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4-03-25胡芳郑秀才柴华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胡芳,郑秀才,柴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434020)
《石油地质学》针对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本科生来说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面广,必须全面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油气藏的特征。在《石油地质学》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笔者就4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进一步论述不同方法的利弊点从而指导课堂教学,以便于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主要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通过老师的PPT和板书记录学习要点。同时通过课后习题进行知识点巩固。该教学方法的有利之处在于老师能够把讲授内容梳理出来,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可以把握重难点部分,对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如在第1讲里面,将油气藏由生到聚需要6个条件,其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4部分内容:①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储盖层、圈闭;②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③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④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但满堂灌的弊端是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仅仅靠课堂的时间,学生是无法对知识要点彻底把握和理解。学习过程当中缺少一定的思考,因此在解题时会缺少一定的灵活性,无法把握题目的本意。而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点的记忆上面,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够灵活去解决。
如,谈到“请举例论述区域构造(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该类问题很多学生不会灵活思考。首先对这个问题,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区域构造包含的内容。实际上该题目也联系了地质学里有关构造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学习时缺乏该知识框架的构建,比较难于将《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岩石学》有关内容适当地联系起来。其次,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缺乏对实际地质情况的认识,这个也反映了学生缺乏对实践操作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不熟悉书上各个油田的情况,对于举例说明的内容完成起来比较困难。这也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量的油田实践活动,不能对教材中的实例有深入的认识。实际上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区域构造的理解,说明区域构造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圈闭,以及对于油气藏形成所起的作用;其次是油气藏形成所需的条件结合区域构造来说明;最后是举例,对实例的说明。
2 课堂探讨式
课堂探讨式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以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从各个角度的探讨得到不同的结论,再让学生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要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探讨就需要在课前和课后做大量的工作,该工作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的。课前需要搜集该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作为素材,而课后需要搜集有关的解决方案去进行论证并判断结论的合理及可靠性。该教学方法在授课当中的有利之处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知识点的共同探讨,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探讨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去处理该类问题。该方法的弊端在于,相对传统教学来说不够系统,而且进度很慢,在规定课时里很难把课程内容全部完结。
如,让学生搜集有关干酪根类型划分的资料,《石油地质学》的教材中确定的一种分类方案是根据法国石油研究院通过不同来源的390个干酪根样品的C、H、O 3种元素的分析结果,同时利用范式图将干酪根分为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实际上,干酪根的3种类型是人为划分的,我国对于干酪根的类型划分还包括4分法和5分法。因此通过课堂探讨,让学生查阅干酪根划分的相关文献,不局限于书本。通过找出不同的划分方案并论证其划分依据是否合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对于该类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3 问题引入式
问题引入式教学是老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设置逐步深入的提问。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深入思考。该方法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期间准备大量的材料,并设置合理的提问。学生也需要课前作相关预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良好的效果。该教学方法在授课当中的有利之处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增加了学习视野。其弊端在于该方法的局限性较大,只针对于涉及层面较为广泛的知识点,同时也会造成授课重点不突出、知识要点跑偏的现象。
例如,有关圈闭类型的问题,首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包括圈闭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在圈闭类型当中,最基础的是要弄清楚是如何划分圈闭的类型,才能进行有关圈闭内容的深入学习。其次可以提出圈闭如何评价的问题。这个是在圈闭类型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圈闭的各个参数对于圈闭的影响,以及圈闭的形成条件中哪些是对形成油气藏比较重要的。最后根据圈闭的成因不同,油气藏的类型也就不同,可以提问对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法有哪些不同。通过提问把圈闭的内容提升到实践操作当中,也就是结合勘探和开发来提问,属于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了,这就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要求更高。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提问,能够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
4 实例教学式
实例教学式是通过引入一些油田项目的实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并要求学生拟定解决方案。该方法和毕业设计的模式类似,但也有不同之处。该教学方法是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内讲解实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运用该课程的知识去设计解决方案。让学生通过某些油田实例来运用所学的有关《石油地质学》知识。该教学方法有利之处在于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让学生在今后实践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该方法的弊端在于引入实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由于学生缺少对课程的总体把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参与度不高。
例如,通过引入油田实例,分析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岩性油藏成藏条件,需要学生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包括构造条件、油源条件、储盖条件等。根据资料和数据,归纳其成藏模式,并预测有利勘探地区。根据设置油田实例问题,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并进行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因此类似于该实例教学不单是学生完成《石油地质学》的学习后进行,而是需要学生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地质学的知识格架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这类大作业。
5 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地质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改进《石油地质学》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再确定不同方法进行教学。结合不同方法的利弊点,取长补短。以便于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从该课程当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
[1] 林小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 [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4(2):318-320.
[2] 柳广弟,孙明亮 .“石油地质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J].中国地质教育,2013(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