民者离开这里,土著人立刻就会回到野蛮、堕落和兽性的境地。”[7]
阿扎罗的爸爸在历经生活的磨难之后决定做个拳击手,与各种邪恶力量作斗争,其中与“绿豹”的对决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绿豹早年是个强盗,做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但现在是个正儿八经的党员,从事着保安、保镖和拉选票等工作。事实上,他是贫民窟里的一大恶霸。他神气活现地出现在每个地方,袒胸露怀,动不动就用拳头吓唬人。绿豹代表的是旧殖民主义势力扶植的富人党,然而这样的人物却在与阿扎罗爸爸的拳击比赛中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大多数人都看好绿豹,纷纷为他下赌注,为他欢呼,希望他赢得比赛。阿扎罗的爸爸作为普通民众的代表,却在打赢绿豹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没有人上前祝贺爸爸,只有我和艾德除外。人群似乎不能容忍爸爸意外的胜利。我们在爸爸身旁欢呼雀跃,他把我们抱起来举到空中。我们细弱的声音喊出他的名字,歌颂他的辉煌战绩。这样,即使观众们不为这一战绩作证,大地、风和天空也会。观众们都是含羞而去,为自己选错了支持对象、过于相信人的外表而耿耿于怀。有的人甚至大发脾气,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迅速改变立场,转而支持我们。”[3]425-426这段话将当地居民的殖民心态暴露无遗。他们深受原宗主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变成金钱的奴隶,为了金钱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出卖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阿扎罗的爸爸意识到穷人党的真实面目,他们并不为穷人谋取利益,于是决心做一名政治家,想成为国家元首,为世界上饱受苦难的人们谋福利。于是,他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问他们愿不愿意投他的票,然而多数人毫不客气地关上门不再理他。最后,他将乞丐们纳入自己麾下。在他看来,乞丐们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族群,是饥饿把他们赶出了自己的王国。作者在小说中对乞丐们残缺不全的身体进行细致描述,具有特别的意义。他们畸形的身体象征尼日利亚人饱受殖民浩劫的结果。原本是“伟大的族群”的尼日利亚在殖民主义的摧残之下,失去了自己的王国,变得饥肠辘辘,无处安身。可是,尽管阿扎罗爸爸新成立的政党为穷人争取利益,人们对此却毫不关心,并无情地嘲笑和蔑视他们的行为和努力。当得知富人党的政治集会有豪华气派的场面、音乐家们的隆重登场、向众人发钱等消息时,“人们热切期待着这一盛事的到来,那些曾经发誓绝不参加的人改变了主意”[3]439。由此可知:乞丐们虽然身体残缺、一无所有,但是拥有健全的精神世界;而当地居民们虽然身体健全,但是精神世界已经不再完整了。
殖民统治结束之后,殖民主义思想仍然从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下,普通民众甘愿成为两大政党的棋子,主动放弃自己的政治态度,漠视自己的政治利益。对此,奥克瑞通过阿扎罗的口吻表达了对人们殖民心态的批判,以及对殖民主义的强烈控诉:“爸爸厉声指责军人带着枪支、武器到处跑,指责他们的狂妄自大。他抨击横行一方、欺压良善的打手。他诅咒政府,谴责两大政党毒害人们的头脑。但是,他把最严厉的攻击矛头指向了本国民众。他指责他们从不独立思考,抨击他们的绵羊哲学,他们的部落心态,他们对谎言的默认,他们在暴政之下的苟且,他们面对苦难时的一再沉默。他痛斥世人拒不学习正确看待事物及合理思考问题的本领。”[3]445原宗主国的价值观念以不同形式悄无声息地麻痹着人们的神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使古老的非洲尼日利亚人逐渐认同殖民文化,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西方文明的侵入并没有给尼日利亚带来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反而造成不断的冲突和混乱,致使尼日利亚的现代化进程受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始终处于饥饿与贫困的边缘。殖民主义的影响使得尼日利亚上至掌权阶级、下至普通民众从心理上逐渐产生殖民心态。政客们忽视本土价值观念,抬高西方价值观念,盲目崇拜西方社会的生活模式,推崇西方政治选举制度,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而普通民众在漫长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早已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即便是在自己的国家独立之后也缺乏勇气和胆量去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地位。这种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是尼日利亚国家和人民的悲哀,同时,也反映出尼日利亚所遭受的殖民浩劫。在全球化的21世纪,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到迷茫,而小说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和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并对中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具有警示意义。
[1]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后殖民批评[M].杨乃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6.
[2]弗朗兹·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M].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142.
[3]本·奥克瑞.饥饿的路[M].王维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4]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盛宁,韩敏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66.
[5]张宏明.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05.
[6]张顺洪.英美新殖民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08.
[7]罗钢,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78.
责任编辑:柳克
The Colonial Mindset Difficult to Cast off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mished 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Criticism
WU Xiaomei1,SUN Ni2
(1.Sc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For the once colonized countries and nations,thewound caused by colonial rule is unable to be healed.The influence of colonialism didn’t come to an end with the termination of colonial rule,but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newly independent countries.Ben Okri’s The Famished Road reveals,from the angle of the hero Azaro,that colonialism resulted in great harm to Nigerians in differentways.Long-term colonial thoughts silently paralyze people’s nerve,which makes the ancient Nigerians surrender to colonial rule and form the colonialmindset difficult to cast off.
Ben Okri;The Famished Road;postcolonial criticism;colonialmindset
I437.074
A
1009-3907(2014)11-1548-04
2014-04-19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WW050)
吴晓梅(1980-),女,安徽庐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孙妮(1958-),女,安徽芜湖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