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介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生态失衡与优化
——基于湖南警察学院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

2014-03-25朱剑虹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信息技术

朱剑虹

(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湖南 长沙 410138)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学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教学生态系统的种种关系,其积极成果显而易见。但是信息技术介入翻译教学,也打破了原有相对平衡的教学生态,引发了一些生态失衡现象。本研究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入手,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分析教学生态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生态学角度探索解决生态失衡、优化教学生态的对策和途径,促使失衡的教学生态重新达到良性的动态平衡,促进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生态学自确立以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已不再是单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工具或手段,而是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形成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如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社会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随着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其原理和方法被运用于阐释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衍生出教育生态学、教学生态观。教学生态观拓展了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把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链接起来,研究师生、生生、师生与信息技术、师生与教学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强调师生的共同成长和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生命的延续。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教师和学生是其中的生态主体,各教学要素内部与各教学要素之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与交流,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教学实际上是学生适应/选择环境延续学习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学要素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设备被类比为自然界的物质,通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和运用,被学生分解和消化,学生在构建和吸收知识时又将知识结构的变化反馈于教师,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利用和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师之间的精神、情绪、心理、感觉、氛围等能量的流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能量流促进学习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以及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立体式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只有通畅的信息传递才能保证教学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地发展。信息技术介入原本相对稳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之后,带来了可喜的教学成绩,但也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生态,引起生态失衡。如何调整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使失衡的生态系统逐步走向平衡,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实证调查

本研究以湖南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学院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并配备独立的语音室,其网站设有英语角和资源站,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推行和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研究组分别对19名大学英语教师和800名2012级公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个人访谈,作为对调查问卷的补充。研究组成员均为大学英语教师,在对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和跟踪时采用参与和非参与两种方法,用录音笔、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了教学的原始状态,确保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考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教师与教学环境的关系、学生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内部的关系,等等,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参考。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19份,回收有效问卷802份。研究组运用SA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频数和均数分析,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因子均发生了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的介入给教学生态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影响和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课堂讲授者,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选择、分析教学资源,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尊重学生的学习生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多方位收集所需知识,自主学习,并参与各种小组活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评价,成为学习的合作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学习生命,实现自我的健康发展。学院教学环境大大改善,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的多媒体教室保证了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式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介入,大大扩充了以教材、教参和字典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资源。全学院覆盖的互联网、校园网,英语角,电子阅览室扩充了教学内容。选修课、英语协会、社团和定期的各类英语比赛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还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学英语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也不再局限于教参来授课,而是将听说读写融于“一堂”,为学生创造多维度、多形式的教学情境,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供机会,对学生进行立体化、交互式的多样的引导和训练,促进学习生命的全面协调发展。

信息技术介入的确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大大推进了教学的发展,但是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未能和谐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当中,教学流于形式,师生角色失衡,教学环境失调等,引起了生态失衡。

三、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原因

从实证调查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介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陈坚林将信息技术比喻为“新移植的器官”,将外语教学系统比喻成“人体组织”。“如果信息技术的移植不能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成活’,被接受并发挥作用,‘排异现象’就会发生。”作为外来干扰的信息新技术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造成教学生态失衡。防止“排异现象”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造成生态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处理失衡的对策。

(一)生态位的偏离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与其他物种相区别。物种只有在竞争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合生存的生态位,并在相应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功能,才能与环境达成和谐。若要保持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各生态因子必须在自己的生态位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合作共生,协调发展。依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师应该充当课堂的讲授者、组织者和培训者以及课后的协助者和资源提供者;学生的主要角色应当为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生命的建构者和评估者。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主要承担着课堂讲授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学生则主要是知识接受者。可见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本应当是教学主体的学生却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和学生都偏离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中的生态位,这种状况势必不能适应大学英语发展的需求,无法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拿不到四级证书就拿不到毕业证已成为学院不成文的规定,这种隐性的教学要求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偏离了原本的轨道,89.4%的教师都在课堂上进行类似四级考试的翻译辅导,92.2%的学生将翻译学习视同于四级备考。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限制因子,导致教学生态严重失衡。

(二)对耐受性定律的背离

根据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受性定律,教育生态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过犹不及,只有在最适度范围内,生物体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场地均为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师生比例不合理,所配备的教师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所有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都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而且教室呈行、列式排列。面对80~100人的课堂,学生明显地表现为比较胆怯,沉默寡言,不愿积极发言将自己的翻译成果与大家分享。过大的班级密度使有限的教室空间产生了“拥挤效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增大,教师体力消耗大,容易出现不良生态行为,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有效构建学习生命体。庞大的班级规模造成了课堂物质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耐受性定律还显示,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违背了此定律。一方面,信息技术带来了知识风暴,大量的知识内容和精美的课件冲击着学生,挑战学生的接受限度及“最多”状态。但是久而久之,强烈的超负荷知识的冲击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知识传授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花盆效应”的约束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态环境效应”。在短时期内,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人为创造的环境使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减弱,生态幅变窄,生态位下降。学院虽然开设了四门英语选修课,开办了英语协会,但作为培养警察人才的专业院校,学院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普通院校学生更少,而且学院的半军事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学生参与翻译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时代特征不强,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较欠缺,学生较难学以致用。课堂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环境,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仍然与现实环境有一定差距,其本质无异于花盆。

另外,学院多媒体设备老化,故障不断,经常影响正常的教学。因语音室翻修,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止了。学生自主选择翻译素材的几率减少,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生命的构建。

四、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的过程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自然界启示我们,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符合要求的生态平衡或打破不符合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率更高。

(一)以人为本,促进生态位分化

根据生态学原理,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随着其他因子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依照高斯竞争排斥原则,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小组活动,开设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生态位分化,促进学生自组织能力的发展,利用群体效应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教师应依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结合英汉语言差异,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和分工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感悟、思考、发展,从而达到平衡。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利用自组织能力,选择性地剔除不利于构建学习生命体的信息,在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中认清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为个性鲜明的学习生命体。

(二)协同进化,营造竞争合作氛围

遵循竞争和协同发展原则。只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内部因子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并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教学应创建生态化的师生关系,师生互为依托,平等民主地交流和沟通,共同构建新知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之间要共创学习共同体,分享教学资源,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生生之间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调独立思考,积极进行组间竞争,在合作中产生灵感,产生思维,培养团队意识和能力,有效构建学习生命,实现竞争和合作并存。

(三)遵循生态原则,优化教学环境

大学英语课堂的所有生态因子都存在三种状态:最小量、最大量、最适度。大班授课的确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庞大的班级规模会对教学、教师、学生的态度与情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而且大班授课不能实现师生双方生态的优化,不可能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状况。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不能满足生态多样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值高效,使系统的整体联系在活动中达到最优化。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实行分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平等的生态主体作用,让教与学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进行。

(四)开放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它总是保持着对外开放和交流。教师与学生具有社会性,其知识的构建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与其他的生态因子发生交流和传递。翻译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其与其他学科和专业相结合是必然趋势。为保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将英语教学扩展到开放的生态系统之中,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习生命体的活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优化教学生态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力求挖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但由于研究者自身研究能力的有限性、取样对象的局限性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复杂性,本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希望本研究在能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Beatty,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Edinburgh:Longman,2003.

[3]Chapelle,C.A.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Leather,J.& Dam,J.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5]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6]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12).

[8]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顾曰国.教育生态学模型与网络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10]李顺英.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1]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信息技术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大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