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14-03-26梁国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1期
关键词:尿蛋白肾功能肾病

梁国莉 李 博

(吉林省长岭县医院,吉林 长岭 131500)

活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梁国莉 李 博△

(吉林省长岭县医院,吉林 长岭 131500)

目的 观察活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74例,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肾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所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肾汤具有明显改善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活肾汤;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加,近30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从广义上讲,糖尿病有关的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但其中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故又称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40%,病变主要累及肾脏小血管及肾小球,引起尿蛋白排泄和滤过异常,中医理论则把本病归属于水肿范畴。早在《内经·水热穴论》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名称。《素问·水热穴论》云:“勇而劳甚,则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肘肿,本于肾,名曰风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消渴日久,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水液潴留,故演变成水肿“。但水肿的现代研究主要包括肾源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两个方面。糖尿病肾病是现代医学病名,不能等同于中医的水肿病,故在临床应注意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上可表现出水肿、腰酸腿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蛋白尿,并伴有相应的低血蛋白症,高血压高血脂,严重时出现肾功能不全,甚或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受到全世界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有关。中医理论则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多因素体肾虚、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失治误治等多方因素,致使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因素而致病。糖尿病肾病虽然病情复杂,但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积极及早干预,是可以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早期甚至是可逆化的。笔者应用“活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7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有临床蛋白尿,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症见口渴喜饮、倦怠乏力、自汗盗汗、腰膝酸软、肢体浮肿、手足麻木、视物模糊、舌色暗淡或有瘀点、瘀班,脉沉弦涩或弦细。选择住院患者74例,年龄40~65岁,病程(11±6)年,其中男40例,女34例。24 h尿蛋白量≥0.5 g,肾功能正常或有轻度升高者,眼底可有视网膜病变,排除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肾病、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有酮症、高渗昏迷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病所致的蛋白尿,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挟瘀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运动、降糖治疗,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量限制为0.8 g/(kg·d),低脂低盐饮食,常规治疗组应用瑞格列奈0.5~2 mg,每日2~3次,或糖适平60 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使空糖控制达标(空腹≤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常规口服蒙诺或洛汀新10~20 mg,使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肾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40 g,益母草30 g,玄参15 g,丹参20 g,熟地黄15 g,泽泻12 g,山药20 g,茯芩15 g,牡丹皮12 g,山茱萸12 g。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阴虚重者加沙参、生地黄,水肿明显者加桑白皮、车前子,阳虚湿瘀者加何首乌、淫羊藿,烦热口渴者加知母、石膏,每天1剂,每日2次,共取药液400 mL,分早晚各服200 mL,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HbA1c、血脂、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清除率。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体征变化和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①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或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②有效:症征体征减轻,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减少1个“+”,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或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2.2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血糖、血脂、血压均无明显示变化(P>0.05),治疗组在用活肾汤治疗2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变化

2.3 举例说明。病例1:患者女性,60岁,糖尿病史12年余,确诊为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伏降糖,近1年来时有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心悸胸闷,近半月来病情加重而来我院就诊。诊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腰膝酸软无力,神疲倦怠,面色苍白,口渴喜饮,两目干涩不适,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细弦。检查空腹血糖15.8 mmol/L,餐后2 h血糖23.6 mmol/L,三酰甘油4.5 mmol/L,胆固醇6.2 mmol/L,血肌酐168 μmol/L,尿素氮10.3 mmol/L。尿常规检查: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1.85 g,BP:150/100 mm Hg(1mm Hg=0.133 kPa),西医诊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中医诊断为消渴、水肿。入院后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真到血糖达标。同时予辛伐他汀10mg,每日1次,洛汀新10mg,每日1次,降脂降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以活肾汤加味治疗:黄芪40 g,益母草30 g,玄参15 g,丹参20 g,熟地黄15 g,泽泻12 g,山药20 g,茯苓15 g,牡丹皮12 g,山茱萸12 g,车前子15 g,猪苓15 g。服药7剂后,患者浮肿消失,前方去车前子、猪苓,加麦冬、沙参,继服一个月,症状明显减轻。复查: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 h血糖8.5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胆固醇5 mmol/L,血肌酐82 μmol/L,尿素氮6.8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0.38 g。继续服此方1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病例2:患者男性,56岁,10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近3个月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加量1个月,少尿5 d。诊见患者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尿频尿少,腹胀疲乏,食少纳呆,双下肢浮肿明显,舌淡胖,脉沉细。检查空腹血糖10.8 mmol/L,血肌酐176 μmol/L,尿素氮11.8 mmol/L,白蛋白24.2 g/L,球蛋白28.5 g/L,血红蛋白95 g/L,尿糖2+,PRO 1+,24 h尿蛋白定量 0.89 g,BP:160/100mm Hg,心率86次/分,心电示:心肌缺血。西医诊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中医诊为消渴、水肿,辨证为脾肾两虚,湿浊内蕰,气血瘀滞,在常规降糖降脂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肾汤治疗。处方:黄芪30 g,玄参12 g,熟地黄15 g,丹参20 g,泽泻12 g,山药20 g,牡丹皮12 g,车前子15 g,益母草15 g,大黄8 g,川芎10 g,当归10 g,服20剂后,食欲稍增,恶心减轻,精神好转,尿量较多,浮肿减轻,大便每日2次,仍用上方大黄减为5 g,加三七10 g,连用1个月后,面色转佳,食欲增强。复查:尿素氮7.8 mmol,血肌酐112 μmol,大黄改为3 g,连续服用2个月,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长期应用降糖药物,对控制血糖水平虽具有较可靠的疗效,但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单独应用西药效果甚微,而到终末期,透析和肾移植仍不失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但高昂的费用又令患者汗颜。因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阶段必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推迟透析期的到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病的病机特点以气阴两虚挟血瘀为主,而血瘀始终贯穿其中,糖尿病肾病多是在气阴两虚、阳虚燥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肾阴虚为本,涉及肝脾,早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中晚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多见。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艰涩,血液运行不畅而瘀阻经脉形成瘀血症候,因此本病的瘀血是在脾肾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阴虚、气虚是血瘀形成的重要基础。瘀血在糖尿病肾病中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脾肾或肝肾气阴两虚与瘀血内结使本病迁延不愈,治疗在培补脾肾,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药,活肾汤中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肝、脾、肾之阴并补,而重补脾阴。其中黄芪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升阳,行气利水之功效;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滋肾养肝;山药滋补脾肾;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消肿;牡丹皮清虚热,活血化瘀;益母草、丹参益气活血,利水消肿。其中加大丹参、益母草用量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诸药合用共奏培补脾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扩张肾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获得治疗糖尿病肾病和延缓肾功能减退的作用[2]。

[1] 李毅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0,31(6):50.

[2]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的宣言、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8(1):3-6.

R587.2

:B

:1671-8194(2014)31-0242-02

△(北华学生)

猜你喜欢

尿蛋白肾功能肾病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