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韬光养晦”时代中国外交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4-03-25李亚琛

关键词:国际事务外交挑战

李亚琛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部,北京 100024)

一、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而当时的国际局势也正处于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巨大变动当中。邓小平分析当时国内国外形势,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所谓韬光养晦,就是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既有雄心大志,又善于藏拙,埋头苦干,避免张扬自己,避免把目标引向自己,避免引火烧身。”[1]邓小平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2]

所谓“有所作为”,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2]。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安全以及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等问题上,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在涉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上,在涉及周边地区稳定与安宁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原则,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

随后,中央政府都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为对外政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予以补充。江泽民在1998年提出:“要继续长期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保存自己,徐图发展。”[3]也即是说,韬光养晦的最终目的是徐图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而并非部分外国政府、媒体所理解的中国韬光养晦的最终目的是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反击。

第四代领导集体对于外交政策提出了“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简单从字面上分析,比较最原始的表达,多出了坚持和积极两个词。也即是说,韬光养晦的政策坚持不变,与此同时更加积极的有所作为,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进一步维护世界的公正与和平。在此基础上,第四代领导集体还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设想。

近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外交问题日趋凸显,无论是美国战略东移,还是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一系列的国际关系领域的挑战都要求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当领土争端日益严重时,国内的一些声音已经开始质疑“韬光养晦”政策是否到了需要调整甚至废止的时候了。早在十年前中国刚刚经历十年快速发展时,就有学者提出,“今天的中国需要对反华势力保持高度警惕,但韬光养晦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4]大致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所提升,不再需要继续谨小慎微,而是应该更加自信的展示一种大国的心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这十年间不减反增,而且言辞也愈发激烈,甚至有人认为韬光养晦政策是一种妥协的、退让的政策。除了国内的质疑,国际上对于中国韬光养晦政策的理解也往往是歪曲的和歧义的。例如经常被提到的,美国2002—2006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把“韬光养晦”译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思就是“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换句话说外国人认为中国的“韬光养晦”政策是一种战略欺骗的政策。这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外交形势下,许多人提出,中国需要新的方式新的思维来解决国际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

但是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我们的外交政策是基于“韬光养晦”的方针,原因就在于,该政策依旧是最适合我国外交的政策方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2008年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C.Fred Bergsten提出了“G2”的概念,最初是指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随后衍生出了与中国形成共治集团,共同治理世界。这似乎符合了某些赞成调整“韬光养晦”政策的人的意愿,但是实际结果是什么?是引起了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国要和美国一起开始通过干涉其内政的方式来统治世界了,邓小平早前说过,“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2]美国人所提出的G2看上去是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肯定,但实则是在恶意中伤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个实例告诉我们,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暗流依然严峻,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现阶段或者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放弃韬光养晦政策是不明智的。笔者分析近期及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所面临的外交挑战,并对如何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运用的更加符合现阶段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

二、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一)周边局势恶化,主权争端日趋激烈

近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愈演愈烈。其中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尤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也就愈发复杂。在我们“小米加步枪”的时候,如果遇到领土争端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予以激烈的反击,在国际舆论中我们也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不会受到过度的压制。但是现在不同以往,我们的实力大增,比起周边的一些国家我们在综合国力这个层面远超于对手,那么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一旦矛盾升级,我们需要使用强制反制措施的时候,就会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因为我们是强者,或者说我们被置于了强者的位置,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此前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弱者是受国际法保护的,弱者与强者在国际法等国际规则的框架下是平等的。在这种规则之下,作为强者的中国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以大欺小的反例,因此我们说中国在新时期下维护主权及领土完整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换句话说,一个崛起的大国既不想丧失主权,又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武力,通过搞强权外交来威慑别国,在这二者之间掌握一种平衡是很不容易的,弄不好就会使主权问题激发国内甚至有关各方的民族主义情绪[5]。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主权争端的处理需要谨慎,并照顾到各方感受。

(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的地区地位有所影响

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或者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前进的发动机。由此而带来的是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正在大幅上升,甚至可以说亚太地区已逐渐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关于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学界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美国战略东移是为了遏制中国,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其目的是将其在亚太的利益扩大化。例如,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楚树龙认为,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实质上是试图维护美国在亚洲的传统主导地位。美亚太战略调整以恢复、保持和强化美在亚太的主导地位、影响为目标,以平衡、制约中国不断上升的地区地位、作用和影响为内容,以维护、强化与盟国的关系并争取东南亚、中亚和南亚国家为手段,对中国在亚太的利益、地位、作用和影响构成挑战和威胁[6]。也即是说美国的根本目的还是通过战略东移来维护其利益。但是正如楚教授所讲,美国战略中心东移的过程势必会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地位有所影响。例如近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表示认同日本对于钓鱼岛的管辖权,认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争端,这种与美国“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不持立场”相左的行径,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即美国希望进一步巩固与日本的盟友关系,从而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除了钓鱼岛争端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通过拉拢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以期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从而使中国不能简单的各个击破来解决南海争端。这两个例子证明美国的战略东移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以及中国的亚太利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于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影响或者说美国的战略东移的主要目标是否会向着遏制中国的方向扭转都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这种新的趋势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产生一定的挑战。

(三)国际事务更多的需要中国参与,如何应对,考验外交智慧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似乎是一个开端,2008年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介入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向苏丹政府施压。从此之后,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利比亚危机直到最近持续升温的叙利亚危机,每一个国际热点事件中国都被要求表态,都被要求介入。这似乎与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相冲突,但是不予理会又会被认为中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国。例如在苏丹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问题上,中国就被认为只注重在苏丹的石油利益,而不关注当地难民的疾苦,只想着赚取利益,而不想承担责任。因此中国在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较之以往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这对于中国的外交而言是个相当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行动来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个负责任大国;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走美国人的霸权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另辟蹊径,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来应对各种国际事务。我们需要坚持市场及战略原则,坚持传统的友谊和道义原则,坚持有全球进步的责任意识原则,从而发展出我们自己的“创造性介入”学说[5]。通过积极地且不违背我们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做法,来向世界展示如何用中国智慧来解决国际性问题,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我们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去解决世界矛盾。但是这种“创造性介入”学说还需要实践来予以改善,因此对于外交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四)中国海外利益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7]列入报告,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政府更加的注重海外合法利益的维护,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的海外利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威胁。简单地在百度上搜一下“中国商人被抢劫”的词条,就会发现有超过三十万个相关的信息。结合近年以来连续在南非、尼日利亚、俄罗斯等地发生的伤害中国商人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商人在海外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从更高的层次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此前不久中国的通讯巨头“华为”在美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审查,“中海油”在加拿大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这些都提醒我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到海外投资,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困难与麻烦也就越来越多。这需要我们的外交工作更加的全面,对于处理综合性事务的能力也亟需提高。

近年来,中国对于国际经济、政治、军事事务的不断介入,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方面是中国实力提升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发达国家蓄意捧杀中国的结果。不管怎样,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回避这些国际事务,我们将会面临诸多的挑战。但是我们坚信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如何能处理好这些挑战,对于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如何继续履行,需要我们慎重的思考。

三、新“韬光养晦”时期应对外交挑战的新策略

笔者将现阶段定义为“新韬光养晦时期”,主要遵循了两点:第一,现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依然以韬光养晦为基调,不会冒进,不会主动地挑起局部冲突;第二,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将韬光养晦的政策更加灵活的运用到应对外交挑战中。具体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应对,主动出击

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中国在应对国际问题时应当更加积极,在应对涉及中国主权等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主动出击,占据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现阶段我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我们现在不仅仅在书面上对日本予以施压,更通过实际的维权行动来维护我国在东海的利益,这为中国扭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不利地位赢得了先机。

1.对于国际事务要积极应对

国际事务越来越多的需要中国的参与,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必须要直面这些问题,不能为了不得罪人而避而不谈。在这个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势必有一方的利益要有所损失,那么如何取舍,如何参与这些复杂的国际事务就需要我们审慎的思考。总体而言,我们应当在国际关系中本着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7],来研判我们的行动,以此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的利益。

2.对于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事务要主动出击

对于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国际事务,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现在的国际局势并不稳定,各种矛盾丛生,对于中国而言,如果在涉及到自身核心利益的国际事务中不能主动出击必将丧失重要的先机,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南海争端中,我们此前的政策一直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通过安抚来稳定周边国家,但是事实证明,谁也不愿意放弃这块富含着丰富资源的地方,任何国家都视其为自己的核心利益,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我们一味隐忍的时候,菲律宾、越南等国就在不断地蚕食我们的领海,在南海众多岛屿中我们只能实际控制其中的小部分,从而陷入被动。这是我们的惨痛的教训,因为这种情况意味着我们要通过更大的投入,更为复杂的程序才能获取我们的合法利益,甚至有可能动用武力。因此在今后处理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国际事务时,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以此来先声夺人。

(二)充分利用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使用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等多种组织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用以改进或增强政府间外交活动的民意基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渐形成一套营造有利于己的外部形象的策略。现在公共外交不仅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显性元素,甚至被普遍地承认是一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8]。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公共外交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策略方针,这对于身处世界大发展,国际形势大变革的中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公共外交能力,服务于我国的外交事业。

1.加强文化交流,扶持文化输出

中国文化对于世界而言是充满着东方魅力的文化,近些年来我国着力于输出中国文化,以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例如我们在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堂,教授所在国的人们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这种方式一方面传播了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得以在更为广阔的世界流传,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于中国的了解,通过了解,就能很好的减少误解。尽管我们有了孔子学院,但是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依然不够完善,也远未达到我们外交所需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大力扶持中国的文化产业,让我们的现代文化也能昂首挺胸走出去,就像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一样。只有这样,我们的软实力才能有所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

2.增强国际新闻传播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公信度

除了文化传播外,加强国际新闻传播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今年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新一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中提到,“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肩负国际新闻传播使命的新闻媒体在这其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中国的媒体,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坚守国家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前路依然漫漫。当今世界,媒体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才能使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对于我们而言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媒体需要进一步了解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让我们的声音能够有人听,有人信。增强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和公信度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抢占舆论先机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外交政策,从而让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我们的合法利益。

四、结语

新时期,我们的外交要面临新的挑战,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并不过时,但是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我们坚信智慧的中国人民可以应对任何挑战,我们也相信在新的时期,中国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适合我们持续快速发展的和谐的世界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很好的应对挑战,并主动地抓住机遇,我们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刘华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论要[J].党的文献,2007(2):23-31,46.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3.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2.

[4]叶自成.关于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再谈中国的大国外交心态[J].太平洋学报,2002(1):62-66.

[5]黄蕊.中国外交转型中的九大挑战[J].领导文萃,2010(21):9-16.

[6]齐琳.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研讨会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2(7):61.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8]吴白乙.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J].国际政治研究,2010(3):115-125,195.

猜你喜欢

国际事务外交挑战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谈如何看待英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论跨文化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学习能力的培养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的世界角色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叽咕乐挑战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