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一份毛革杂志的问世与其先进技术传播

2014-03-26蒋亚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制革皮革科技期刊

■蒋亚儒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7号 710021,E-mail:183254221@qq.com

1920年9月15日(民国九年九月十五日)创刊于北京的《毛革杂志》,在姚远等人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一书中被遗漏[1],在吕绪庸的《中国皮革科技史话》一书中也未提及[2]。本文以原始文献分析考证法,从科技期刊传播的视角对该刊的办刊宗旨、编辑出版和传播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理清我国传播毛革科技知识的专业期刊源头。

1 《毛革杂志》的媒介组织形态

《毛革杂志》是我国最早传播毛革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性科技期刊,也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科技期刊。

1.1 《毛革杂志》出版概况与宗旨

《毛革杂志》是我国第一份毛革专业期刊,北京毛革改良会编辑兼发行,前3期是北京虎坊桥京华印书局印刷,第4期是北京海北寺街光华印刷公司印刷。毛革改良会会长为梁士诒。1920年出版1期,1921年出版3期,未分卷。至1921年12月停刊,总共出版4期,共发表论著18篇,调查报告18篇,译述9篇,杂录24篇。今存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处。

《毛革杂志》每册约96页至116页、9万字左右。封面最右边靠上标明“中华邮务局特许认为新闻纸类”。创刊号的封面如图1所示。

图1 《毛革杂志》创刊号封面

《毛革杂志》创刊号上有陈垣所撰《缘起》(即创刊词),指出了当时我国毛革的现状和创办毛革改良会、发刊《毛革杂志》的目的:“夫以吾国毛革事业发达之早,加以外国毛革制品输入之众,观摩仿效,垂二千年,其进步当不可以道里计。而夷考其实,古代之毛革制品,今虽不可得见,然二千年来无大进步,可断言也。何者,毛革事业,技术与牧畜并重。而吾国工业向无专书。农家者流,亦寥寥可数。以言技术,仅后魏《齐民要术》有作毡法。以言牧畜,仅宋陈敷有《养牛论》。其他均委之不学之农工,听其自生自灭。如是虽再二千年,岂能望其进步哉。本会有鉴乎此,特以同人研究所及,形之楮墨,为海内有志者先引。冀直接间接,传播编民,以厚生而利用”[3]。我国每年毛革产量很大,以山东为例,“山东每年可产干牛皮三百万斤左右”,而“出口额达二百余万斤”。由于我国皮革工业不发达,尚处于“幼稚时代”“制造熟皮者甚少”,“惟济南有胶东制革厂一所,为华人自办者,惜规模太小,且非用完全新法制造”。所以“山东每年出口之皮,仍多系原料皮,而进口之皮多系熟皮”[4]。我国的羊毛业也是如此,“羊毛为生货,输出海外,变为熟货,转售于我”[5]。我国毛革业的这种贸易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由此标明,其办刊宗旨:一是绝不能对我国毛革事业“二千年来无大进步”的落后状况等闲视之,“听其自生自灭”,而改良的关键是要“技术与牧畜并重”,即以先进的西方毛革科技改良自魏晋《齐民要术》以来的落后做法[3]。二是立志改变我国毛革科技“向无专书”、“农家聊聊可数”、“不学无数”[3],两千年间仅有一两部著作,“观摩仿效”,“形之楮墨”,“传播编民”,“以厚生而利用”的局面[3]。三是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毛革实业,彻底改变我国“皮业幼稚”,毛革“利源外溢”的现状,以挽回国家利益。

1.2 毛革改良会与《毛革杂志》

毛革改良会会长梁士诒 (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是北洋军阀旧交通系首领,20岁在佛山书院读书时,与梁启超同学。1894年中进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1905年任铁路总文案。1907年起任邮传部京汉等五铁路提调、交通银行帮理、铁路总局局长。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为清末和民国初年非常活跃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图2是毛革改良会会长梁士诒的照片。

图2 毛革改良会会长梁士诒

毛革改良会是承徐世昌总统的命令组织成立的,属于毛革改良机关。该会于1920年6月2日在北京甘石桥成立,参会人员有会员职员和参观者共100余人,由会长梁士诒主持。其成立缘由为“因我国产品如丝茶大豆毛革等,素为大宗。乃近来关于毛革原料之舶来物,日见旺盛。幸输入尚不过多,及此自行整理。而图供给国内之需要,及发展销场于外国,尚未为晚。惟改良毛革一事实为创举”[6]。该会成立之初即对毛革改良作了规划,“第一步先求足供国内之用,然后再谋输出于各国”,并对毛革改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是“编订改良毛革浅说,由各员分途讲演,灌输此项实业知识于人民,并诱导其改良”。二是“筹办模范牧场工厂。俾得蕃殖家畜与改良原料”。该会的组织机构分为技术部和事务部。技术部的主要职则是“罗致专门人才,从事于改良制造之业务。”事务部的职责是“专为管理调查策划计算等业务,并非以簿书文件为专职,实与技术部有相辅而行之必要”。本会会名“总统原拟名为局,特派督办。惟鄙人以为不如用毛革改良会名称,使世人于本会实事求是之意,易于共喻”[6]。梁士诒会长又特别强调了毛革改良会与其他会之间的区别,指出“本会虽不用局及督办名义,而所谓会者,与工会商会等又有不同。盖本会实质上纯为一种专行发展实业之机关。惟对于主管部权限仍当严守界限,不相凌踏。总以‘不侵部权’‘不攘民利’为要义。又诸君须注意本会之精神,非徒以官样文书为事。故须专在‘毛革改良’四字做去,方为尽职”[6]。毛革改良会的成立,为《毛革杂志》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遂于1920年9月问世。

2 《毛革杂志》传播内容分析

《毛革杂志》所载文章体裁多样,有论著、调查、译述、杂录、纪事。题材内容丰富,有畜种改良、毛革改良、牛羊饲养管理及剪毛法、制革方法、毛皮染色等。

2.1 论著

《毛革杂志》4期共发表论著18篇,均属于专题论文,从内容看大体分为毛革科技改良和畜牧业两个方面。

2.1.1 毛革科技改良方面

在毛革科技改良方面,1920年9月第1期有李葆勤的《改良制革意见书》,还有郭世绾的《改良毛革意见书》和陈鸣谦的《皮革改良意见书》;1921年1月第2期有李葆勤的《制革法》,后在第3期、第4期连载,遗憾的是《毛革杂志》到此停刊了,未能续完;1921年6月第3期有李乔苹撰写的《皮革制造法》,后在第4期连载续完。制革技术是皮革业的基础,因为生皮(原料皮)是不能用来制作皮鞋、皮衣等革制品的,必须对生皮进行化学改性加工和物理机械加工,制成各种用途的革后才能使用。我国制革加工虽然很早,但至晚清民国初,在生产技术上仍一直沿用着芒硝、烟熏、明矾、树皮等祖传土法,生产规模也长期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没有使用过剖层机、转鼓等近代的成套机器设备。《改良制革意见书》一文,介绍了欧洲最新的铬盐制革方法,此方法有很多优点:一是“能短促制革时日”;二是“制成之革柔软而韧”;三是“虽经水浸,铬盐亦不流失”。这种方法有二浴法和一浴法两种,“二浴法于西历1884年发明,一浴法更在其后七年”。一浴法比二浴法更先进,“操作简便”“且无二浴法之危险”,因此“中国今日以采用一浴法为宜”[7]。《皮革改良意见书》一文指出,应该引进国外的技术人员,以提高我国工人的技术水平,否则“虽有良好之原料亦不能制出良好之皮革”。强调了工人技术水平对制革的重要性[8]。《毛皮染色法》一文,介绍了德国弗阑渥尔特之卡色拉公司制造的富洛尔染料(Furol colours)和柏林之亚尼林公司制造的乌尔左尔染料(Ursol colours),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应用方法。毛皮染色所用的染料种类很多,而这两种染料是其中“最著者也”。其中卡色拉公司生产的富洛尔 S(Furol S)与富洛尔B(Furol B),“对于酸碱及日光等均极坚牢,且将以二种染料混合适当,可得种种与天然动物毛色极相似之色。而染色时,又能于低温度行之,诚优良便利之品也”[9]。《制革法》一文,介绍了美国制铬革时在脱毛过程中采用的巴佛罗氏法,此方法是“将去污后之皮,浸入温度摄氏二十五度之石灰槽中,若经十二小时,频加硫化钠少许,次加入三十五至四十度之温水于槽内,再经十二小时,即可脱毛”[10]。这种方法也叫“灰碱法,是19世纪末期欧洲最新型的制革工艺”[2],此方法脱毛速度快,而且“于真皮毫无影响”[10]。《皮革制造法》一文共分7章,从制革工业的历史、动物皮的种类、皮的组织、原料皮的种类和伤残说起,依次介绍了制革前的准备工程、各种鞣皮方法及其优缺点、各种革之修饰法或完成法、毛皮的加工技术。文中详细介绍了制革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多种机器,并附有19幅图。李葆勤的《制革法》与李乔苹的《皮革制造法》较为系统,为我国制革工艺学和皮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1.2 畜牧业方面

在畜牧业方面,1920年9月第1期有任凤宾的《改良羊种说略》,后在第2期连载续完;在同一期上还有苏常锡的《养羊须知》,孙豫方的《牧牛常识》。1921年1月第2期有傅文震的《绵羊之饲养管理及剪毛法》;同期上还有黄伦方的《商品学上之羊毛及羊毛鉴定法》。《改良羊种说略》一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国牧羊事业的情况:“近数年来进步之速已如风发云涌,大有不可遏止之势”[11],并分析了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牧羊事业的原因。其次论述了我国羊种的情况:“我国羊种原产于西北及西藏高原之地,后渐繁育于东南。种类未尝不美。特我国民于畜牧之知识既甚缺乏,而囿于天然之习惯,非惟不能研究改良,且一任其自由交配,使天然之美种日见消弱,并置疾病于不理,听其自相传染,迨至全群殆毙,则又委之于数。以此而欲求畜牧之进步,未见其可也。我国西北各地,人烟荒寂,牧草丛生,诚天然优美之牧场,而改良牧羊,其利何啻倍蓰”[11]。由此推断,我国曾经有优质的羊种,然而由于缺乏牧羊知识,没有认识到科学牧羊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羊种质量越来越差。通过将中国各地区的羊种,如黄河流域之羊、扬子江流域之羊、珠江流域之羊等,与世界各国改良的羊种,如原产地为西班牙的美丽诺种(毛用羊)、产于英国的律斯泰种(肉用羊)、林康种(肉用羊)等进行比较,提出了改良我国羊种的方法:“至改良之方法,即以美丽诺种之牡一头配中国之绵羊七八十头。第一期所生之羊剦其牡而留其牝。第二期仍以原来之美丽诺种配其乳羊,俟生羊后,仍剦其牡而留其牝。第三期仍以原来之美丽诺种配第二期改良之牝羊。第三期牡牝则与原来之种无异。此为血统之关系。大概三传之后,则较原来之种有过之无不及也。倘视其羊毛之成分,有不及原来之美者,则再用原来之美丽诺种配传一次,当无不成。其肉用种及乳用种之改良方法,亦由是焉”[11]。经过改良的羊种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文中用实际调查数据来证实改良羊种之利,“如养羊百头,每头以六元计,百头为六百元。一年以后可得仔羊百头,亦值六百元。是一年之中,本利为一千二百元。倘再转一年,则为二千四百元。两年之中三倍其本,而羊皮一项制造品物,日益精良,于毛用肉用乳用三者之外,又特开一利源,其利更何啻倍蓰。凤宾于数年前曾从事研究,饬人以之传配,据报成绩如此”[11]。可见,改良羊种既能提高农牧民收入,又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真是强国富民的好举措。

2.2 调查

要改良我国毛革科技,就必须了解毛革业的发展现状,故发表毛革业调查报告成为《毛革杂志》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中国学者所撰最早的一批毛革学术研究报告。1920年至1921年1-3期共发表18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调查研究报告。详见表1。

表1 《毛革杂志》1-3期发表的毛革情况调查报告

这些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报告表明:一是晚清民国初时期,我国毛革业主要分布在蒙、鲁、晋、京津一带,其中清河镇陆军制绒厂是我国最主要的军用毛革工厂,并带动形成北京、天津一带的熟皮制革重镇;二是蒙古、山东、山西、东北是为当时牧畜重地和毛皮的主要来源地;三是民国初期,我国牧养仍沿用旧习惯、剪毛方法不科学、兽医知识缺乏、制革方法落后、制革企业规模小;四是我国当时尚属未经精细加工的毛革原料输出国,既反映了当时我国在毛革原料市场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弊端。

2.3 译述与杂录

译述文章总共有9篇。其中,有《羊之蕃殖法》、《中国牛皮之概况》、《满蒙之牧羊业》、《山东毛革之状况》等7篇译自日本,其中有6篇是黄子献所译。还有《制革法》译自美国百科全书,《美国之皮革业状况及由中国来之毛料情形》译自1920年6月30号之中国远东商业报。这些译述文章大部分是介绍我国的毛革情况,是外国人在我国搜集的毛革情报。

杂录共24篇,主要介绍世界各国毛革行业的生产及贸易情况,如《美国羊毛织造业之近况》、《英国之皮革生产额及市价》、《德国之皮革业振兴》、《法国之皮革业寂寞》、《墨西哥之皮革跌价》、《印度之皮革市况》、《美国建议设立制皮学校》、《日本近年皮革进出口与中国之关系》、《中国之毡毯业》等,由此可掌握各国毛革的生产状况以及贸易趋势。此外,还有畜牧业方面的内容,如《山西改良羊种谈》、《日本绵羊饲育将来》、《羊之管理与剪毛洗毛方法》等。

译述与杂录所载内容表明:一是毛革改良会和《毛革杂志》引进西方先进毛革科技的来源国主要为美、英、德、法、日,看重的国外毛革市场主要有印度、墨西哥、非洲等;二是重点向国内介绍的西方先进毛革科学技术主要有德国的废皮屑利用法、欧美改造毡毯颜色的方法、英国的“皮货商组合”即皮革工业集团组织等;三是介绍美、英、奥、法等国皮革专门教育和皮革专业人员培训,并在本会中尝试推进皮革教育和培训;四是反映中国的羊毛及毛制品主要输往美国、日本、英国,其中美国对中国毡毯购买力最大,1919年约占中国毡毯总出口额的65%[12]。这些他山之石无疑为中国毛革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3 结论

自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传教士引入期刊这一媒介形态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以来,我国期刊介入传播科技知识经历了早期传教士越俎代孢、中期西士与中士合办期刊、晚期国人独立办刊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毛革杂志》是五四运动以后国人独立创办的、我国最早的毛革科技期刊。它标志着我国毛革科技从晚清时期的零星消息报道、翻译介绍、模仿,逐渐过渡到了消化吸收和民族自立创新的崭新历史阶段。在此之前,仅见《格致汇编》、《农学报》等刊有零星报道,或开设有畜牧、毛革专栏,而集中引进西方先进毛革科技,全面调查以北方为主的畜牧、毛革业现状,以畜种改良、制革化工为切入点改良中国毛革科技的专门出版物,仅有《毛革杂志》。因此,它对引导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向专业、行业科技期刊的分化,也具有积极意义。不同于从综合性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亚泉杂志》向《农学报》《算学报》《现象丛报》的分化,《毛革杂志》是层级更为细致的次级分化,表明我国科技期刊在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共生共存的基础上,产生引领和诱发新的科技学科生成和发展的独特功效。

1 姚远,王睿,姚树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1792-1949).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 吕绪庸.中国皮革科技史话.成都:《西部皮革》杂志社,2008

3 陈垣.缘起.毛革杂志,1920,(1):1-2

4 孙豫方.调查山东毛革及畜牧情形报告.毛革杂志,1921,(2):25-46

5 毛革改良会.节录劝办实业公所甘肃畜牧报告书.毛革杂志,1921,(4):4-6

6 毛革改良会.本会成立会纪事(民国九年六月二日).毛革杂志,1920,(1):1-2

7 朱葆勤.改良制革意见书.毛革杂志,1920,(1):6-9

8 陈鸣谦.皮革改良意见书.毛革杂志,1920,(1):28-30

9 张正成.毛皮染色法.毛革杂志,1921,(3):46-58

10 朱葆勤.制革法.毛革杂志,1921,(2):29-42

11 任凤宾.改良羊种说略.毛革杂志,1920,(1):1-6

12 毛革改良会.中国之毡毯业.毛革杂志,1921,(3):3-12

猜你喜欢

制革皮革科技期刊
制革工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组合方案研究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皮革回潮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皮革机制
河北省无极县制革废水处理一期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