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2014-03-25彭泽君彭盼徐金燕

关键词:顶岗产学研学期

彭泽君 彭盼 徐金燕

(长江大学 法学系,湖北 荆州434023)

一、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类型

相对于欧美的合作教育,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是多样的。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引入期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在本专科教育中引入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具体有工读交替、早期结合、中期结合、后期结合等模式。进入发展期后,模式多样化,如委托培养、定向培养、顶岗工作等,在教育的层次方面也开始深入到研究生教育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期以来,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所拓展。上述我国众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

(一)按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划分

专科生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专科生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后得到很大发展,有些高校进如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科学校等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它们的成功做法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的充分肯定。进入本世纪以来,许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科生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本科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引入期出现的,高校与多方联合,共同培养大学本科生,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与的合作项目。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高校主要以本科院校为主,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等。

研究生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批教育部属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试验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工程硕士、博士等,在研究生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二)按合作的紧密程度划分

松散式。这种模式是根据时间、地点、项目等需要进行非固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如高校为了安排学生进行某项工程实习或专业实习而与相关企业或产业部门的临时合作,企业或产业部门按学校要求接纳并安排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实习或顶岗工作。无固定的教育指导教师或组织工作机构,无须承担学生的实践经费,对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样也无评价标准,一旦约定的任务完成,双方的合作结束。

紧密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合同或协议等法律形式,高校与企业或产业部门结成一个合作体,以合作教育及科学研究为核心,共同成立的诸如“工程研究中心”、“校企联合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成果与利益等的合作教育。

半紧密式。这种模式又称混合式,是相对于松散或紧密形式而言的。高等院校与企业或产业部门在科技开发、人才培养、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一般通过合同或协议等形式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责任,阶段性的把产业等部门作为教育、科研及实习基地,安排学生从事工程教育的实践或科研活动。

(三)按合作的时间划分

全过程结合式。“工学交替”属于这种形式。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课学期结束之后,利用暑假完成工作学期计划,进行6周左右的生产实践,四年内共交替安排4个工作学期。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可以结合各阶段课程学习的进程要求安排工作学期,把工作学期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目标,把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

后期结合式。学生一般先在学校进行三年的课程学习,第四学年安排半年到企业工作后,再返校学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

见习期结合式。在完成大学的课程学习后,先落实学生的工作单位,利用学生在单位的见习期安排合作教育的工作学期,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双方对学生进行管理。有“4+1”、“7+1”、“9+1”等形式。

(四)按合作的主体划分

校企、校地合作。由企业(或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提供教育教学基地和科研基地,投入科研研发基金,设立教育教学的奖励基金,提出共同开发的项目。学校利用知识和文化、师资力量、实验室的先进设备等的优势,双方签订协议,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官产学”合作。

校校(国际国内)合作。开展国际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各校利用自己的学科、图书资料、文化以及其它资源优势,开展校校合作。

董事会模式。依据互惠、互利原则,由官、产、学或学校与其它方组成董事会,作为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董事长由校方或合作方担任。董事会下设教学工作委员会及科技工作委员会等组织,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与各董事单位(企业)的合作关系,明确合作内容和各自的职责,规范董事单位工作;加强学校与董事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定期的信息沟通;董事单位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基地。

(五)按合作的内容划分

按照合作的内容可分为教育合作、科技合作、资源共享、双向服务、其它合作等。

(六)按培养学生的方式划分

按培养学生的方式可分为“工学交替” 、“订单培养”、“ 两基三段”和“项目+基地”等。

二、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模式的特点

在以上众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两基三段”和“项目+基地”是主要模式。它们各具特点。

(一)“工学交替”模式的特点

“工学交替”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以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工作实践。通过合作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辨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第一,能够灵活处理“顶岗”工作。 根据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工作岗位的要求是:①学生要顶岗工作;②学生工作计划由雇主指定导师完成;③学生的工作能获取一定的报酬。我国目前的情况一般难以达到,特别是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对于学校所在地处于相对较差的经济环境下,合作单位缺乏足够的岗位提供给学生顶岗工作。企业对于顶岗工作的要求首先是岗位工作的连续性,这也要求教学活动要围绕岗位来安排。所以,按顶岗来安排是我们设计方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当然,学生顶岗有比较稳定的岗位,作为校方来讲是求之不得的。但是,按照顶岗工作来安排合作教育,涉及到岗位劳酬,也是合作教育中难度比较大和敏感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中长期岗位需求相对较多,可以考虑学生顶岗工作;反之,则考虑短期定岗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来达到定岗工作的目的。

除了学校推荐的岗位外,学生本人也可以自行联系工作岗位。放开思路,灵活处理“顶岗”的关键问题还是对工作学期目标的认识问题。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主要为了增加学生的工作经历,是一个适度宽专业教育下的人才培养过程。当然,我们安排工作学期的内容也不能与专业完全没有联系。否则,脱离大学专业教育的目标。

第二,能够提高合作教育效益。现行效益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就业效果上。与非合作教育比较,合作教育学生的人均经费投入相对较高一些。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情况来看,合作教育本科学生学制五年,学校投入经费相对较高。校方收取的学费高于非合作教育学生,用于补贴高出经费部分。目前,我们不大可能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要等到合作教育学生的收益相当明显后,再考虑提高合作教育学生收费标准。启动的初期,学校作些少量的补贴是必要的。走上正轨后,逐步达到以费养教。把学生四年应消费的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学生补助等费用纳入到工作学期进行统筹,不够的部分,由厂校合作基金、系科研基金、学校专项基金等进行补贴。安排工作学期尽量考虑到既保证质量,又节省经费,并争取工作单位给予一定的报酬。所以,对于确定工作学期的个数、长短、内容,选择合作单位时,一是考虑质量,二是考虑经费投入的承受能力。

第三,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交替安排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促进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但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何保证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既考虑主要目标,又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多种途径分流,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问题。这里也反映了人们对合作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担心,即合作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高不高的问题。在我国开始推行合作教育的初期,曾经有人就担心过,合作教育能不能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因此,实践中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合作教育的质量标准一方面通过现实评价来确定,另一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检验来说明问题。现实评价标准就是按学生毕业时的两种状态来考虑,一是学生四年学习状况的综合测评,二是毕业时的一次就业率(含研究生考取率)。从这几年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合作教育毕业的学生综合测评、就业率都高于非合作教育的学生。

(二)“订单培养”、 “两基三段”和“项目+基地”等模式的特点

“订单培养”模式特点。这种模式主要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订单合同,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按照工作性质以及职岗要求设置学科和专业,针对性地培养急需人才。特别是行业性比较强的高校,通过与企业联手,让研究生、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使这些学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后直接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两基三段”模式特点。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和发展能力为目的,逐步形成“两基三段”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两基三段”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是:建立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育基地,统筹安排学生实践环节,围绕学生的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段培养,构建学生实践能力整体培养体系。把实践教学环节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专业认知与课程实习,二是专业综合实习(科研工作学期),三是就业适应实习(顶岗工作学期)。

“项目+基地”模式特点。这种模式是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有利条件,以项目的形式,通过“3+1”的阶段教学方案,采取“双导师制”实施指导和培养。以项目为载体+基地为依托,实践“以项目为核心、基地为平台、产学研结合、提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

猜你喜欢

顶岗产学研学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