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及其路径探究

2014-03-25王晓晨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王晓晨

(长安大学 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文件以及各项政策,表明了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贵,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普遍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所必须高度关注的。[1]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表现在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更表现在其为人处世的品德和素养上。大学生虽然已经在年龄上成人,具备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自我意识和思想已日渐形成,但是其辨别是非以及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欠缺,并且容易受到不良风习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意识形态的交汇传入,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其不懂得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拜金主义倾向,导致了他们错误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素质教育正在大力开展,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以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仍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改变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缺失的现象,重视生命观教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往往都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这样的生活背景,也往往使得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逆境和困难。[1]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学校教育弥补。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处于学校环境中,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种种漠视生命、生命意识欠缺等现象,将生命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之中,就显得十分迫切。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全力贯彻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等。人与人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人与自然的共存,人与自然界的各类物种能和平相处,实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人作为社会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爱护社会公共财物,维护社会安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的发展,导致稀有物种的濒临灭绝,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情关系的日渐疏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等,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社会构建为教育目标,从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的关系、社会的关系着眼,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涵。

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内容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首先必须确立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教育内容的确立,也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来制定的。

生命意识教育: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初级阶段。生命意识教育是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初级阶段,属于低层次的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在教育中,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了解生命的基本价值,并且学会生存的技能。这一教育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前大学生无视、漠视生命的现象所展开的。在生命意识教育过程中,应配合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幸福观教育等内容进行教育。挫折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会大学生在逆境中如何应对挫折。死亡教育则是让大学生通过死亡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审美、幸福观教育,则是让大学生学会发现美,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2]

生命责任教育: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中级阶段。每个人自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凝聚着父母的含辛茹苦,亲人的关怀与热爱。我们从对世界的完全未知到逐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教导,社会的影响等。我们都是社会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网络关系。生命责任教育,正是源于这一层又一层的社会关系网。我们不仅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应该对那些给与我们爱和情感的人们负责,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生命责任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意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生命奉献教育: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高级阶段。生命在于奉献,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献让人感动,奉献给人温暖。生命奉献教育,是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比较高级的阶段,是对生命观教育基本内容的升华。对大学生的奉献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大学生对奉献行为的正确认识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德。[2]奉献教育除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外,还包括对父母的感恩,对周围人的感恩,使大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并努力发扬这种精神。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以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奉献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探索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对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目的的实现,意义重大。

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干道作用。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必须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干道作用。[3]其课堂教育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渗透式的。直接教育就是在高校开设生命观教育专门课程,由专门的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对学生开展生命观系统知识体系教育,并通过专门的考试或者考核,来检验生命观教育的成效。渗透式教育,则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辅助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穿插生命观教育的相关思想和案例,将生命观教育内容无意识地植入教育对象的脑海中去。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承担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非常重要,因此,只有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拓展其生命观教育知识体系,才能使其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也能使其在面对学生的生命困惑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更好的帮助。

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大学生群体对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兴趣很高,因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群体这一特性,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使命感。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育的延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学生的校内实践可依托校园讲座、文艺活动、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形式展开,以弘扬生命主旋律,宣传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其校外实践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探望慰问弱势群体,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参与灾区重建,以及去偏远山区支教等活动,以增强其生命意识。只有在实践中去感知感悟,才能让大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媒介载体。信息技术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当积极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媒介载体,以增强教育的覆盖面。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媒介,通过构建专门的网站、论坛、博客,建立信息传播微信群,以更及时有效地向高校师生传递信息,宣传生命观教育内容。

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和团体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容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需要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和团体的力量。[3]对大学生开展定期的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其心中的困惑,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让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情绪,有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心理咨询机构和团体应在高校开展讲座等各类活动,以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生命观教育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可以缺失的。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父母的行为和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会时刻影响着孩子。社会大环境,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对大学生的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积极生活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父母与子女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快乐成长。社会教育则主要指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这需要政府努力消除各种不良社会因子,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任重道远,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者们的积极探索。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生命观教育的教育内容,发掘更多的教育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国民,雷丽君,赵旭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8).

[2]佘海舟,曾勇.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蕴与课堂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徐园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