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黄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3-26许咏梅
许咏梅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杭州 310018)
黄茶属六大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黄茶的唯一原产地,由于黄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以及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使黄茶的生产区域性极强。中国的黄茶主产于安徽的霍山、湖南的洞庭湖和四川的蒙顶山等地,其中以安徽霍山黄茶、湖南的洞庭湖以及四川的蒙顶山的黄茶最为出名,霍山黄芽是中国黄茶中的最珍品,霍山黄茶包括霍山黄芽和霍山黄大茶。
据史料记载,霍山黄茶起源于很久远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其中霍山黄芽最早起源于西汉,盛于唐。据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兴于唐,盛于明清,自明代列为贡品。“霍山黄芽”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其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
1 霍山黄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中国黄茶产量为6980t,占中国茶叶总产量的0.39%。其中,霍山黄芽产量为2700t,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39%。霍山黄芽是是中国黄茶中的产量最多, 也最为珍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1.1 霍山黄茶的生产现状
安徽霍山位于大别山的腹地,地处北纬 31°03′~31°33′,东经 115°52′~116°21′之间。面积2043km2,辖16个乡镇、130个自然村,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境内群峰竞秀,竹茂林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较高,日照充足,适于茶树的生长,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4.5%,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宝库。
霍山县属农业县,全县人口36.7万,农业人口占50%。根据2014年5月下旬作者实地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霍山县共有茶园面积9500余hm2,茶叶产量 0.23万 t,其中名优黄芽 1000t,总产值8.2亿元。茶农户6万户,涉茶人员达到10万人,兼业茶农户多于纯茶农户。
农户从 1981年分散到户茶园,户均老茶园约667m2/户,经过开荒等途径,如今户均茶园面积约为6670m2左右。
茶农户以一家一户家庭小规模种植茶园,茶园分散式,山林中、山冲里、不连片成园,森林覆盖率80~90% 。近年来,霍山县致力于改造旧茶园,改良种植新品种并普及推广所示。
1.2 霍山黄茶的加工现状
霍山黄茶包括黄芽茶和黄大茶,霍山黄芽的制作工序复杂,主要包括:鲜叶采摘、杀青、做形、初烘、闷黄、复烘、摊放,工序复杂,用工量多,其中“闷黄”的程度难以把握,火候难以掌握 。霍山黄大茶属于大宗茶,主要以5月份后期采摘的鲜叶,由茶厂机械化大规模加工而成。
霍山黄芽自古以来由茶农户手工家庭加工而成。近年来,由于农业劳动力的短缺,霍山黄芽的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的手工工艺家庭制作方式和机械化加工方式,其中以机械化加工为主要加工方式,约占产量的90%。根据2014年6月份作者实地调查,全县茶业加工企业约600多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10多家。
(1)传统手工工艺加工黄芽茶:每年清明前,茶叶刚上市的最早季节,茶农户家庭手工采摘鲜叶,然后家庭手工加工制作成精品霍山黄芽,品质最佳。
(2)机械化制作黄芽茶:清明后茶鲜叶大量上市,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县大力推广机械化制作名优毛茶,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实行了黄芽茶的制作、质量等的标准。
调查显示:茶业季节性很强,茶产业属于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近年来,非农产业的比较效益远远高于农业效益,因此,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山区劳动力严重短缺,霍山县茶业办要求霍山黄芽的标准化,加速了霍山黄芽制作工艺的机械化,因此,近年来,霍山黄芽精品名优茶产量的90%由机械化加工而成,据调查,霍山县茶业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茶产区,其中规模最大的占比例约10%左右,中等规模约占30%左右,小规模的占50%~60%,茶业加工制作机械化的普及,使霍山黄芽的加工质量的标准化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霍山黄芽茶的主产区在乌米尖、金鸡山、金竹坪一带,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土壤、水份等适应,生态自然环境的优越,使黄芽茶的品质超群。
近年来,霍山黄大茶的加工产量也有所增加,主要由民营茶厂收购茶树后期的鲜叶,价格低廉,由机械化加工而成,黄大茶的价格约为10~20元/500g 。
1.3 霍山黄芽的销售方式与消费市场
霍山黄芽的销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茶农户家庭制作毛茶,家庭销售;另一种是机械化制作黄芽茶,通过大别山绿色商城交易流出,约占70%以上。
霍山黄芽的销售区域性很强,主要销往蚌埠、淮南、合肥等地,近年来有小部分外销到加拿大、香港和欧洲等地区 。
2 霍山黄芽茶产业中的新问题、新动向(新趋势)
(1)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黄芽茶的“闷黄”过程中的程度较以前的颜色要浅,使黄芽外表跟绿茶只有些微差别。霍山黄芽的口感醇厚,滋味鲜美,深受老消费者的偏爱。但是,由于外形色泽有些偏黄,看上去有些像陈茶,因此没有绿茶鲜绿那么好看,消费者不喜欢它的色泽,因此,也影响了它的销售;加上霍山黄芽加工工艺的复杂,闷黄的程度难以掌握,因此,现在的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霍山黄芽数量也越来越少,主要是机制的霍山黄芽,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2)手工工艺制作的黄芽茶数量逐渐减少,机械加工的名优黄芽数量逐年增加,根据实地调查,手工制作的名优黄芽茶不到10%,其余均为机械制作的黄芽茶。
(3)霍山县大力度大范围推广实行名优黄芽茶的加工标准化,使机械化加工精品黄芽普及开来 。
(4)霍山境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黄芽生态茶与生态茶乡,即将成为茶生产旅游圣地。
3 影响霍山黄芽生产扩张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3.1 非农收益远远高于农业效益,留在山区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越来约强,加上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产业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农村大量的精壮劳动力走向城市或城镇,留在农村或山区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这一方面使农村与乡村的建设出现萎缩现象,另外一方面使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更加显著,农业产业的弱质化,农业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使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的低效益,重苦力,促使年轻一代走向城市很多留在城市。在此前提下,山区闭塞的生活方式与茶产业的密集劳动,低收益,使留在山区种茶的年青茶农户越来越少,劳动力严重短缺,而现在从事茶业的主要是老人和老弱病残者。
3.2 茶产业中的兼业化现象较为严重、老龄化程度也很高
黄芽加工工艺的复杂,农业的苦力,山区环境的闭塞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加上农业的低收益,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大,以及较强的季节性,使霍山黄芽的生产农户呈现较重的老龄化和老弱病残者,这对霍山黄芽产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严重的兼业化,除了乌米尖的绝大部分茶农户属于纯茶农户,其余地区的茶农户均兼业,而且兼业化的程度不同,在有的茶产区,茶农户兼业化程度很高,达到95%以上,而在有的地区,茶农户兼业化程度稍轻。
3.3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霍山黄芽茶叶的传统手工工艺面临着传承困境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霍山黄芽茶叶的传统手工工艺面临着困境,首先是,霍山黄芽的加工工艺很复杂,用工量大,“闷黄”过程中的程度难以把握,如果稍微过了,黄芽的制作就失败了,看上去像陈茶,市场上就卖不出去,加上黄芽茶加工过程的辛苦和劳累,因此,年轻一代不愿意学习黄芽制作的传统工艺,使传统工艺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3.4 霍山黄茶的微黄色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量
与此同时,由于黄芽茶的外形与色泽远较绿茶逊色,霍山绿茶销售远远优于黄芽茶,加上绿茶的加工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劳动用工少,销售价格高,因此,很多黄芽茶农户改为制作绿茶,而不制作黄芽茶,据实地考察,近年来,霍山县的茶农户制作绿茶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绿茶的产量与黄芽产量各占一半,即 1:1,这对于黄芽的生产又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挑战。
3.5 黄芽茶的销售区域局限性较大
霍山黄芽的销售区域性很强,主要销往蚌埠、淮南、合肥等地,近年来有一部分外销到加拿大、香港和欧洲等地区。
4 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营销策略,拓展黄芽茶的销售区域,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建议霍山黄芽多参加全国大型的茶叶博览会、茶文化活动等,建立网络交易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使霍山黄芽走出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2)发展生态旅游, 集生态、黄芽茶文化、茶旅游综合发展;霍山境内竹林茂盛,水源丰富,日照充足,海拔较高,气候温暖,土壤适宜于茶树的生产,森林覆盖率高,生态旅游环境很好,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3)规范霍山县的大别山绿色商城交易市场秩序,降低茶叶交易市场门槛,让茶农户自由进入市场交易毛茶。降低茶叶市场的门槛,让茶农户自由进入市场,规范茶叶价格,打击商贩的垄断行为。
本地区交易市场中有一个较大的限制,那就是对于茶农户来说,由于绝大部分长年茶商在此交易市场销售茶叶,他们更多的是从交易市场中收购茶业企业的毛茶,因为大批量的收购毛茶,价格低廉,同时,他们很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单个茶农户特别是那些手工制作的精品毛茶,由于量少价高,驻地茶商不愿意收购,这样,单个小茶农户无法从交易市场销售自家制作的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