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手段发展智障学生适应行为的研究①
2014-03-26房志慧黄天昌
房志慧 黄天昌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1]。国家相关教育文件精神强调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可见针对体育手段发展残疾学生适应行为的研究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残疾学生主要包括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多重残疾等类型的行为发展障碍的学生,他们由于部分行为的障碍制约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本文是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群体适应行为的作用,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推广体育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发展智障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相关材料,分类整理,提取有效的数据,为论文提供理论佐证。
(2)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区内外一线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共70份,其中广西区内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区外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回收有效率92.86%。整理问卷,统计问卷数据,分析数据,撰写学术论文。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应行为的定义
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ur)是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2]。适应行为包括包括: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劳动技能和经济活动八个方面的评定及测试内容,上述8项内容可合并为独立、认知和“社会—自制”三个功能因子,作为评定智障学生在是否有效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通过体育手段可以有效发展智障学生的适应行为能力。
2.2 体育手段发展智障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而开展的教育,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的作用。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见表1。
从表1数据可知,体育手段能有效发展智障学生身体机能及生长发育。积极促进智障学生个体的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形成。对发展特殊儿童运动技能的效果明显,也表明运动技能先天不足,能通过后天的训练补给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有效提高智障学生身体素质肌肉力量、耐力和动作协调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增强智障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帮助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和本领。
表1 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运动能力作用统计表(N=65)
表2 体育手段对智障学生认知能力的作用统计表(N=65)
2.3 体育手段发展认知能力
表2数据可知,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自我表现力、记忆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归纳能力和对指令执行能力的效果也较显著,有效弥补特殊学生广泛缺乏的学习主动性。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技能和社会技能的作用较明显,能有效促进智障学生基本劳动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养成,为引导智障学生融入社会、平等享受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提供基础和保障,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学生掌握最根本任务。对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提高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眼神和表情的实现,并能培养智障学生非言语表达能力的养成。
2.4 影响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手段的实施因素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及训练中主管领导态度影响因素占13.85%。严重影响了特殊体育的开展及实施。教师对教学及训练态度影响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占36.92%,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性和责任心不强,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因素占50.77%,智障学生群体不同类型,智障程度心理缺陷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施。学校场地器材因素占70.77%,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缺乏专门的特殊儿童体育器材,大部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使用正常儿童的器材,并且达不到国家对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与编排因素占47.69%,家庭条件因素占4.62%。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发展特殊儿童适应行为能力的作用了解不足、不够重视。综上所述,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影响体育教学与训练较为主要的因素是体育场地器材、学生个体因素、课程设计与编排和体育教师的因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引起重视,改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的环境,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2.5 改善体育实施环境的措施及建议
(1)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有序发展,积极承担国家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应有的责任。(2)结合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计划地逐步配齐。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整合资源,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育人环境,积极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3)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争取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各慈善机构及慈善个人的资金支持,努力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局面。(4)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海报及宣传栏在校内对学生、家长及相关教育人士开展体育活动宣传,牢固体育健康重要性的理念,树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意识,营造良好体育环境。(5)相关部门加大特殊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引导更多特教专家和基层体育工作者加入特殊体育科研队伍,积极开展特殊体育手段对发展智障学生适应行为的的研究,培养教师创新的能力和钻研的精神,提高特殊体育科研队伍的理论水平。
3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精神已经指明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特殊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根本任务,通过体育的教学与训练等手段发展智障学生的适应行为效果较为明显,能有效培养智障学生的能力养成,引导融入社会。当前影响体育手段的推广制约因素主要有体育场地器材、学生个体因素、课程设计与编排和体育教师等因素,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观念、加大投入,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充分整合资源,改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及训练环境,为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氛围。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7):11-27.
[2]姚树桥.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操作手册[D].湖南医科大学,1994:1-18.
[3]高学民,徐本力,施敏.弱智学生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90-93.
[4]徐本力,高学民,梁洪波,等.全脑体育教育与人的第二大脑——双手运动潜能的全面开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
[5]席梅红.表演性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49-51.
[6]丛冰玉,张雅琪.国内智障儿童教学的拓展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6-119.
[7]程玉兰,腾红红,张秀玲,等.智能低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5):307-309.
[8]李萌,王娜,田宝,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架构在智力残疾标准制订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6):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