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4-03-26张强
张 强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骨外科二病房,辽宁 本溪 117000)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张 强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骨外科二病房,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疗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的外伤,如果出现严重不稳定性骨折,容易导致脊柱畸形和脊髓神经受压等生物力学改变,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手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主要方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效果确切,但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为了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以来收治的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经影像学检查后均确诊,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在(56.12±3.5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在(51.23±3.8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经统计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自左侧入路,切除并清除伤锥位置中后2/3骨质与上下椎间盘组织,植入同侧髂骨块,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操作方法:行全身麻醉,悬空处理胸、腹部,取仰卧位。术前通过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确认患者具体骨折部位,并以伤锥中心取后正中入路,将患椎及邻椎充分暴露;并采用椎弓根螺钉给予探测;置入钉,撑开复位内固定处理伤锥,清除突入椎管内碎骨块,彻底减压,髋骨块后植骨给予修正,并加压固定,最终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依据X线片观察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23/30)(χ2=6.251,P<0.05);观察组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8/30)(χ2=8.152,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2.36±29.35)mL、(31.25± 9.85)h、(6.12±1.38)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26.12±30.16)mL、(68.52±12.36)h、(8.63± 1.58)d,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常发生于青壮年,其发生因素则主要为间接暴力所致,其中包括坠落伤,其导致多为过屈或者是轴向挤压损伤;车祸所致则多为过伸性损伤[2]。近些年以来,患者的受伤机制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现象,因此也就导致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随之上升,其在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治疗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其骨折实施复位固定,其次,是对其伤椎高度进行恢复。为此,临床中常采用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表1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已有学者[3]表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操作较繁琐,并且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往往手术成功率不高。相对而言,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操作简单,术中操作风险较少。并且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中最为常用的即椎弓根螺钉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促进胸腰段骨折的稳定,有利骨折复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成功率(93.75%)、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由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变脊柱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减少腰椎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保留正常的腰椎活动,进而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若从长期的疗效来看,术后随访一年,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远期疗效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当,但近期疗效优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
[1] 张文化,冯佳男,孔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1(5):68-69.
[2] 彭礼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495.
[3] 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8):56-57.
R687.3
:B
:1671-8194(2014)31-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