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装袖型设计及配袖要点探讨

2014-03-26王珊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衣身衣袖合体

王珊珊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艺术系,安徽合肥 231000)

1 女装袖型设计的原理

1.1 衣身与衣袖的平衡关系

衣身的平衡合体状态是影响衣袖平衡的关键。衣身的平衡存在绝对平衡、相对平衡状态,大多数衣身在实际穿着状态中往往呈前高后低的相对平衡状态。为了满足袖型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一般配袖多为同一层次的配袖,也可以跨层次配袖。即贴体衣身配贴体衣袖或贴体衣身配合体衣袖。在采用劈门、归聚平衡和起翘的衣身是处在相对平衡状态。当衣服穿着后背横纹呈弧形向下状时,说明衣身后背部平衡,也影响了衣身与衣袖平衡对格、对条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后背横丝呈水平状效果,结构中有意将斜背缝改为直背缝,使穿着时呈微向上的横丝在自然条件下的下垂中保持平衡。它是属于平衡版型中的暗技术,适合对格、对条的高级服装需要。女装袖窿条件根据衣服的合体程度分为标准袖窿和变态袖窿,这两种袖窿形态主要体现在窿深和窿距的变化[1]。

1.1.1 标准袖窿

标准袖窿的AH约占46%B~48%B左右,BAH-FAH=0.5~1.5cm左右,窿距约占13%B~14%B左右。袖窿比值(窿距∶窿深)64%,该袖窿呈鸭蛋形是理想平衡贴体美观圆形袖袖窿。袖窿比值在74%时,呈鸡蛋形平衡合体扁袖的袖窿。袖窿比值在84%的形态时,袖窿呈球形胖体扁袖袖窿。

1.1.2 变态袖窿

变态袖窿是由于衣服呈宽松状态,胸围、胸宽、背宽、肩宽在增大,窿距减小,加深袖窿深并且窿深的加大量是窿距加大量的1.5~2.0倍,来满足袖窿的弧长与胸围间的比例,控制衣身的平衡状态。

1.2 袖窿形态与衣袖造型的关系

袖窿形态与衣袖造型、衣袖功能间有密切关系,片面地增大袖肥,降低袖山虽能改善衣袖的活动量,但对衣袖的美观合体性有影响。反之,减小袖肥,增加袖山也不利于袖子的美观性。因此,在追求袖型功能中,从原来注重研究衣袖造型到现在转变为改善袖窿形态,有意识地利用袖窿比值和窿距来表达袖窿的形态与衣袖造型。

例如,我们把休闲装的袖窿从圆袖窿向核装袖窿的转变;从0.7的合体袖窿向0.55贴体袖窿的转变,窿距从占14%胸围向占13%的转变,就是通过改变袖窿形态来追求理想的衣袖袖型。如图1所示。

1.3 袖型与袖窿弧长的关系

1.3.1 袖型

袖型是指衣袖的造型。袖型是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条件。为了达到衣袖和袖窿相吻合的目的,以前一般控制袖肥是以0.2胸围推算,1/10,1.5/10胸围推算袖山,这种方法控制袖型不是太合理,现在通过袖弦夹角控制衣袖的袖型更合理。把袖型分为贴体袖15∶(12~15),合体袖15∶(8~12),宽松袖15∶(3~8)[2]。或根据袖窿弧长的比例确定袖山高都较合理。

图1 袖窿形态变化

1.3.2 袖窿弧长

袖窿弧长是指衣身袖窿的总长,是和衣袖袖山匹配的重要依据。过大的袖窿会影响衣身平衡和活动的需要,过小的袖窿不符合穿着的需要。理想的袖窿长应该根据衣服穿着的状况选择在44%~52%之间。当选择较大袖窿时该袖型的兼容性和舒适性较好;当选择较小袖窿时,该袖型的美观、合体性较好。

1.4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袖窿不变的情况下袖山高和袖肥呈反比关系,袖型越合体袖山越高,袖肥越小,反之袖肥就越大,袖型越宽松。但无论袖型多合体,袖山多应比袖肥小0.5以上。

贴体袖的袖山:AH/2×0.7;

合体袖的袖山:AH/2×0.6;

宽松袖的袖山:AH/2×0.5。

1.5 袖肥的确定

袖肥的确定首先是要满足人体手臂围的需要,然后根据衣服的合体程度和袖功能的需要适当加放袖肥松量。

经长期研究和实践袖肥松量的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合体程度的袖肥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贴体袖:0.2B-(2.5~3)cm;

合体袖:0.2B-(1.5~2)cm;

宽松袖:0.2B+(1~2)cm。

1.6 贴体袖、合体袖、宽松袖袖山和袖肥的比较关系

3种袖型的袖山图如图2所示。

图2 3种袖型的袖山图

袖窿比值与袖山、袖肥、袖肥松量的关系对比见表1。

表1 袖窿比值与袖山、袖肥、袖肥松量的关系

2 影响袖型功能的内在因素

在配袖的过程中发现,影响袖型和内在功能的主要因素是袖肥松量、前后袖容量和内袖余量。在了解袖肥松量后能预先掌握袖型的功能和适应范围;认识前后袖容量后才能保证衣袖前面的合体美观,后面的活动舒适。了解和认识了内袖余量后才能掌握衣袖的旋转量和扣势的关系。

2.1 袖肥松量

袖肥松量是指袖肥大与窿距的数值,是区分扁袖与圆袖造型特征和表达袖型功能的重要数据。如在贴体袖型中,袖肥松量约4.5cm,袖肥约占窿距的1.33倍;合体袖型中,袖肥松量6cm,袖肥约占窿距1.44倍;宽松袖型时袖肥松量8cm,袖肥约占窿距1.6倍。不同袖型的袖肥松量是不等大的,并且前后袖肥松量的分配也不一样,在贴体袖中前袖肥松量较小占1/6,后袖肥松量占5/6;合体袖中前袖肥量占1/4,后面占3/4;宽松袖中前袖肥松量占1/3,后面占2/3。袖肥松量是受袖窿形态的影响而变化的。袖窿比值越大,前袖肥松量就越小,较松身的袖型前袖肥松量会越大。而且前袖肥松量和前袖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3]。

2.2 袖容量与袖型的关系

表达前后袖容量和控制前袖容量是使衣袖美观、平衡合体、舒适易活动的关键技术。前后袖容量和前后袖肥松量密切相关。宽松袖的袖山低,前袖容量大,贴体袖中袖山高,前袖容量小。在基型配袖中只能看到前、后袖容量的存在,但在袖窿上配袖时可以看到,前袖容量与前袖肥松量的比较关系是控制前袖容量的主要依据。在配袖过程中,为了达到使衣身袖窿立体变形的需要,符合袖型美观合体、活动舒适的需要,满足增强衣袖功能,实现衣袖“三势”的需要,采取抬高袖底线、缩短前袖标、控制前袖容量来实现[4]。袖型与前后袖容量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袖型与前后袖容量关系

2.3 内袖余量

内袖余量仅存在合体和贴体袖型中,在配制美观合体一片袖过程中,将前袖标O′点低于袖窿前袖标O点0.5cm,并使袖窿OS弧长=袖山S′O′,袖窿OD弧长=袖底O′D′后[5],这时前袖缝处会出现多出0.5~1.5cm。这个量就是内袖余量。袖窿条件和袖型功能影响内袖余量的数值。在增强衣袖“三势”造型效果,解决袖底旋转变形量、后缝劈势与扣势、前弯势间的关系中内袖余量起着关键作用。

2.4 内袖余量与袖型“三势”的关系

由于内袖余量的存在,在袖结构制图中产生了袖底对档点与袖山点的垂线间有0.5~1.5cm的间隙,这个量称为衣袖旋转变形量,这个关键的量很多时候都没有注意,也不知道它的存在,普通的袖型中袖底对档点和袖山对档点是在一条垂线上的。所以传统的配袖方法完成的袖型是平面衣袖,而有了衣袖变形旋转量的袖型是立体圆袖。立体袖型能实现衣袖的“三势”效果,能最大程度提升袖功能,使袖子在立体穿着时具有固定摆缝、稳定袖型使平面袖旋转成立体袖。

衣袖的“前势”是指衣袖装在袖窿上符合人体手臂自然前倾5°~6°的状态。

衣袖“弯势”是指合体袖身满足人体手臂自然弯曲转折的形态。衣袖的“扣势”是指穿着时衣袖下端旋转量窝服状的俗称,在衣袖制图中它是以大小袖后缝均呈竖向弧形劈势0.5~1.0cm,而且两者间呈上大下小弧形互补吻合状。

衣袖的“扣势”造型属于利用内袖容量转移至袖底,形成衣袖旋转变形量,再转移至后袖缝劈势,将后缝劈势一分为二,分散到大小袖后缝处呈竖向弧线劈势。故形成了袖肥大小袖处呈2cm的间距。当大小袖后缝合后小袖缝C点自然提高形成了扣势[6]。衣袖扣势作用图、内袖容量与袖底旋转量关系如图4所示。

3 女装袖配袖要点及技巧

3.1 女装袖配袖方法

长期研究国内外各种配袖方法体会到,把经验性技术演变成系列化技术内容,离不开正确的配袖方法的选用,必须要在传统的配袖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袖子的服务功能和袖型的美观。

3.1.1 原型配袖法

原型配袖是根据袖窿长推算出袖山数据,并利用前、后弧长直观地完成袖山部分的技术。通过一片袖变成两片袖的过程中,在美观袖型中能产生内袖余量,以及巧妙地利用内袖余量来改善袖型功能,从而实现衣袖“三势”造型的效果[7]。原型配袖方法结构如图5所示。

图4 衣袖扣势作用图、内袖容量与袖底旋转量关系图

图5 原型配袖方法

3.1.2 基型配袖

基型配袖是根据袖窿,袖型条件推算出袖肥数据和袖弦夹角数据,并用1/2袖窿弧长为袖弦公式完成袖结构。其中,有意识地通过等分法控制前后袖容量,达到衣袖的“三势”暗技术[8]。基型配袖方法结构如图6所示。

3.1.3 欧式配袖

欧式配袖是根据袖型条件推算出袖山数据,再通过袖窿定点、分段控制袖山吃势量合理地解决袖型结构的最佳方法。其中,分段加放袖山吃势量,合理地解释袖山与袖窿,袖肥与窿距以及袖容量的把握都是最有效准确的。欧式配袖方法结构如图7所示。

图6 基型配袖方法

图7 欧式配袖方法

无论是合体还是宽松的服装,它的美观性、舒适性和衣袖有着直接的关系,袖山部分与袖窿吻合,袖身部分满足手臂的形态。控制衣身袖窿与袖山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升衣袖的活动舒适性,决定了现代服装技术人员越来越需要在配袖技术发展过程中找出更完美的配袖技术。

4 结 语

经过长期的制版和实践操作以及对成衣效果的研究发现:一件衣服的平衡和活动舒适,很大程度取决于衣袖,特别是对衣服活动量的控制。无袖的衣服,无论是宽松还是合体活动多不会受限制,一旦装了袖子,就有可能会活动不舒适。所以,衣袖袖山和衣身袖窿的合理匹配显得非常重要。衣袖不是单独存在的结构,袖山部分和袖窿的吻合是控制衣袖和衣身平衡的重点,袖身的弯势处理必须符合手臂形态和款式需要。

[1] 陈为无,朱达辉.米氏原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蒋锡根.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母型裁剪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朱立人.女装结构版型修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 吴经熊,孔志.服装袖型设计的原理与技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 娄明郎,最新服装制板技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王玉红,马芳,房婷.西装袖窿与袖型的关系对舒适性的影响[J].天津纺织科技,2012(3):41-43.

[7] 罗琴.西装袖窿与穿着舒适性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6):37-40.

[8] 姚忠妹,张文斌,张渭源.袖山结构模型和结构设计方法的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5(6):70-75.

猜你喜欢

衣身衣袖合体
硬汉合体
女装连身型翻驳领的纸样设计研究
衣袖飘飘真好看
他的词语 如同独臂男孩的衣袖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衣袖
衣袖
女西装翻驳领造型与衣身的结构关系研究
新文化原型衣身浮余量消除与衣身平衡
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