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探析
——以Y大学Z实验室培养多名优秀本科生为例

2014-03-25张庆岚杨三青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张庆岚 杨三青

(长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Y大学自2003年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就是重要举措之一。Y大学Z实验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5年开始实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选材,因材施教,师生沟通交流及时,学生投入得当,因而效果理想,毕业生能力强,得到用人企业的充分认可。

一、Z实验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方法

Z实验室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方法如下:选材得当,交流及时,投放得当。

选材得当。Z实验室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导师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双向选择。Z实验室导师选择学生的途径有多种:一是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做宣传,把导师的专业方向、科研工作、实验设备、所需学生的具体要求等都详细介绍给学生,由他们引学生前来面试。导师和有意向的学生一一约谈,询问他们的学习成绩情况、兴趣爱好等。导师初步确定学生后,提出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步骤、实验室纪律等的约定。意志坚定,有方向又适合的学生就确定下来。二是通过上课、实验的机会留意学生,让有兴趣的学生到实验室来学习。三是动员已经在实验室的学生去发现合适的同学前来。双向选择的一般程序是有资格的导师先向学院申报计划,然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兴趣爱好、特长和专业基础选择导师。通过师生双向选择,院系调配,最后确定本科生导师。这些做法效果很好。近8年来,通过双向选择来实验室学习、参加各类竞赛、参与课题、做毕业设计的学生达到数十人。

交流及时。Z实验室是开放实验室,导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都非常及时。导师只要没有课就在实验室工作,学生只要没课就在实验室学习。导师和学生可以就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随时交流沟通。比如2004级的一个学生由于某门课没考好闹情绪,想退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导师根据他的情况帮他分析这种偏激的做法对将来的影响,对家人的影响,抚平了该学生的波动情绪,最终顺利毕业,并且由于在实验室两年多的工作经历使他能力很强,一毕业就被新东方录用,负责网络维护,现在又自主创业开了公司。

除了向导师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导师时常组织他们针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做成PPT和同学分享;当组建团队参加一个项目时,从选题到开题论证到具体实施,导师组织学生经常一起讨论,每周一次或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每个同学在讨论会上发言介绍自己的情况,便于和他人的交流和衔接。导师通过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全面掌握被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业、兴趣以及心理等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投入得当。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导师指导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放到最该学习的内容上去。比如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在现行学分制下,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课,根据学生特点、专业以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培养计划,选择主攻方向,安排学习进程。二是导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或项目过程中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各显其能。这样,学生学习做研究很舒心,导师也放心。

实验室对后续接纳的学生使用“传帮带”的培育方法。导师作为重要的纽带,沟通协调各届同学的思想和知识结构;高年级的学生在将要毕业时,把所做的工作向下一届的同学传递。因此,这种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非常稳妥。

二、Z实验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

使学生更快地明确了学习目标。本科生在大二或大三进到实验室,导师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最快的时间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引导他们有目标的学习。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个人的创造性受到了极大限制。Y实验室的导师制弥补了这一缺憾。导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资质,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激励甚至竞争,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科研能力。自从2000年扩招以来,高校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便是,许多企业仍需要高素质的精英人才。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科研等多方面受更多、更好地指导,有利于培养精英人才。目前的教育方法着重知识的传输,忽略方法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导致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不足。在Z实验室,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在某一个领域内把握最前沿的技术,提高了创新的能力;导师依据自己的课题为学生讲解科研知识,师生一起商讨确定项目、查找文献、设计概要、一起实验,共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论文写作。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教学相长。导师虽然有优势,但总有自己的不足。为了指导学生,导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学习、充电,以提高自身素质。如要指导学生做项目,导师自己对项目的框架及细节先要了然于心;指导学生参与竞赛,选题要新颖、技术要先进、方法要得当、文档编排要严谨,这些导师自己先要做到。这又极大地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形成了教风、学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为学校争了光。Z实验室导师指导的每届学生都参与了科研或者全国性的大学生竞赛。由于在实验室的学习和科研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基本研究技能,因而获得多个奖项,为学校争了光。仅以实验室第一批学生为例。2005年Z实验室开始迎来第一批四名学生。导师当时指导他们设计某示范中心网站。这些同学强化学习相关数据库、程序设计及网站设计相关知识,然后师生从网站的架构到实施细节反复讨论切磋,师生全力以赴,最终成就了第一届学生的成功。网站设计界面美观,功能齐备,经过反复测试,满足了所在学院里各类用户的使用要求,为以后申报成功国家级示范中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后来这些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 竞赛,获得二等奖,两个同学发表了论文,以后又参与了TPtv、网络视频软件等项目的研发工作,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后每届学生都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最近两届的学生连续参加“博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都取得了优秀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培养的优质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于在Z实验得到了锻炼,Z实验室的本科生成为优质毕业生,有的没毕业时就有公司来找他们,所有毕业生都找到称人心如意的工作。八年多来,从Z实验室走出去的多名优秀本科生,工作业绩非常突出:有的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有的目前在公司任要职,有的自己在北京开公司,有的还在德国注册了公司。有的毕业生经常和母校、导师保持联系,学校也请他们回来作报告,有的毕业生多次回母校招毕业生,尤其愿意招在Z实验室学习的学生。因此,这种培养模式既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够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是Z实验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最大回报。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