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可持续性研究
2014-03-24刘传喜
刘传喜
(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调整旅游经济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及追求旅游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与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旅游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均衡关系,寻找影响旅游地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资源消耗制约因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分析模型
(1)生态足迹理论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生态足迹需求;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i为消费和投入的类型;aai为人均第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ri为第i类土地的均衡因子;Ci为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p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全球平均生产能力。
地区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如下:
式中,TEF为旅游生态足迹(hm2);EF为生态足迹(hm2)。由于该模型是建立在生态模型之上的,因此旅游生态足迹是指在整个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中,旅游业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hm2)。
(2)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2 旅游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关系分析
2.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0-2010年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
根据统计资料,按照前面所介绍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总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中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的2326468hm2增加到2007年的7198235hm2,10年增加了3.1倍,说明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资源的占用逐渐增多。
2.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生态足迹的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
(1)变量和数据的选择。本文中采用的数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每年的旅游总收入(TM),来自《江西省统计年鉴》,旅游总生态足迹(Z)、耕地足迹(GZ)、林地足迹(LZ)、化石能源足迹(NZ)、建筑足迹(JZ)、水域足迹(SZ)、草地足迹(CZ)的数据通过前面计算获得。为了克服数据中的异方差,对变量取对数并分别记为LTM、LZ、LGZ、LLZ、LNZ、LJZ、LSZ、LCZ。取对数后分别对变量做一阶差分,对应得到差分时间序列,记为DLTM、DLZ、DLGZ、DLLZ、DLNZ、DLJZ、DLSZ、DLCZ。图1、图2分别是变量的时序图因此,运用ADF对各所有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2000-201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生态足迹(单位:hm2)
图1 时序图
图2 一阶差分图
从表2中可以看出,资源消费和旅游经济增长水平序和差分序列图。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时序图可以看出变量呈现非平稳性,但它们有共同增长趋势,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图总体表现出平稳性,并且总体具有相似的变化周期,这是存在协整关系的典型特征。列的ADF值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LTM、LZ、LGZ、LLZ、LNZ、LJZ、LSZ、LCZ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一阶差分后,发现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序列DLTM、DLZ、DLGZ、DLLZ、DLNZ、DLSZ的一阶差分具有单位根的假设,所以这些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一步
表3 协整检验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对变量指标进行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必须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3)变量的协整检验。关于协整关系检验与估计的方法主要包括:Engk-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于单方程系统,E-G两步法的应用较为简单明了。本文采用E-G两步法来检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LTM与旅游总生态足迹、LTM与旅游总生态足迹各组成部分的协整关系。其检验结果列于表3。
表4 因果关系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LTM分别与LZ、LGZ、LSZ存在协整关系,而与LLZ、LNZ不存在协整关系,这一研究结果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是一致的。
(4)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表述定理认为若两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必然存在某一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为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对LTM和LZ、LGZ、LSZ做Granger因果检验,具体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LTM与耕地足迹LGZ、水域足迹LSZ间存在很强的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与总生态足迹LZ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这反映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相关性。
(5)变量间的协整方程与误差修正模型。由协整检验(表3)可以发现,旅游总收入LTM与旅游总生态足迹LZ、耕地足迹LGZ、水域足迹LSZ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这表明LTM–LZ、LTM–LGZ、LTM–LSZ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方程,下面分别建立它们的协整方程:
从长期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年来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总生态足迹、耕地足迹、水域足迹具有稳定的关系,即长期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增长与资源消耗、耕地消耗、水域足迹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它们的变化受上述3个方程的约束,且从影响程度上看,耕地足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总收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域足迹。
根据协整理论,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进行直接的描述。因此可建立LTM与LZ、LTM与LGZ、LTM和LSZ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的关系,具体如下:
模型(4)、模型(5)、模型(6)为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其中括号内的多项式为误差修正项,这三个模型分别表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收入的短期波动是如何被决定的。一方面,它受到旅游总生态足迹LZ、耕地足迹LGZ、水域足迹LSZ短期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误差修正项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以模型(4)为例,从系数估计值-0.0332913来看,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0332913的速度对前一期旅游总生态足迹与旅游总收入之间的非均衡状态进行调整。
3 结语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资源的占用逐渐增多,旅游总生态足迹10年增加了3.1倍。进一步通过协整分析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对生态基础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耕地和水域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要素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总生态足迹、耕地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这说明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源消耗型,对生态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由于变量间协整关系反映的是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以推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存在较长时期。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存在如下定量关系,增加1%的旅游收入,需要增加0.725%的生态足迹、2.012%的耕地足迹、1.642%的水域足迹,因此耕地足迹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1]刘淼,胡远满,李月辉,等.生态足迹方法及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6,25(3):334-339.
[2]王辉,林建国.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31(3):58-61.
[3]李中才,王广成,关晓吉.中国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修正[J].资源科学,2008,30(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