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穆旦《诗八首》与钱钟书《围城》的相近性

2014-03-25陈晓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穆旦方鸿渐围城

陈晓

(延边大学中文系,吉林延吉 133002)

试析穆旦《诗八首》与钱钟书《围城》的相近性

陈晓

(延边大学中文系,吉林延吉 133002)

穆旦和钱钟书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擘,其作品分别集中在诗歌领域和小说领域。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位作家,却在其代表作《诗八首》和《围城》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方面,尤其是对感情的认识和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剖析,无不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共性特征。

《诗八首》;《围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翻译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尤其在20世纪40年代,连续出版了3部诗集,大量而又集中地将西方的现代主义引入我国的传统诗歌当中,开辟了新的创作途径。这是其诗歌创作史上的高峰。

而钱钟书,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学术研究,无论是文学领域还是国故领域抑或是文化批评领域,都有着显著的研究成果,是一个文化上的全才。其代表作《围城》更是被看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代表了钱钟书极高的文学成就和文化涵养。

穆旦和钱钟书两位文学大家,有着多重方面的相近性。二者都出生于20世纪初,创作高峰期都集中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人都对语言有着极高的天赋和领悟力,都至少精通一门外语。这种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理解西方文化,并在作品中不断地尝试引进欧美新的批评理论和思想观念,这对于文学的创作和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不同凡响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两位作家分别在其代表作《诗八首》和《围城》中探讨了人生和爱情的意义,表现出了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层面,也表现在作品的艺术表现层面。

1 作品内容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首》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部关于爱情的著作。因为这八首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穆旦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对现实的无限憧憬。而钱钟书的《围城》,由于是一部数十万字的小说,相对于穆旦的《诗八首》来讲,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显得更为复杂和深刻。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回国后的人生经历为主要线索,通过方鸿渐及其身边的人物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现实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谓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1.1 爱情与婚姻的迷惘

爱情,作为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是很多文学家在其作品中绕不开的恒久话题。但是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又都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思考,同样,在这两部作品中,穆旦和钱钟书都不约而同地将感情问题作为整部作品的一个起点和跳板性的基础,通过对男女主人公感情发展走向的叙写与描绘,表达了当时的青年人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所面临的不同程度的困惑与迷惘。

在穆旦的《诗八首》里,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理智、热恋与哭泣组合交结成一个充满智性与思辨、激情与冷遇、反抗与沉醉的主题[1]。作者在这个爱情故事里,借用“你”、“我”的口吻,表达了恋爱中的男女双方不同的感受。这八首诗歌从整体上看,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但是在相互追逐的过程中又不难发现其中夹杂着痛苦又伴随着甜蜜,存在着感性又兼及理性,灵魂与肉体,快乐与失落,短暂与永恒相互交织、相互穿插,这些形形色色的情感共同构成了穆旦《诗八首》的主要内容。这八首诗歌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恋爱过程,由初恋到热恋,再从热恋进入深省,从深省走向最后的升华。随着恋情的深入,感情中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经历过一系列心灵上的挣扎与思考,最终归为一个平淡而宁静的结局。整个过程中,无论是主人公恋爱时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情感,还是最后到了结束时的深思熟虑,都是一种诚挚而又真实的情感体现。这既是诗歌中主人公对于爱情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是穆旦自己对于爱情的观点和态度,那就是经历了热情而大胆的恋爱之后,进入到一种踟蹰的状态,恋情也变得小心翼翼,并且逐渐地衍生出一种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不仅仅是怀疑双方感情的真挚与否,更是对两个人是否适合的一种思虑。这些大胆的思索,都是穆旦对于传统男女爱情的颠覆。

在钱钟书的这部长篇巨作里,钱钟书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叙写了他归国后的种种经历及其周遭人的生活变化。不同于穆旦八首诗歌中呈现的一对一的恋爱关系,《围城》中青年们的爱情是多向选择、充满诱惑的。在这些接受了国外教育的留学生眼中,爱情就如方鸿渐手中不断旋转的烟圈,不仅仅给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同时又带来了一种欲罢不能的上瘾的感觉。快餐式来来往往的男女交锋中,所反映出的是当时留洋归国的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风貌,甚至还有他们内心深处的不为人知的层层迷惘。《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懦弱无能、优柔寡断,面对女性的诱惑,他通常都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在归国的旅途中就已经开始了他的猎艳旅程。方鸿渐的一生,经历了多名女性,从奔放性感的鲍小姐,到自命清高的苏文纨,再到聪明乖巧的唐晓芙,还有与之结婚、心机深沉的孙柔嘉,感情之路可谓跌宕起伏,与多位女性的感情纠葛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欲拒还迎、欲说还休。在与这些女性交往时,方鸿渐却又不曾交付自己的真心,总是在多名女性之间游刃有余地玩乐着。这种不认真的玩乐态度,使得他们每个人在爱情和婚姻的“围城”中莽莽撞撞,往往是走出了一个围城,却又陷入到了另一个围城,他们始终走不出去,看不到外面的天空。

钱钟书的《围城》同穆旦的《诗八首》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而不是差距性),这与作品自身的体裁设定有关。《围城》作为一部小说,其容量或内涵要比《诗八首》更为深远、更为开阔,但是穆旦能够在短短的几首诗歌中将自己对于爱情等方面的思考与想象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已属不易。两位作家都表现出了青年人对爱情的种种憧憬和在理性分析之后的绝望,又都不约而同地怀疑爱情的美好。作品中对于爱情的描写都不是采取宏大的叙事手段,而是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刻画男女之间的交往与碰撞,钱钟书更是一语道破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那就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都是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迷惘的表现。

1.2 人生的困顿与迷茫

纵观两部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写出了人生的困顿与迷茫。

在《围城》里,以方鸿渐为代表的归国留学生回国不久,就遇到了抗日战争,原本的雄心壮志和满腹经纶,都在种种明争暗斗之中被消磨殆尽。从灯红酒绿的上海,到安静的湖南乡下,他们经历了从职场到婚姻的“围城”,并且处处饱含着各种各样的争斗与厮杀。他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是玩世不恭、游戏人间的颓废的精神状态,对于自身的职责,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未来,从根本上缺少认真而又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个人闭塞的生活中,最后,无论是他们的感情还是他们的人生,都落得一个无可奈何的结局。在恶劣环境的打压下,这些还带着人生锐气和朝气的知识分子又将何去何从?这也是钱钟书在《围城》中留给读者的问题。

穆旦的《诗八首》,从表面上看纯粹是一组爱情诗,但仔细看来,作者穆旦在爱情诗的背后写出了对人生、对现实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思索与考量。穆旦作为现代派诗坛最后的总结性的代表人物,打破了传统的爱情神话,回归到了人性中最为黑暗、最为原始的层面,他开始产生了对个体存在的质疑。在诗歌中,穆旦将社会比作孕育生命的子宫,这本该是美好而又神圣的象征,却缺少温暖,处处充满了猜忌,无不体现出人们的孤立性与割裂性。穆旦用一种哲学的思辨色彩,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我”和“你”难以共存、难以成长的冷漠关系,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近乎是无交集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十分困难。从表面的内容上看,八首诗歌是在描述恋爱的初恋、热恋、深思和升华,但从人生的角度看,则成为了困惑、挣扎、纠结和斗争,最后归为平静。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都表现出作者对信仰和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种种困顿与迷茫,不仅仅是诗歌中人物的迷茫,更是穆旦自己的迷茫。

1.3 宗教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除了对爱情的追逐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探讨,穆旦和钱钟书的这两部代表作中还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关于宗教思想的引入。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影子,这可能与作家的自身信仰有关,也可能与作家本身的民族意识有关,一般比较常见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藏教和基督教等等。

穆旦的作品中亦常有关于宗教的意识形态文化的表现,不论他是否具有宗教信仰,值得肯定的是穆旦对于宗教有一种潜意识的敬畏心理。在他的《诗八首》中,作者多次提及“上帝”一词,不难看出存在着基督教的宗教色彩。通常看来,上帝形象是无所不在的,安排一切并拯救一切的造物主、救世主形象[2]。上帝作为基督教的信仰,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灵与肉的关系,从肉体结合再到灵魂的上升,处于一种分分合合的状态。肉体同灵魂的结合是有一种时机性的,而人的命运发展是一种无奈下的选择,因为总是被掌握在一只无形的大手中,这只大手,掌管着人类发展的命运,为人类安排合适的时机,在这种状况下,人是没有选择的,只能接受命运的无情安排。对于上帝的安排,人往往是无能无力的,只能选择顺从[3]。整组诗歌不仅仅是人对于既定命运无法反抗的困惑与无奈,更是穆旦自身承认命运被安排的结果。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宗教色彩表现得不是非常突出,不像穆旦那样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宗教文化,钱钟书的宗教意识表现得非常隐蔽,但是也能感受到其作品中存在一种宗教命运式的安排。钱钟书对于宗教的观念以及思想表现在不经意的叙述当中,如对于方鸿渐文凭的认定,认为是亚当和夏娃用来遮羞的树叶,同时又在作品中阐述医学同宗教的关系,认为两者对于人的生死所存在的安慰作用无非体现在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等等,并没有承认宗教对于人生发展所起到的影响性作用,在钱钟书看来,还是个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尽管两位作家都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提及了宗教思想的影响作用,但是观点确实截然不同,穆旦是承认宗教对人生的命运式的安排,而钱钟书则更多的是在表现个人因素对于人生道路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 艺术表现

两部作品除了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相近性,其作品的艺术形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的存在表现出了一种异曲同工之妙。

2.1 四部式的作品结构

穆旦的《诗八首》和钱钟书的《围城》在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主要表现在两部作品都是根据章节进行划分,并且章节和章节之间又是存在着一定联系,同时又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要求将作品划分为几个部分。

如在穆旦的《诗八首》,是由八首诗构成,根据诗歌的内容,可以将作品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两首诗歌是一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初恋、热恋、升华和结束等感情的变化过程。

而钱钟书的《围城》由于是一部中长篇小说,所以篇幅较长,字数也较多,其内容较之诗歌也显得更为深广开阔。从结构上来看,《围城》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至第四章是第一部分,主要描述的是方鸿渐从国外游学归来在上海和家乡的生活状况。在这部分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是主要内容,男女之间的真真假假,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第五章则是过渡性的第二个部分,这一部分中,方鸿渐和赵辛楣突破了爱情的牢笼,由情敌变成了至交好友,他们共同在三闾大学做事,并且认识了孙柔嘉,表现了小团体中的矛盾困扰和嬉笑怒骂,可谓人生百态。第三部分则是第六章和第七章,描述的是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时期发生的种种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夺。第八章和第九章构成了第四部分,也是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主要讲述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状况,尽管二人已经结合,但是很快就在婚后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两个人各有各的打算,而主人公方鸿渐无论是人生抑或是婚姻都陷入了围城的迷宫之中。

两部作品都对章节进行了划分与组合,从而将作品的结构表现得更为清晰明显,在结构上二者都是划分为四个部分,并且这四个部分都是秉承着开始、发展、高潮、尾声的过程,这又是其结构上的一大相似所在。

2.2 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在创作手法方面,二者都显而易见地运用了多种现代主义叙述手法,并运用了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还有一些比喻、反讽等修辞方法,无不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形象性。

在两部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戏剧化的创作手法。这种戏剧化的创作手法多体现在小说的创作中,由于小说其篇幅、结构还有情节发展等艺术创作的需要,大多采用戏剧化的创作手法,来塑造一个高潮迭起、生动形象的故事发展脉络,这一点在钱钟书的《围城》中显而易见。《围城》中的方鸿渐,其感情的发展就是一个戏剧化的过程。他同苏文纨暧昧,却又若即若离,对唐晓芙有好感,却又招惹上了孙柔嘉,心里总是同时惦记着好几个女性。当他以为自己作出了明智的选择的时候,命运总是会同他开玩笑:他以为自己所爱的是孙柔嘉,但实际上喜欢的却是唐晓芙;他以为他逃离了三闾大学这座勾心斗角的“围城”,但是又进入了同孙柔嘉之间的婚姻“围城”。这都是作品《围城》中戏剧化的表现。

通常来讲,诗歌很少有进行故事性表达的,一般都是诗人表达情感或者抒发议论的媒介,但是在穆旦的这八首诗歌中,则是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有开始,有高潮,还有结局。尽管篇幅短小,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了戏剧化的创作手法,并且这种手法的使用贯穿始终。诗歌的开篇就是一种戏剧化的开始,两个人互有好感,把对方放在心上,这本是好的开始,但是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一种隐患,那就是双方的结合有着一定的隔膜,并不是完全的零距离、全心交托的,这也为后来两个人的分离埋下了的伏笔。

3 总结

穆旦和钱钟书两个人,一个是诗歌领域的泰斗,一个是小说领域的巨擘,两个人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一个人是九叶诗派的中流砥柱,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现代主义,将诗歌上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了唯美的历史感,并且将以往文学作品中对于爱情的虚无缥缈的想象回归到了现实,让人们能够正确对待爱情、对待人生,更加脚踏实地地去生活、去思考。而钱钟书的《围城》,更是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作品中所描述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将知识分子的形象挥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不仅展现了旧中国的背景风貌,同时也展现了钱钟书驾驭语言的能力[4]。两个人都是现代文学史上所不能绕开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这样两个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的人物,却在作品中产生了一定的交叉,无论是在作品的主题思想上还是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相近性,这与他们生活在相同的年代、相同的环境有关联,同时也离不开二人对于欧美文学新思想的接受与重塑。

[1]董卫民.抵抗与沉醉:穆旦《诗八首》的精神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4.

[2]凌孟华.他创造了一个“上帝”:略谈穆旦作品中的“上帝”[J].宜宾学院学报,2003(2):29.

[3]张建雄.诗意爱情的残酷终结:穆旦《诗八首》新论[J].大理师专学报,2000(2):75.

[4]徐思义.双重的魅力:钱钟书《围城》解读[J].新闻爱好者,2009(5):99.

责任编辑:柳克

Analysis on the Sim ilarity between Eight Poems by M u Dan and Besieged Fortress by Qian Zhong-shu

CHEN Xi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Yanbian University,Yanji133002,China)

Mu Dan and Qian Zhong-shu,as two giants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literature,whose worksmainly focus on poetry field and fiction field.Seemingly unrelated two writers,their masterpieces reflect a certain similarity in Eight Poems and Besieged Fortress,which ismainlymanifested in innermeaning and art form,especial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feelings and analysis of the true value of life,reflecting a certain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Eight Poems;Besieged Fortress;content of works;art form

I0-03

A

1009-3907(2014)01-0080-04

2013-09-25

陈晓(1989-),女,吉林敦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穆旦方鸿渐围城
穆旦诗歌研究评述(20世纪40—90年代)
穆旦《我看》(节选)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穆旦传”的现状与价值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