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长短结合”地质预报
2014-03-26徐光铭徐新川
徐光铭, 徐新川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0 引 言
隧道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施工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例如断层、突水、突泥、塌方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延误了工程进展,更给社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越来越受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重视,它能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地质情况,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前期探测未发现的地质灾害做好准备工作,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还可以为设计单位做设计变更提供必要的资料。因此,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隧道工程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必须的工作,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
1 国内外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物探方法、地质方法和化探方法。物探方法包括TSP法、TRT法和地质雷达法等;地质方法包括掌子面超前钻孔法和掌子面地质编录法等;化探方法包括对断层的二氧化碳、氡气、汞蒸汽等化学气体的探测。其中,TSP法和地质雷达法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1]。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ahead),即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是一种在国内外都比较先进的地质预报方法,它的一次预报距离比较长,最多可达到150 m,适用于几乎全部类型地质条件的隧道检测。而且现场检测所花费的时间较短,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小,费用也相对较低[2]。通过TSD软件的处理,可以得到深度偏移剖面图、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及纵横波的波速图等。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现场观察情况,可以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内的围岩等级、地质状况等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报。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TSP法的许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一些不良地质情况的判断,主要是根据技术专业人员的多年实测经验,而这方面的明确指标很难制定。
地质雷达法一次预报距离较短,但在现场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它所花费的时间比TSP法要明显缩短,而且它对溶洞和水比较敏感,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可以实现全过程的跟踪预报。地质雷达最初是在国外开始流行使用的,他们对这方面的现场操作、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的经验比较丰富,使得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比较普遍。而国内对地质雷达的引进使用比较晚,对它的认识还不全面。
综上所述,TSP法和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单一的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预测结果都会存在一些偏差。为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文中提出在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采用“长短结合”的预报方法,即TSP法和地质雷达法相结合。
2 方法原理介绍
2.1 TSP法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TSP主机、接收器和引爆器。它运用的是地震波的回波测量原理[3],如图1所示。
图1 TSP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波源采用微量乳化炸药激发产生,大致为50 g,可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适当增减。通常在隧道的一侧边墙直线布置24个炮孔,第一个炮孔距离掌子面大约5 m左右,每个炮孔间距1.5 m,深1.5 m,高1 m,最后一个炮孔距离接收孔20 m。接收孔要求深2 m,高1 m,用于接收器的安放。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接收。反射信号的旅行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故而能提供一种直接的测量。
2.2 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与对空雷达的原理十分相似,都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地下介质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处理、分析、解释的一项工程物探技术[4]。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图
通过发射天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高频电磁脉冲信号,在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空洞、裂隙、岩溶、富含水等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时,电磁波便会反射回来,并由接收天线接收记录反射时间t[5]。
地质雷达探测原始剖面上含有较多的干扰波存在,主要为侧面反射波、多次波及因掌子面凹凸不平形成的局部振荡干扰[6]。为了消除干扰信号,突出掌子面前方的有效信号,对原始探测剖面采取了去直流漂移、自动增益控制、抽取平均道、带通滤波等处理,最后根据电磁波在围岩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异常体的存在范围[7]。
3 工程实践
正在修建的山东省某城市环城路隧道,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山岭隧道形式,左线(桩号ZK1+149~ZK2+299)长1 150 m,右线(桩号YK1+152~YK2+300)长1 148 m。隧址区属低山丘陵、剥蚀残丘地貌,山体植被发育,沿线有薄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地段基岩裸露,出露岩层为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灰岩。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水和石灰岩岩溶裂隙水。为探明隧道前进方向的地质灾害情况,在施工单位的要求下,采取了“长短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下面以左线的一段ZK1+209~ZK1+299为例。先看一下用TSP法探测的地质情况,图中方框部分为反射异常区域,如图3所示。
图3 TSP深度偏移图
预测范围内地质情况见表1。
表1 TSP预测地质情况表
从图3结果来看,前方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波速相对较低,围岩等级比较差。推断在掌子面前方90 m范围内,围岩等级为Ⅴ级,岩体比较破碎,稳定性差,且掌子面前方63 m(桩号ZK1+272)附近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弱反射带,波速下降明显,推断可能为一碎石夹层。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性,当开挖至桩号ZK1+261时,用地质雷达又做了一次预测试验,探测结果如图4所示。
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和施工图纸,预测在桩号ZK1+271附近有一个碎石夹层,与TSP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实际的开挖结果证明了预测的准确性,确实是一碎石夹层。
4 结 语
通过大量的工程现场测试,可以对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做出一些总结:
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是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的,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开展超前预报工作,应该得到各个施工单位的重视。在测试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帮助,减少机械设备的影响,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8]。
2)“长短结合”的地质预报方法对于一般性的隧道,其预测结果基本上满足要求。但对于一些地质情况特别复杂的隧道,应该同时采取多种预测手段,为隧道施工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
3)TSP法和地质雷达法的解释过程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做指导,还必须结合现场的地质情况。地质预报预测结果的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 王梦恕.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水文地质超前预报的意见[J].铁道勘察,2004(1):33-36.
[2] 叶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探讨[C]//2003年公路隧道年会论文集.2003.
[3] 宋先海,顾汉明,肖柏勋.我国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述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25-27.
[4] 范占锋,李天斌,孟陆波.探地雷达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0(1):12-14.
[5] 薛翊国,李术才.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1(8):31-34.
[6] 祝云华,刘新荣,黄明.超前地质预报在歌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1):29-31.
[7] 袁春,王嵩嵩.瞬变电磁法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2):223-226.
[8] 余中明.探地雷达在隧道掘进预报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察,1999,35(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