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大海啊,大海》中的自然书写

2014-03-25刘晓华

关键词:默多克哈特中心主义

刘晓华

(沧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在20世纪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中,自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常常成为主角和主题。例如,在阴郁、恐怖的封闭小说《独角兽》、《天使时节》中,浓雾笼罩的伦敦、有着像食人植物般巨大岩石的海角、悄无声息地吞噬生命的沼泽等,表达了困惑、死亡和悲剧的主题。而在追寻小说《网之下》中,车站、港口、树林、公园等过渡性场所则表达了人物漂泊不定的无家状态和精神流浪。《大海啊,大海》直接以自然事物命名,成为默多克自然书写的一个典范。在这部被称为“展示了默多克所有天赋,几乎毫无缺点”[1](P149)的小说中,自然绝非仅仅作为一个地点或背景,而是更具主题化功能,与主人公对自我和外界的认识紧密相关。“我曾经想过写一本日志,不记述那些无足轻重的人生事件,只记录那些杂感和日常所见:在对天气和其他自然现象的简单记述中,折射出我的哲学观、我的感悟。”[2](P2)事实也的确如此。主人公查尔斯对天气和自然景物的描写随处可见,甚至与对故事的叙述平分秋色。实际上,在这部小说中,自然书写不仅体现在俯拾皆是的自然景物描写方面,更直接决定了人物塑造、结构安排,并凸显了自然的拯救功能。

在《大海啊,大海》中,自然书写对于塑造人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小说中大量的自然比喻之中。查尔斯习惯于将他人比喻为自然事物,透过这些自然比喻,我们可以看出查尔斯对自我与他人及自然关系的认识,并从中见出人物的性格和思维特点以及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查尔斯·阿罗比是《大海啊,大海》中的主人公兼叙述者,这位曾叱咤风云的戏剧界大导演功成身退,准备隐居海边,写一部伟大的传世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述了查尔斯的生活经历。作为叙述者,查尔斯提及他人时,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评判和描述,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他在描述他人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习惯于将他人进行自然比喻。这种自然比喻涉及到动物、植物、矿物等自然界中的多种事物,其数量之多,出现之频繁,是相当惊人的,已无法使我们将其看作偶尔为之的乐趣。实际上,作为默多克塑造人物的手法,自然比喻直接体现了查尔斯的思维特点和性格缺陷。

对于处于强势地位或是自己厌恶的人,查尔斯通常以或丑陋或凶狠、或狡猾或强势的动物作喻,借助这种丑化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在心理或语言上的报复或施虐。例如,在形容自己想象中的情敌——哈特莉的丈夫本杰明·费齐时,查尔斯说他是一只乏味、愤怒的“狗”,他的外形则像“一头小公羊”或其他富于攻击性的小“公兽”。对于堂弟詹姆斯,这个被满怀嫉恨的查尔斯叙述为竞争者的人,查尔斯对他的比喻是非常奇特的。在形容詹姆斯善于辨别方向、寻找事物时,查尔斯将其比喻为“狐狸”;当自己被佩里格林推下大海,詹姆斯下去拯救他时,查尔斯形容詹姆斯像一只“蝙蝠”一样紧紧贴在岩石上,随后又觉得“蝙蝠”不恰当,又把他比作“蜥蜴”;当詹姆斯弹离礁石时,则像一条“毛毛虫”。在形容被自己抢走了妻子而仍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佩里格林时,查尔斯称他为“虚张声势的狗熊”,他的声音像“猫在吐痰”,而音量却如同“狮吼”。在形容强势的女性时,查尔斯也采用了类似的丑化比喻。例如,他将愤怒报复的情人罗西娜比喻为“野兽”、“母老虎”,把比自己年长且成功、强势的情人克莱门特比作一只“鹰”。

与之相反,在描述处于弱势地位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人时,查尔斯通常以或脆弱或可怜或可爱的自然事物作喻,借助这种弱化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占有、喜爱或轻视。哈特莉被查尔斯称为至爱,是查尔斯的初恋女友,后来却突然嫁作人妇,几十年以后,当二人在海边偶遇时,查尔斯认为哈特莉仍然爱着自己,现在只是过着不幸的家庭生活,于是展开了莽撞的拯救计划。当哈特莉因拒绝拯救而被查尔斯囚禁,在描写她的恐惧和无奈时,查尔斯将其描述为“被猎捕的动物”、“受惊吓的动物”、“一头病兽”;而在描写哈特莉的无力、脆弱和自己对她的疼惜时,他则将哈特莉形容为一只温顺的“狗”、一根“被折断的细枝”[2](P302),自己抱着她时就像抱着一只“小鸟”。此外,他还把柔顺的情人莉齐比作小妖精、小精灵、小天使、小羚羊,把她那浓密的长发比作一簇“茂盛的植物”[2](P369)。自然,查尔斯在描述弱势男性时也采用了弱化比喻。例如,他把可能会抢走莉齐的吉尔伯特也比作“细枝”,以表示自己对他的轻视;而当吉尔伯特来到海边甘做仆人时,又被查尔斯比喻为一条温顺的“狗”。

对他人的自然比喻也随着查尔斯对他人认识的转变而改变。在提及哈特莉与本杰明的养子泰特斯时,自然比喻由陌生时的漠然、旁观变为熟识后的亲昵和喜爱。在初次见到攀爬石塔的泰特斯时,查尔斯将其描述为像栖息在石塔之上的“一只苍蝇”。之后曾将他瘦削的脸庞比作“狼脸”,眼睛则像自己的“一块石头”,在形容泰特斯跳过岩石的矫捷身段时,将他比喻为一只“小羊”,他游泳时则像“海豚”一样。

由上可见,以自然事物比喻自己所遇到的每个人,这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反映了主人公的一种思维惯性。将他人进行主观和倾向性的自然比喻,这体现了查尔斯对自然与他人的客体化、等级化态度。

在面对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时,查尔斯视自然为被占有和征服的对象,自己俨然一副主人的姿态。他迫不及待且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不仅是所购房屋的“主人”,也是周围岩石和石塔的“领主”。他对自然只有征服的欲望,面对大海表现出傲视一切的轻狂。“我是一个技艺高超、无所畏惧的游泳高手,不害怕任何惊涛骇浪。”[2](P4)他总是在想办法征服自然,例如,通过加长栏杆、拴上绳子来对付岩壁难以攀爬的地方。总之,在自然面前,他是占有者和征服者,自然则处于低等、客体的地位。

在面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时,查尔斯将他人比喻为自然事物,同时也就将他人对象化、低等化、静态化了,相对的,他便将自己摆在了主动的、权威的立场上。自然比喻恰恰表明他从未将他人视作与自己同样的独立主体,而只是将他们看作物,看作客体,这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借助自然比喻来塑造人物,正表达了默多克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她曾借莉齐之口对查尔斯展开了批评:“你如同一个出色的舞蹈家,逼着其他人按照你的节奏跳舞。你不把人当人看,你根本就目中无人。”[2](P45)查尔斯习惯于出于自利目的去物化他人,这是“一种自我服务的世界观,在其中他人只是附属”[3](P19)。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必将使他对自我与他人的认识出现错误,借用莎古娜·拉玛纳山的说法,即为“未醒悟的意识对现象世界的篡改”[4](P67)。例如,他认为詹姆斯恨自己,而实际上詹姆斯却爱他,把他作为遗产继承人;他认为哈特莉深爱自己,一直在等待自己的拯救,以便最终重续前缘,实际上,哈特莉却与丈夫悄然迁居国外以躲避查尔斯的打扰;查尔斯认为司机对自己恨得要命,而实际上,司机却对他感激涕零。因此,在《大海啊,大海》中,自然比喻远非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法,这种自然书写方式更担负着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功能。

在默多克的自然书写中,与自然比喻一样,自然结构也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具有重要功能。如同柏拉图的洞喻,在山洞中只能看到假象,只有走到洞外,在自然世界中才能发现真实。默多克小说中也常常出现这种封闭式环境,它们既作为实体,也作为隐喻,囚禁了人物的精神,只有走到开放的自然世界中,人物才会获得拯救和新生。默多克笔下的人物常常被困于伦敦、巴黎、纽约等繁华都市,面临精神危机,而他们的获救通常都发生在郊外、海边等乡村地带、自然环境中。都市与自然、封闭与开放的关系就象征着黑暗与光明、困顿与拯救。

《大海啊,大海》也具有这样一个自然结构,从亲近自然到进入都市,最终再回归自然,这个自然结构伴随着查尔斯的人生和精神历程,由自然纯朴到堕落再至获得拯救。查尔斯出生在“阿登林场,在枝繁叶茂的英格兰中部长大,这与这个海边的孤礁极其相似”[2](P27)。正如查尔斯所言,他的出生地和退休后的隐居之地颇为相像,如同一场轮回,只不过在这几十年的岁月流转中,查尔斯已然经历了远离自然,沉醉于都市浮华,到暮年之际又试图返璞归真的人生历程,回归自然正是回归纯朴、回归真实的象征。

在阿登林场这个属于自然的出生之地,查尔斯度过了自己虽不富裕却美好的童年。在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景,还有至真至纯的自然情感。这里便是他与初恋女友哈特莉的伊甸园,他们曾一起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林阴道、毛茛属植物田、与居民区接壤的荒地。这些回忆成了他终生都在回望甚至从来没有走出去的乐土,以至于后来为了找回它而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但是,查尔斯走出了这个伊甸园,为了虚荣和成功,他走向了充满浮华、虚伪和堕落的城市,在小说中以伦敦和纽约为代表。

查尔斯走向非自然的路程与詹姆斯一家的影响密不可分。埃丝特尔婶婶便是查尔斯要学习的榜样。埃丝特尔婶婶是一位富有的女继承人,是富裕和成功的美国的象征,那时的他经常陶醉于以埃丝特尔婶婶为代表的美国幻想中,并下定决心要去征服那块土地。詹姆斯是促使查尔斯不顾一切追逐浮华和成功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天资禀赋方面,詹姆斯总是令查尔斯意识到自己的寒酸、困窘和无能,因此他便把詹姆斯看作一个自己想要打败的对手,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屈辱和野心。为了追求成功,查尔斯离开了实际和象征意义上的自然,在十七岁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父母希望他进入的大学而选择了伦敦的一所艺校,踏入了剧院这个最浮华、最虚伪也最荣耀的地方。最终,他在伦敦和纽约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这个远离自然环境的过程也是查尔斯的人性去自然化的过程。剧院带来的浮华和堕落使查尔斯带上了虚伪的面具。他虽拥有众多女性,却从不付出真心;虽功成名就,却丧失了自然的淳朴。

为了找回自我,他选择了隐退海边。在小说的开始部分,查尔斯已经年逾六旬,厌倦了剧院和城市的喧闹和虚伪,准备忏悔自己利己主义的一生,于是他又走回了大自然。他花掉了大半积蓄,购买了一幢海边的房子,这既是他第一次真正拥有一幢房子,也是他第一次居住在一个真正离群索居的自然之地。这里偏僻、潮湿,远离喧嚣,生活基本要依靠自然,没有电和供暖系统,做饭要用液化气,买不到《时代周刊》,买不到电池,也没有肉铺。在这种自然简朴的生活中,他所看到的是大海、草坪、星空以及各种自然事物,虽然清静但并不枯燥,他尽情地仰望云朵,欣赏月亮,捡拾石头,观察植物花草,于是便有了小说中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与被查尔斯称为最人工、最造作的剧院相对照而展开的,以此来实现彼此映衬、凸显主题的功能。面对浩瀚辽阔、金光闪闪、白浪荡漾的大海,查尔斯感叹“表面看起来剧院是多么友爱和‘温馨’,然而它又是多么荒芜和寂寞!”[2](P15)“往昔的一切是多么鄙俗、多么残酷,现在我得意于自己能够最终彻底摆脱出来,可以坐在阳光下,眺望平静、温顺的大海。”[2](P34)

剧院与大海之间的对立,代表着都市与自然、封闭与开放的对立,也代表着虚伪、压抑与真纯、自由的对立。在剧院中,人们被环境传染,变得造作、虚伪,“某些自然情感不得不被压抑”[2](P36)。在那里,查尔斯就像一个暴君,既对自己施虐,也对他人施虐,他一出现在剧场,大家便都战战兢兢、服服帖帖。而在大海边,他反思过去,放弃了剧院中非自然的生活,对一切出于自然的事物都表现出喜爱之情。比如,小说中除了对自然事物进行了大量描写之外,还对烹调、美食表现出了超乎常态的关注。查尔斯几乎详细记述了每顿饭的食材、做法,甚至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仍然坚持这样做。这绝非游离于情节之外,而是查尔斯对另一自然事物或者说自然欲望的喜爱。查尔斯厌恶繁琐的饮食,厌恶宴会上虚假的客套、礼仪、排场,享受简单的个人烹饪,亲自把这些食材从自然的状态转化为能满足食欲的食物。可以看出,在思想、情感和自然欲望等诸多方面,自然都为查尔斯带来了自由和返璞归真,“引领他走向自我发现”[5](P85),具有拯救功能。

在默多克的小说中,我们常常遭遇柏拉图的“洞喻”。在柏拉图所设置的洞穴之中,一群囚犯被束缚捆绑,无法转身,由于他们面向高墙,背对火光,所以他们只能看到投射于白墙上的影子,而无法看到事物的真相,当然也就无法看到他们所背对的洞口之外日光下的真实世界。默多克认为,事实上大多数人就处于这种洞穴中的生存状态。人们经常会被各种因素蒙蔽意识的眼睛,这些因素或者是来自外界的诱惑,或者是来自内心的幻想,总之,它们会使人无法看到真相,就像柏拉图“洞喻”中的人,只能看到阴影。毫无疑问,在被抛弃了神学层面意义的默多克式“洞喻”中,自然拯救对于人物的新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

《大海啊,大海》同样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查尔斯从都市来到海边,准备忏悔一生,但他并非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的罪恶,而是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挣扎时光,而这段时光就是在他所购买并隐居的夏福海角屋中发生的。这个矗立在海礁之巅的古老建筑,破败、幽暗、阴森、恐怖。关于夏福海角屋名称的由来,查尔斯曾向当地人讨教,据说夏福是“漆黑”的意思。它与屋外的阳光、大海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成为查尔斯在黑暗中摸索的心灵的一种象征。查尔斯正是住在夏福海角屋这幢“黑屋”之中,由最初的被困于幻象,到最终走向真实,走向拯救。

查尔斯是有罪的,在《大海啊,大海》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喻象——海怪,它多次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而这个海怪被描写为像一条“黑蛇”或利维坦。众所周知,蛇和利维坦在西方文化中都与罪和堕落有关。另外,查尔斯的父亲名叫亚当,这必然让我们想起被蛇诱惑而失去乐园的人类始祖。作为亚当的后代,查尔斯必然已成为有罪之身。

那么,在默多克看来,人的罪到底是什么?默多克曾多次明确宣称自己的无宗教立场,因此她所言的罪与上帝无关,而是世俗中的事,与人有关。在默多克看来,我们都是无比强大的自私力量的奴隶[6](P99),客观与无私对人类而言并非顺理成章的事情,人总是容易深陷于自我中心主义。玛丽亚·安东纳乔认为,如果在默多克那里有一个原罪概念,那就非它(自我中心主义)莫属。[7](P90)默多克认为,要去除自我,就要转向“非我”的外界。毫无疑问,自然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外界”,对于固执于自我中心主义的人物具有重要的拯救功能。

在默多克看来,爱自然的能力正蕴含着爱他人的希望。因此,默多克赋予小说中具有“善念”的人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与自然密切相关,甚至栖居于一种自然情境之中。在《大海啊,大海》中,查尔斯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十岁时就曾想做一名植物学家,来到海边以后,他沉醉于一切源于自然的东西,花、草、石头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甚至想过写一份动植物的调查报告,成为本地区的吉尔伯特·怀特①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英国生态学家,生态思想的奠基人,著有《博物志》,对其所生活地区的动植物生活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记录,影响深远。。当查尔斯受够了剧院那污浊的气氛,抛下一切声名权势来到海边,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而在查尔斯看来,这使他第一次如此自在、欢乐,而如果继续呆在剧院里,他必将会心灵枯萎。在默多克的小说中,这种爱自然的能力正是人物获得拯救的一个重要基础。

那么,自然是如何实现其拯救功能的呢?自然庞杂、神秘,具有无尽的巨大能力,它脱离秩序,甚至逃离想象,面对这一康德所描述的崇高感和压迫感,人必然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从而产生降低自我的欲望。查尔斯所经历的正是这一感悟,从傲视、狂妄到承认、敬畏,从恐惧、逃避到和解、和谐,对待自然的态度的转变也伴随着查尔斯思维方式的转变。

最初,查尔斯对自然抱有居高临下,力图征服、占有的态度,这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力图掌控一切的理性思维。但是,大海常常让他受挫,游泳不顺,攀爬困难,双手常常被割伤。逐渐地,在难以驾驭的大海面前狼狈不堪、力不从心的经历终于使他认识到了大海神秘、令人敬畏的面相。“多么令人震惊,这片嬉闹的大海却能突然爆发出强大无比的威力!”[2](P6)意识到大海的神秘、独立和异己,曾使他感到恐惧。当查尔斯第一次在大海中看到海怪时,他惊惧万分,无法动弹。这正意味着他的思维、理性被自然的神秘所击溃。海怪这一自然喻象在这里正是自然神秘性的一种体现。查尔斯对大海的恐惧代表了他对无形式世界的恐惧。

这种恐惧在他被推下大海时得到了更明确的表现,那一刻,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他写道:“手、脚、肌肉,所有这些身体的保护机制突然失去作用。不可调和之事猛然加诸于脆弱、易折损的肉身之上,或许在这个坚硬的、由矿物质构成的重力世界中,人终究只是异质存在。”[2](P365)

这次坠海事件使他的理性狂妄、自我中心主义遭到巨大的打击,而他最终得以自愿放弃这种虚妄的自尊和狂妄,则是在他与自然和解之后,在他能够真正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位置之后。接到詹姆斯去世消息的那晚,查尔斯躺在海边,大海和布满繁星的夜空使他受到了启发,放下了执念,走向了善。莎古娜·拉玛纳山认为,在《大海啊,大海》中,善似乎与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有关,一种从各种牵绊中解脱自己的状态:学着将自我拼命要抓住的东西放手,然后满怀怜悯地进入自身之外的世界。[4](P67)当查尔斯躺在星空下的海边,他声称在无限的宇宙之下看清了内在的本质,并在睡梦中听到了歌声。他所看清的本质就是,自我在无限中的无足轻重。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查尔斯便向去除自我中心主义迈出了脚步,也便领略到了人与自然的“和声”之美。而当他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时,他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就得到了一个崭新的定位,于是对哈特莉放手,摸着詹姆斯从自己这里拿走的石头,令所有恩怨冰消瓦解,真正达到了自我与自然和他人的和解与和谐。正是在放弃了对自然和他人的恐惧之后,查尔斯终于看到了在这部小说中已经被言传了很久,却一直未能得见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自然喻象——海豹,并认定这是来赐福的仁慈的动物。

[1]Kate Begnal.Iris Murdoch:A Reference Guide[M].Boston,Mass.:G.K.Hall,1987.

[2]Iris Murdoch.The Sea,the Sea[M].New York:Penguin Books,1980.

[3]Peter J.Conradi.Iris Murdoch:The Saint and the Artist[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6.

[4]Suguna Ramanathan.Iris Murdoch:Figures of Good[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1990.

[5]Cheryl K.Bove.Understanding Iris Murdoch[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3.

[6]Iris Murdoch.The Sovereignty of Good over other Concepts[A].The Sovereignty of Good[M].London:Routledge,1970.

[7]Maria Antonaccio.The Ascetic Impulse in Iris Murdoch’s Thought[A].IrisMurdoch:A Reassessment[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7.

猜你喜欢

默多克哈特中心主义
默多克和杰莉·霍尔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船王挑选接班人
新书披露默多克被邓文迪“情伤”近崩溃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导向的重要性
默多克口无遮拦惹火英国
船王挑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