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ne”和“一”的认知语义及其对比研究

2014-03-25那剑

关键词:限定词数词代词

那剑

(西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数词“1”作为万数之始,形体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在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一特殊数字。据CNKI互联网平台搜索结果显示,研究者对英汉数词“1”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文化意义[1]、哲学内涵[2]、修辞特色[3,4]、语义特征[5,6]、组合功能[7]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涉及语义引申机制[8]、数词虚指的认知基础[9]及“一”的认知语义[10]。而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很少,仅有两项研究,用传统方法比较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从对比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开展的相关研究还较缺乏。已有的研究,为人们理解英汉数词“1”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大多却只停留在对其的描写和总结上,较少解释。为什么1在英汉语中都有除数量义之外的丰富义项(认知语义),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回答的。

本研究以《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2007年)、《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8年)、《新华字典》(2011年)中关于数词“1”的词条为语料,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英汉数词“1”认知语义产生的原因,探讨它们经怎样的认知方式而具有了相同或相异的语义,对“one”和“一”的认知语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考察这些语义的语法特征。文旭特别指出,数量系统将作为今后对比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11]希望本研究在这方面做些有益探索。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意义与人类的一般认知能力和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12]Langacke提出了意义是概念化的著名论断,认为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在已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已存在的概念,根据新事物的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发生某种联系,对其进行归类,并不断进行新的概念化。[13]

数概念是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量的概括表征。人们共同的认知机制,使数概念的形成具有普遍性。尽管数的表示法在各种语言里不同,但它的概念、意义与用法却是一致的,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便是最好的例证。英汉数词“1”最基本的意义都是最小的正整数,然而,随着人们认知活动的丰富,认知范围的不断扩大,“1”的数概念一步步被扩充,语义范畴不断扩展,由数量域向多个域源投射,从而具有了表达数量以外的其他意义。这就涉及到了隐喻或转喻。

一、“one”和“一”的认知语义

(一)“one”的认知语义

“one”在数量域里表示“小”,这个特征可经转喻表示“少”,再经隐喻,可以表示“唯一的;仅有的”,作形容词,例:

(1)His one regret is that he has never learned a foreign language.(他唯一的遗憾是从未学过一门外语)

这个语义进一步引申,一方面可表示“独自”,作副词,例:

(2)You one tackled the complex project.(你独自应付这项复杂工程)

另一方面,由于“唯一的”表示“没有其他”,意义进一步引申,投射到性状域,该词具有了“同一的,相同的”意思,作形容词,例:

(3)They all went off in one direction.(他们都朝同一个方向走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喻,“one”还可以表示“整体”,作名词,例:

(4)They rose as one. (他们一起站了起来)

人们长期使用 “one”计量事物,one因而由数量域投射到事物域,表示“某一”,作限定词,例:

(5)He worked as an assistant to one Mr. Ming.(他给一位明先生当助手)

再经转喻,表示“某人、某物”,作代词,如:

(6)You’re the one whom she loves most.(你就是那个她最爱的人)

(7)We test each one to see that it flies well. (我们对每架飞机都会进行测试,以确保其飞行性能良好)

再经转喻,表示“任何人”,作代词,例:

(8)One has an obligation to one’s friends. (任何人都要对朋友信守承诺)

进一步转喻,可以表示“我”,作代词,如:

(9)One (=I) tried to warn him,but he refused to listen.(我试图提醒他,但他毫不理会)

作为起源之数,“one”因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而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特性,经隐喻使其引申出表“强调”的意义,作限定词,例:

(10)His mother is one (=a very ) generous woman.(他母亲是位非常慷慨的女性)

“One”还从数字域向宗教域投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one是万物的本原,到了中世纪,数字one被等同于“创世主上帝”,作名词,英语习语有“the Holy One”,“The One above”。

(二) “一”的认知语义

“一”在数量范畴内,以“最小”的特征转喻数量“少”,作形容词。成语“一知半解”、“略知一二”中,“一”都表示“少”。动作进行一次,进行得“少”,在此基础上经隐喻,表示“动作时间短暂”。例:

(11)看一看,想一想;那马猛然一惊。

“时间短暂”经再次引申,可以作时间副词“每当”,例:

(12)他一想起爸爸,就肃然起敬。

进一步引申,“一”可以作条件副词“一旦”,例:

(13)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是表计算任何物质数量的“一个”,而客观世界里,不管属什么种类,绝大部分事物在人们心智里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所以由表个体的单指泛指为表示周遍性的全指“每、每一”,作限定词。例:

(14)一人一把镰刀。

在此基础上,经隐喻,“一”由数量域投向性状域,具有“全”、“满”的含义,作形容词。例:

(15)一屋子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再由性状域投射到心理域,引申出“纯、专”之意,作形容词。例:

(16)他一心一意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在汉语文化中曾被用来表示万物的起源,又是数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一”被隐喻为“事件开始”之义,由此构成了许多四字成语,如“一挥而就”、“一鸣惊人”、“一见如故”等,作副词。“开始”的意义经隐喻,可以表示顺序“第一”,作序数词,如“一楼”、“一流”实际是指“第一楼”和“第一流”。“一”,是万物之始,也是万数之始,任何事物都有始祖“一”的成分和性质,据此可以引申出“相同、同一”之义,作形容词,如“颜色不一”。进一步引申,“一”可以表“另一”、“又”,作副词,例:

(17)蟋蟀一名促织。

“一”计量事物,因而由数量域投射到事物域,表示“某一”,作限定词,如:

(18)一天,我在机场偶遇了我大学时的同桌。

“一”是世界的本源,是万物的开端,地位显赫,因而经隐喻后常用来作语气助词,表“强调”,如“一致于此”,相当于“何至于此”。又如:

(19)他在本次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中以1分05秒的成绩打破沉默多年的世界纪录,一展自行车王国的风采。

此处,“一展”相当于“大展”,加强了“展”的作用,“一”是副词。

二、“one”和“一”认知语义对比与讨论

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one”和“一”的数概念不断被扩充,从数量范畴经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投射到其他范畴,语义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认知语义。它们的认知语义既有相似又有差别。英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共性,使“one”和“一”产生了相似的认知语义;不同语言蕴含的各自文化、宗教、思维习惯的影响,使认知语义产生了差异。

“one”和“一”在数量概念的基础上,经隐喻或转喻分别产生了10项和13项认知语义。“one”的10项认知语义中,形容词1项、副词1项、限定词3项、名词2项、代词3项;“一”的13项认知语义中,形容词4项、副词6项、限定词2项、序数词1项、助词1项(与副词中其中一项语义重合)。其中有3项语义相同,分别是作形容词的“相同的”,作限定词的“某一”以及作限定词或副词与助词的 “强调”。

相同的认知语义“某一”与“强调”用法上又有一些差异。“one”作“某一”时,可限定时间和人,如例(20)、(21),而“一”作此义时,只能在例(18)这样的情形下使用。“one”表强调时作限定词,强调后面的名词或形容词及其短语,如例(22)、(23),“一”表强调时作语气助词或副词,如例(19)。这些用法表明,“one”作限定词的功能强于“一”。

(20)There is one Mrs. Liu on the phone for you.(有位刘女士在电话里找你)

(21)Why don’t we meet for lunch one day next week? (下周我们何不找某天一起吃个饭?)

(22)There is one thing I would like to know.(有一件事我很想知道)

(23)It’s like one enormous street carnival here.(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街头狂欢节)

“one”和“一”认知语义的语法特征,显示出非常不同的特点:“one”更倾向于作限定词和代词,“一”更倾向于作形容词和副词;代词和名词是“one”认知语义特有的用法;序数词和助词是“一”的认知语义所独有的。从语义发展的脉络看,“one”向代词发展的趋势很明显,而“一”向副词发展的趋势较盛。从此处发现及它们更多的实际应用两方面考察,“one”比“一”更多地用作限定词,这与本节中第三点的发现相符。总体而言,“one”和“一”的认知语义差别较大,发展趋势不同,差异大于共性。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化、隐喻及转喻理论,阐释了英汉数词“1”认知语义产生的机制,归纳了“one”和“一”的认知语义及其语法特征,呈现了这些语义发展的脉络,并对认知语义及其语法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one”和“一”认知语义的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它们承担的语法角色有很强的个性,并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希望本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义与认知理论的关系,体会不同语言文化对人类认知发展的影响,以促进人们对“one”与“一”意义与用法的把握,为英语、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同时能丰富对比认知语言学中数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的语料基于几部常用的英汉字典,所做的分析并未穷尽所有的语义,并且还可能有主观臆断的成分;所经分析的语义都是共时性的,如果能与历时语义相结合,可能会得到更深入的发现。研究结果还可以深入挖掘,如:为什么““one”更倾向于作限定词和代词,“一”更倾向于作形容词和副词?为什么“one”向代词发展的趋势很明显,而“one”向副词发展的趋势较盛?这些问题很值得讨论。

参考文献:

[1]邱凌.汉字中数字的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6.

[2]陈运香.“一”意深远 [J].社会科学家,2005(5).

[3]陈善武.数词“一”的修辞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6).

[4]刘必善.“一”言难尽[J].语文学刊,2007(10).

[5]张楠.论“一”的意义、分布及功能[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6]王占九.汉语的“一”与英语的“one”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对比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10).

[7]闫文文.特殊数词“一”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素真.英汉数词条目语义引申机制认知实证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0.

[9]程慧英.汉语数词虚指的认知基础[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0]顾倩.“一”的语义认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1]文旭.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关于对比认知语言学的一些构想[J].中国外语,2009(3).

[12]束定芳.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 [J].山东外语教育,2005(5).

[13]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7).

猜你喜欢

限定词数词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限定词之功能视角研究
——以英汉为例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关系限定词which用法初探
基于焦点信息量化讨论的存现句类型分析
英语限定词研究的两个维度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