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导游词底本看女娲神话的当代传承
——河北涉县娲皇宫五份导游词历时分析

2014-03-25杨泽经

关键词:底本导游词女娲

杨泽经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871)

神话是重要的民间叙事传统。导游作为旅游景区的知识传播者,是神话讲述的主体。杨利慧在谈及当代社会中的口承神话讲述人时,重点强调了两种角色——教师和导游。“导游显然是不容忽略的一支力量,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可被视为新时代的职业神话讲述人。”[1](P255~256)结合多年田野研究,她进一步认为导游是“地方神话的新权威”[2](P24)。与此相应,芬兰民俗学家斯卡拉认为:讲述者的态度并不一定会跟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一讲述者重复性的讲述具有内在的稳定性。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历时性神话文本间存在的同与异。

导游词的讲解离不开导游。导游有自己的语料库,也会对导游词进行再创造。导游词中蕴含着怎样的神话传统,哪些因素会影响导游的讲述,导游如何看待不同讲次中神话内容的稳定与差异?本文即在上述理论背景下,对现代口承神话传统的当代传承给予关注。

一、王艳茹讲述的五则导游词

女娲是涉县民众的人祖信仰。娲皇宫位于涉县城西中皇山山腰处,目前已形成一个成片的旅游景区。它历史悠久,在县境近二十处女娲庙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处。该景区除了处于山腰的娲皇阁和处于补天广场的女娲塑像外,自下而上尚有朝元宫、停骖宫和广生宫,以及石刻展室、十八盘道、山门、牌坊、钟楼、鼓楼、摩崖石刻等景观。近年来,随着娲皇宫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祭拜、祈福、游览。每年的三月,娲皇宫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民间祭祀,本县各乡镇会组织民众来此地祭祀女娲。每年的九月,娲皇宫也会举行官方祭祀,规模亦盛。

五则导游词底本均为娲皇宫管理处负责人王艳茹撰写,撰写时间分别是2004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尽管五份导游词底本有繁有简,但宏观看来,近十年来,其导游词的核心情节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底本之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连贯性。五则导游词底本均按游览路线设计,凡娲皇宫旅游景区内的所有景观都被涵括。其基本叙事顺序为:打招呼,娲皇宫简介,女娲简介,娲皇宫石牌坊,朝元宫,补天广场,女娲塑像,浮雕,停骖宫,广生宫,吕仙祠,石刻展室,凤仙桥,十八盘,四小凉亭,规划开发,山门,皮疡庙,娲皇古迹牌坊,古中皇山碑,摩崖刻经,石窟,造像,眼光洞,蚕姑洞,梳妆楼,功德碑,灵官庙,娲皇阁,铁索链等。当然,随着近年来娲皇宫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新的景观被建造,游览路线可能更改,导游词也会添设新内容。

2004年,由于娲皇宫设施尚不完备,当年导游词内容偏少,仅涉及娲皇宫石牌坊、女娲塑像、十八盘、山门、娲皇古迹牌坊、钟鼓楼、梳妆楼、娲皇阁、铁索链等少数几处景观,且对于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怒斩恶龙、拯救苍生神话故事的叙述一笔带过。此版本凡3652字。到了2007年,导游词增添了文化广场、皮疡庙、摩崖刻经、眼光洞、蚕姑洞、吕仙祠等景观介绍。几年时间里,随着娲皇宫实体建筑的日益健全,底本变得丰富,增至6278字。尽管如此,这份导游词仍然较为简略,在一些需要展开的部分,如太极八卦、女娲功绩、摩崖刻经等处表述不够充分,尚有挖掘补充的空间。这些不足,在2010年版的导游词中,得到了很好的规避。此版本凡21146字,详述了娲皇宫近年来所获荣誉、祭典仪式、女娲功绩,其他方面的变化为:朝元宫,分天王殿、大乘殿、三官庙、华佗庙叙述;补天广场,详释了太极八卦、阴阳理论;浮雕,完整解说了万民朝拜、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怒斩恶龙四幅图像;停骖宫,增加了歇马殿、七道社的相关讲述等;广生宫,添补了清道光十四年重修碑记、子孙殿解说等;凤仙桥,赋予其慈禧太后赐字的典故等。此外,此版导游词还就娲皇宫的风水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背山面水,周围群山环绕,左龙山,右虎山,形成天然门户,前面是影壁山,中间环绕大片明堂,正前方正好有一条清障河补足,既有风又有水”。在对民俗的解释上,此版导游词认为“涉县还完整鲜活地保存着祭祀女娲的建筑群和众多的历史传说、习俗等,比如求子、开锁、挂红、石图腾崇拜、女娲祭奠、上社、朝顶、谢夏、谢秋、跳扇鼓舞、唱愿戏”等,相关叙述更为形象和具体。2011年版导游词更为详尽,共27137字,对于朝元宫、补天广场等的描写更为绵密,又将《深密解脱经》、《妙法莲华经》、石窟外刻经、《十地经》、《佛说盂兰盆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整理成文字讲解。2012年版导游词又增添了橱窗简介、石刻展室等小标题,对室内陈列的清道光十五年地震碑、明代罗汉像、北齐菩萨立像莲花座、北宋觉慈寺敕额碑、李中香功德碑、石雕头像、北齐刊经碑、经幢构件等,进行了碑刻文字的还原与佛教语言的转述,凡26294字。

在讲解顺序上,五份导游词亦不尽一致。在2007年版导游词中,吕仙祠、广生宫、停骖宫等古迹放在了最后,而2010年版导游词则将朝元宫置于娲皇宫简介之后,将吕仙祠、广生宫、停骖宫置于浮雕之后,与前版本差异明显。2011年版本导游词延续了2010年版本的顺序,但到2012年,朝元宫、吕仙祠、广生宫被删去,仅保留停骖宫,置于浮雕之后,石刻展室之前。

五份导游词底本兼顾了景区内的所有景观,无一例外,都将女娲置于叙事的核心位置。除了对女娲的基本介绍,在补天广场、塑像前引、塑像、浮雕、梳妆楼及娲皇阁等环节,导游都会讲述女娲的神话,其中,浮雕与娲皇阁两处景点的讲述最为集中。导游讲解到浮雕时,往往会将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怒斩恶龙、拯救苍生等功绩和盘托出;讲解到娲皇阁时,无论是拜殿,还是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关于女娲的诸多神话又会被再一次讲述。可见,女娲神话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了导游词的始终,越是到后来,女娲神话在底本中得到了愈加详尽的突显。因此,贯穿底本的女娲神话,从第一份导游词底本创作开始,便已然成为导游向当地民众和外来游客传播女娲神话的重要媒介,而导游也在无形之中,承担着在现代社会传承女娲神话的重任。

二、底本女娲神话叙事的稳定性与差异性

虽然女娲神话是底本的核心叙事构件,但在不同版本的导游词中,女娲神话的表述是否一致?若一致,其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若不一致,其差异性又有何特征?下文,我们将选取底本中集中蕴载女娲神话的两处景观浮雕与娲皇阁,依托王艳茹的讲述和导游词底本,对此问题进行阐述。以下是五份导游词的相关内容。

女娲的第一大功绩就是创造了人类。据有关史料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遭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的侵袭,世上生灵全部消亡,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于难。于是他们便想着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但兄妹成婚毕竟有违伦理,于是他们便采取占卜的方法以测天意。他们从两个山头上往下滚石磨,如果石磨合在了一起,表示天意允许他们结婚。于是女娲和伏羲结为了夫妻,可是他们12年才生了五个孩子。于是女娲想出了抟土造人的方法,孕育了这芸芸众生,使人类能够继续繁衍生息。女娲造人是先用黄泥捏成泥人,然后用嘴一吹,泥人便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但捏人也很慢,于是她又用柳条蘸着漳河里的水甩泥点,于是泥点也变成了人。……最高的一层就是补天阁了。请看,女娲手持五色石,正在精心筹谋着如何帮助人类渡过难关。传说女娲功盖九天,以功德继承了伏羲的天子位,主宰一方。当女娲在天子位的末年,共工为了争霸天下,企图打败火神祝融,再来对付女娲,于是首先向祝融挑战。一场激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他恼羞成怒,盛气之下,一头向西北极的撑天柱子不周山撞去。顿时,天塌地陷,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的绝境中。这时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补好了天上的窟窿。(2004年版,摘选部分与2007年版表述一致)

说起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自然要先了解一下女娲的身世。古书中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发生了巨世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生灵被荼毒殆尽,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遇难。于是他们便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两人结婚后,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时间不长,女娲开始发起愁来,她说:“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的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女娲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她用黄泥捏成小泥人,摆满整个清漳河畔,轻轻地一吹,小泥人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时间长了,女娲捏累了,就用柳枝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都变成了真人。女娲本不经意地这么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说精心捏制的人是富贵之人,而泥点甩出来的则是贫贱之人。这也说明,“人的命天注定”的道教思想,在古代中国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这里是最高的一层叫补天阁,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炼石补天的。……传说神农在画八卦时,一不小心捅破了天,于是“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世间一派水深火热、生灵涂炭的惨象。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颜色是青白红兰紫),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补好了天上的窟窿。(2010版)

说起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自然要先了解一下女娲的身世。古书中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发生了巨世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生灵被荼毒殆尽,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遇难。于是他们便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两人结婚后,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时间不长,女娲发起愁来,她说:“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的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女娲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她用黄泥捏成小泥人,摆满整个清漳河畔,轻轻地一吹,小泥人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时间长了,女娲捏累了,就用柳枝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都变成了真人。女娲本不经意地这么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说精心捏出来的是富贵之人,甩出来的是贫贱之人。看得出来,各位应该都是捏出来的。在东汉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中有相关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供应),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绳,粗绳索)人也。”……这里是最高的一层,叫补天阁,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炼石补天的。……传说黄帝部落的后代颛顼与炎帝部落的后代共工,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结果共工战败,愤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将不周山这根撑天大柱撞成了两截,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导致“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世间一片生灵涂炭的惨象。就在这种背景下,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颜色是青赤白黑黄),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才补好了天上的窟窿。(2011版)

说起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自然要先了解一下女娲的身世。古书中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发生了巨世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生灵被荼毒殆尽,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遇难。于是他们便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两人结婚后,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时间不长,女娲发起愁来,她说:“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的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女娲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她用黄泥捏成小泥人,摆满整个清漳河畔,轻轻地一吹,小泥人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时间长了,女娲捏累了,就用柳枝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都变成了真人。女娲本不经意地这么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说精心捏出来的是富贵之人,甩出来的是贫贱之人。看得出来,各位应该都是捏出来的。……这里是最高的一层,叫补天阁,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炼石补天的。……传说黄帝部落的后代颛顼与炎帝部落的后代共工,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结果共工战败,愤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将不周山这根撑天大柱撞成了两截,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导致“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世间一片生灵涂炭的惨象。就在这种背景下,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颜色是青赤白黑黄),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才补好了天上的窟窿。(2012版)

女娲造人是她和伏羲成婚之后,繁衍速度较慢,所以女娲想起抟土造人。就在这座中皇山下,清漳河畔,从这个清漳河里面捏出一把黄土,抓出一把黄土之后,仿造自己的小模样捏成小泥人,然后摆在这清漳河畔,只要有风一吹,这些泥人就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但是,时间一长,女娲捏累了,就干脆拿柳条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这捏出来的和甩出来的,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认为用手捏出来的是富贵之人,被甩出来的是贫贱之人。……相传有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这两位经常是以争斗来争霸天下,所以这两位激战之后,水神共工就被祝融打败。他一气之下,就向西北极的擎天大柱不周山撞去,顿时就出现了一个窟窿,所以使猛兽从窟窿里面钻出来,袭击百姓,还有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女娲挺身而出,来炼石补天。这个石头,就是从清漳河里面取出的五彩神石,耗尽所有精力,历经七七四十九天,把五彩神石熔炼成五彩愁云,从而补住了天上的窟窿。(2013年3月9日现场采录版)

显然,女娲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两则神话,在上述文本中呈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其大体叙事逻辑是:世界上遭遇洪水侵袭—两兄妹伏羲与女娲成婚—女娲生产孩子速度缓慢—捏泥造人,由于某种原因天塌地陷—女娲想尽办法将天补好。可见,无论底本如何改写,女娲神话均保持了其内在的稳定性。尽管在具体的措辞、表述上,底本之间存在着些许差异,但神话的核心情节都得以保持。底本女娲神话叙事的稳定性,对于神话的传承极为重要,因为这标志着听众在聆听神话时的讲述是相近的。一方面,王艳茹恪守神话的书面传统,在正式创作之前,潜心钻研史料,研究著述中的女娲神话记载,对女娲神话的相关核心要素,如人物、情节等,不作擅自更改,因而在整体内容上,神话的严肃性与历史性得以尊重和保持。除了书本,底本中的女娲神话也部分源自地方智识精英。正如导游张亚敏说:“书上啊,还有一些老人告诉我们的。我们去村里的时间不多,一般和对女娲熟悉的老人经常聊,会听他们讲一些神话故事。游客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游客有时也知道很多东西,有时也会跟我们讲一些。”另一方面,女娲神话的当地化倾向十分明显。为了将女娲神话更好地与涉县本土对接,底本常将神话所涉及的地名定位在本地。比如,清漳河是涉县的母亲河,而女娲造人时,用柳条所蘸的正是清漳河里的水。又如,岂佳佳现场讲述说“这个石头,就是从清漳河里面取出的五彩神石”。可以说,这是底本撰写者对女娲神话创造性传承的表现。王艳茹特别提到,晚近新写的导游词,将女娲文化与涉县历史、地理、风土、人物等联系得更为紧密。

稳定性之外,底本间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首先,在2004年和2007年版底本中,兄妹成婚的始末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大洪水过后,人烟灭绝,仅剩伏羲、女娲兄妹俩幸免于难,于是他们想兄妹成婚。兄妹成婚毕竟有违伦理,他们便采取占卜的方法以测天意——从两个山头上往下滚石磨,如果石磨合在一起,表示天意允许他们结婚。这个从犹豫到滚石磨的过程,在2010、2011、2012年版中都被隐去了。其次,关于女娲造人很慢的描写也不尽一致:在2004、2007年版底本中,女娲因为“他们12年才生了五个孩子”而想出了抟土造人的方法;在2010、2011、2012年版底本中,由于生产孩子速度过慢,女娲愁容满面,说道:“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于是“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才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再次,女娲神话的阐释维度有区别。2004、2007年版底本,“女娲造人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女娲的原型实际上是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将女娲的活动定位在母系氏族时代,就女娲所捏泥人在方式、形貌上的差别,没有做更多解释;2010、2011、2012年版底本则表述为“女娲不经意地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说精心捏出来的是富贵之人,甩出来的是贫贱之人”,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追溯到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其四,在女娲补天事由的阐述上,底本之间亦存在较大差异,2004、2007年版表述为“女娲功盖九天,以功德继承了伏羲的天子位,主宰一方。当女娲在天子位的末年,共工为了争霸天下,企图打败火神祝融再来对付女娲,于是首先向祝融挑战”,随后,共工被祝融打败,恼羞成怒,盛气之下,才向不周山撞去。2010年版则略去了撞不周山的情节,转而表述为“神农在画八卦时,一不小心捅破了天”。2011年版则表述为“黄帝部落的后代颛顼与炎帝部落的后代共工,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结果共工战败,愤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将不周山这根撑天大柱撞成了两截”,于是天空出现窟窿,女娲开始了补天的壮举。这一表述在2012年版底本中得到了延续。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历年导游词中,女娲神话所体现出的稳定性和差异性。稳定性是传承的前提,而差异性则促成了更多异文的新生。底本女娲叙事始终恪守稳定性的基准线,而允许一些细节上差异性的产生。换而言之,导游词底本中的女娲神话只有在整体上保持主题、情节单元上的一致性,才能获得有效的传承与传播效果。

从王艳茹前后近十年的导游词底本可以看出,她的讲解顺序、讲解逻辑、内容的细密程度,并非完全一致。即便如此,五份导游词在女娲神话叙事上依然呈现出了很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时刻体现在导游的讲解过程中。再如,导游讲解到女娲塑像下的浮雕时,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神话亦得到反复的呈现。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稳定性与差异性间夹并存的状态。2004、2007年版导游词底本对于浮雕的描写一笔带过,表述为“在塑像基座的四周,有四幅红砂岩的浮雕,把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怒斩恶龙、拯救苍生的传说故事一一展现”,并没有就其中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怒斩恶龙等功绩做具体说明。这在2010年版中得到了改变:

请看第二副抟土造人。静静地注视着这幅画面,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女娲头带花环,赤脚坐在河塘旁边,专心致志地捏着泥人,脸上洋溢着母亲慈祥的笑容,被赐于生命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张显出人类对生命的渴望与热爱。女娲不但赐与他们生命,还教会他们耕种狩猎、纺织做衣、制造陶器、绘画雕塑、营建宫室、管理历法文字,让他们分工合作,自给自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展现了女娲“造福人民”的精神。……请看第三幅:炼石补天。女娲高举双手,托住快要崩塌的天空,她的身体像大伞一样保护着她的人民。受到女娲庇佑的人们并没有听天由命,因为女娲早已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人们齐心协力把天补好之后,女娲又斩断鳌的四足,立在东西南北四极,形成擎天大柱,使天再也没有塌陷的可能。于是,人们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大自然,女娲博爱仁慈的精神也深深根植在了人们的心中。

显然,此版本的表述更为生动、形象、具体。这些文字并未脱离女娲神话的原有意蕴,反而将女娲形象、女娲捏泥人的姿态美、女娲教导世人、女娲断鳌足立四极等细节,烘托得淋漓尽致。如此讲述下来,通俗易懂,游客也能在充分理解和领会女娲神话的基础上,获得一种知识上的享受。从某种意义上,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导游词底本对神话的若干改写,只要遵从总体原则,也是成功的,也是对神话的传承。在2011、2012年版底本中,这种叙事风格得到了延续,但用语更为精洁。

请看第二幅:抟土造人。女娲头带花环,赤脚坐在菏塘旁边,专心致致地捏着泥人。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又教会他们耕种狩猎、纺织做衣、营建宫室、管理历法文字,让他们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女娲竭尽所能地缔造生命,造福人民,反映了华夏民族“包孕万物”的伦理意境。……请看第三幅:炼石补天。面对天塌地陷,女娲毫不畏惧,毅然担当起补天的重任。她高举双手,托住将要崩塌的天空,身体像一把大伞保护着万物生灵。当天补好后,女娲又斩断鳌足,立在东西南北四极,形成擎天大柱,天空从此变得更加坚固。女娲博爱仁慈的精神,反映了华夏民族“以仁为本”的民本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底本女娲神话传承的重要特点:在稳定中创新。相较于2004、2007年版底本,2010、2011、2012年版的导游词,用诗性的语言、第三人称的口吻、现代化的表述,将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光辉事迹描述出来,形象而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经过一层又一层深入思考,围绕浮雕而展开的导游词文本越来越详细了。王艳茹分别对四幅图进行了充分展开。在撰写这若干版本的导游词的过程中,王坚守了传统女娲神话中的核心叙事要素,诸如补天场景的营设、造人情景的构拟等,都呈现得异常逼真。王将远古女娲神话,用现代人的语言具象化地表达出来,以方便游客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播了女娲神话。

三、导游词底本与女娲神话传承

从整体上看,五份导游词底本均蕴含着丰富的女娲神话知识,特别是导游词开篇对娲皇圣母的介绍、女娲塑像的描绘、基座浮雕四幅图的形象讲解,以及山上娲皇阁的细致勾勒,将与女娲相关的神话,诸如兄妹婚神话、女娲抟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女娲怒斩恶龙等,一一呈现出来。如此,通过聆听讲解,本地民众能够加深对人类始祖女娲的认识,外来游客除了自然风景观光,还能够体验多姿多彩的女娲文化与女娲精神。因此,底本具备了多重功能:一方面,作为一种工具,它为导游所用,为讲解提供资料基础;另一方面,无形中成为现场听众获取地方性知识的重要窗口。我们还了解到,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导游更加重视提升底本质量和讲解质量,主动去学习研究女娲文化,并融会贯通。这也有利于女娲神话的传承。

通过对五份导游词底本的稳定性与差异性的分析,我们发现:底本女娲神话叙事非常稳定,资料亦多来自古籍文献;神话的本地化特征也很突出——将涉县的地方性知识渗入女娲神话中,更能够增加听众的真实感、地方感与带入感;导游对于神话的讲述,则是对传统的语境化传承。

传统不是僵化的教条,凝固的过去,一层不变的历史,遥远的民俗,传统鲜活地流传在当下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诚如王铭铭所言:“乡土的传统可以在新时期特定的情况下,被民间加以创造,或恢复原来的意义,使之扮演新的角色。”[3](P76)女娲神话亦如此。口耳相传的形式也许会慢慢消失,但不可否认,神话至今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代,神话通过电子媒介等传播,通过景区的导游与课堂教学传承。神话顺应时代步伐,以这些前卫而时尚的方式流传。导游作为一种文化身份,是游客信息的提供者,在讲解的同时,也进行着女娲神话的传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如女娲神话等民间叙事传统并未断裂,它们转而以一些合适的方式获得扩散、延续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利慧,张霞,等.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猜你喜欢

底本导游词女娲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学译著《行军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女娲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黄山导游词
精彩导游词成就出色小导游
女娲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