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3-24苗人之

南北桥 2014年2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苗人之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德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德育必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始终。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强化德育渗透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聯系社会生活实际、利用小学语文互动性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81

小学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重要起点与基础阶段,对人的各方面素质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符合了“文以载道”的思想,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题材和内容。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必然包涵着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进行这种德育渗透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需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和塑造人格过程中的德育功能仍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识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强化德育渗透意识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讲授这些文章的时候,不能仅仅把其当作一篇文章来看待,更要意识到每一篇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要学会利用文章里的人物和故事,对学生循循善诱,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教育。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语文对小学生品德的教育作用,只知道一味地强调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小学生品德的提高。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这种德育渗透的意识,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准确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这些德育内容并不都是很明显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到它的隐蔽性,提升道德认识。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应该深思熟虑,从而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例如在讲到《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黄山都有哪‘四宝,除了黄山之外,哪位同学还知道像黄山一样著名的风景区?”这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启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提出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不动,他是如何做到的,如果他动了又会怎么样呢?”这种环环相扣的问题就会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英雄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到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充分挖掘了教材中所渗透的德育因素,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久而久之,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直觉情绪体验,而且能使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如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讲诚信道义、坑蒙拐骗等。语文教师要利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故事对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说服教育,让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地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创造的良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体验。例如,组织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等。把从课本上学过的人和事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德育渗透的力度。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举止,身教重于言传,用自己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言行去影响学生。

四、利用小学语文互动性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也可能形成不良的道德行为,语文教师应利用小学语文互动性强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进行帮扶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改掉不良的道德行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沟通,启发其道德意识,培养其道德情感。如利用课前几分钟的谈话,与学生们融为一体,大家共同分享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困惑等,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朗读和解读课文,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情感共鸣,丰富道德情感;课后也不忘与学生沟通,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道德方面的问题,找来学生单独谈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条主线,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的交流沟通,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学生在与老师、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朴素的道德情感。当然,要切实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引导,我们强化沟通不能仅限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应该体现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只有建立深层次、立体式的沟通交流渠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渗透才能更有效,德育功能才能发挥得更好。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肩负着德育渗透的重要责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地钻研和探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语文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