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例头孢喹诺酮两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4-03-26姜燕
姜 燕
(连云港市药品检验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117例头孢喹诺酮两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
姜 燕
(连云港市药品检验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 探讨头孢类、喹诺酮类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头孢类、喹诺酮类药提供参考。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3年10月因使用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而引起不良反应的117例进行分析。结果 静注肌注口服依次降低,用药时间越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结论 配伍不当,多药联合应用,多药并用,长时间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多。
头孢类;喹诺酮类;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分析;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集并上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药物不良反应共计141例,因使用头孢类和喹诺酮类为117例,占上报本局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82.98%。其中来自二、三甲医院73例,门诊部44例;头孢类61例,喹诺酮类56例;用药后即发,即1 h内发生不良反应计89例达76.07%,迟发即1 h后才发生不良反应计28例达23.93%。
1.2 方法:根据117份不良反应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男性为54例(46.15%),女性为63例(53.85%),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从年龄段统计数据来看60岁以上老人13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1.11%,18~60岁青壮中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为68例,构成比最大,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8.12%,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为36例均为头孢类占30.77%。各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分布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117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
2.2 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117例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皮肤及其附属组织损害79例占67.52%,胃肠道不适16例占13.68%,全身性损害11例占9.4%,居前三位,117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见表2。
表2 117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
2.3 给药途径:不良反应117例,口服1例,肌内注射2例,其余的都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3 讨 论
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都属于不良反应,有预期的,也有无法预期的。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归纳为甲、乙型两大类,前者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虽发生率高,但病死率低。后者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通常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常见的原因不外一是药物方面:药物剂型、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用药途径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临床稍不注意,即会引起不良反应。117例不良反应有61例是头孢类,56例是喹诺酮类,这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消炎药,使用病种广,使用频率高,几乎所有炎症患者都单独或联合使用。医师对就诊患者用药时首先要考虑患者对药品的敏感性,如果是第1次使用,剂量不宜大,但有的患者为了尽快痊愈,会擅自加大药物用量,还有的患者一边服用医师开的药,一边又自行购买复方药服用,如果复方药中含有医师处方药的相同成分,这就等于重复用药超剂量。以头孢类为例,它和青霉素之间可致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必须先做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详细询问用药史。在静滴时药物溶液浓度不宜过高,滴速不宜过快,护士在配制输液前应把好药液质量关,认真三查七对,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特别是输液开始的半小时内,即使输液完了以后,也应当留室观察10~15 min或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不良反应知识。此外个别基层医师在抗感染治疗时,会同时加用皮质激素,由于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影响广泛,不但能消除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而且抑制过敏反应的病理变化,所以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同时使用就容易掩盖抗菌药物过敏的早期症状,因此在使用头孢类等易引起变态过敏反应药物前,必须询问患者在近期有否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史及停用时间。对近期有大量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史,并需用头孢类等药物治疗者,应先停用皮质激素类至少在24 h以上再做头孢类皮试,以免发生皮试结果假阴性,导致变态过敏反应;二是机体方面:年龄体质因人而异。老年人、青壮中年、婴幼儿、妇女对药物反应不同,老年人由于血浆蛋白浓度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117例不良反应中有13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1.11%。青壮中年68例(其中47例是喹诺酮类占68例的69.12%)占58.12%,由于该年龄段人的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担子都比较重,受到精神-躯体相互作用也可能有影响精神或心理的改变和某些血液成分(脂肪、脂质)的改变比较敏感,同时自己对自身药物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不适的判别比较早,故在不良反应构成比中最大。0~3岁的婴幼儿22例均为头孢类占18.8%,说明婴幼儿的肝肾代谢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医护药剂人员应担当对患者知晓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告诫每一个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都有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以及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处置方法,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报告,避免医师开错方、药剂人员调错剂、护理人员配错药。遵循可口服的不用注射,可肌内注射不用静脉输液。确保患者及时、正确、有效、安全用药。
[1] 江苏省药师协会.不合理用药威胁百姓健康生活[N].现代快报, 2009-04-20.
[2] 张家铨,程鹏.常用药物手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43-642.
[3] 吴勇辉.1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学新知,2012,25(3): 655.
[4] 丁艳波,冯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多种喹诺酮类药配伍禁忌的探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16-117.
R969.3
:B
:1671-8194(2014)31-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