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3-25刘红霞
刘红霞
(湖北师范学院 学生工作部,湖北 黄石,435002)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值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开放性和网络的交互性冲击了教育者的权威。网络信息量大,选择方便,导致以前在封闭条件下确立起来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者信息优先、信息垄断的地位已不复存在。网络的交互性使任何网民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过于平等地位,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逐步削弱。大学生可以不再全部认同教师的说法,有的甚至认为听老师授课还不如在网上自学,这些都冲击了教师的权威。
第二,网络信息的消遣性消耗了大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网络信息很多属于消遣性的,没有多少价值,对大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的作用,诸如淫秽信息、黄色等内容甚至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消遣性很切合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精神的空虚、大学生成长的困惑及其大学生自制力差等原因却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更不用说设计精巧的网络游戏了,使大学生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消耗了大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据报道,很多大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上网和玩游戏上,有的还荒废了学业。
第三,网络的虚拟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每个网民都是以虚拟身份出现在虚拟的生存空间进行活动。由于身份虚拟,交流的各方对他人信息一无所知,现实中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中失去效力,网络言论也不容易追究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学生的自由,同时助长了大学生的自我放纵,淡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另外,长期沉迷于虚拟网络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不适应,甚至排斥现实社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融入社会和成长成才。
第四,网络上不良的思想误导了大学生的思想。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以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社会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另外,目前网络上90%以上的信息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制作和传播的,我国在信息输入、输出方面仅占0.1%和0.05%。西方国家凭借其综合优势,不断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等活动,宣扬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和民主民权思想。同时市场经济的急功近利、社会的不良文化等充斥网络。大学生思维活跃,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鉴别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潮所误导。
二、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第一,网络信息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网络信息来源多,任何人都可以为网络提供信息;网络信息容量大,从理论上讲,网络可以容下无限多的信息;网络信息内容全面,在网络上可以搜到所有方面的信息;网络信息形式多,包括文字、图片、音频、3D等。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目前多数高校建立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设置了形势政策、理想信念、先进典型、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栏目,并发布了大量信息资源,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二,网络交流的互动性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交流平台。网络与纸媒的最大区别是能够互动交流。网络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接受者或传播者,“我说你听”的局面不复存在。网络的互动性使得师生能够在网络平台共享资源,充分交流。
第三,网络交流的主体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意识。在网络交流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主体,自我教育能够充分展现。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发表意见。许多社区论坛、高校BBS、高校社团网站等都是由大学生自主管理。这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
第四,网络的便利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方便快捷是网络的又一显著特征。网络方便,只要有一部手机,一个账号就能够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网络快捷,尤其是微博,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随时可以发布信息,通过粉丝转发和评论,传播速度程几何级增长,瞬间就能传遍全国,如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地震,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就发布网络,信息传播时效性以秒计。网络信息可以修改和删除,一旦发现错误,可以立刻修改或删除,消除不利影响。网络搜索方便,只要输入关键词,瞬间就可以搜到想要查询的信息。
三、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构建教育内容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和社会思潮。
第二,加强网络文明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要为大学生营造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文明规范、秩序良好、充满爱心的校园网络环境;要大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和使用媒介的能力。
第三,坚持三贴近原则,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通过身边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形成示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形成能够看得见的力量和可以学习的榜样,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第四,搭建交互性平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要建立专题网站、校园论坛、互动社区等,搭建大学生能够及时交流的平台,形成公共讨论学习的空间;通过发布有思想、有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材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能够及时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建立班级QQ群、年级QQ群、专业QQ群等,方便大学生的交流讨论,方便师生的沟通交流;要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在传播资讯和微博评论中进行教育。
第五,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壮大校园主流舆论。要积极培养舆论领袖,以大学生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中发表意见和看法,利用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对各种正确思想的弘扬和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不断壮大校园主流舆论。
第六,利用网络便利性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国内网络公开课的兴起,高校教师要强化服务意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工作、生活、感情、思想、考研、就业等各种信息服务。高校教师要时刻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把党的最新理论、世界学术前沿动态、自身的研究成果等优质资源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毫无保留地公布在网络上,让大学生学习讨论,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