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技巧教学

2014-03-24张海红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题型

张海红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2)

一、引言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5个方面。其中译居最高层次,是前4项能力的集大成者,体现了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翻译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应掌握的一种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对翻译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主要体现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当中,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则比较忽视。尽管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界不断进行改革,呼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摆脱“哑巴英语”的尴尬状态,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也只是加强了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很少涉及翻译技能训练。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较差。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行各业对合格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的环境下,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展翻译技巧教学的必要性

1.满足时代需求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金融、商贸、医学、航空、生物技术等领域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对专业资料的理解能力强,这相较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罗选民指出,在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都是由科学、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1]。因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一定的翻译理论,进行一定的翻译实践,积累一定的翻译经验,掌握基本翻译技巧。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阶段,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势必对学生今后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不少工作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口笔译能力的职员。因此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若再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就增强了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实力。另外,翻译能力也有助于大学生将来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研究国际学术前沿文献。

3.外语学习规律的体现

翻译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科学,不是外语学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自然掌握的。翻译活动既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又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没有基本的英汉语言和文化对比知识,不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仅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在翻译时是无法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逐字翻译”,结果看似准确,却过于呆板,甚至令人费解,其结果便是“中式英语”或“欧式汉语”。翻译知识和技巧必须通过开展专门的翻译教学,进行系统的传授。

4.翻译的功能的体现

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曾说,翻译是一种交际的手段、文化的媒介、外语学习的方法和个人快乐的源泉,并指出翻译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证明外语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程度。Swain的“输出理论”也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2]。具体而言,汉译英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译汉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语境意义的能力。通过英汉互译,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语言输入,掌握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对应转换规律,发现自己中介语言的错误,鉴定自己对英语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水平之现状

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了3个层次的要求。(1)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2)较高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3)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可以说《教学要求》对学生所需达到各阶段翻译能力的教学要求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梯度合理。

但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却大大滞后于目标的要求。从考试成绩看,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例,其翻译题的题型是根据上下文译出汉语所提示的空缺部分。每句话满分为1分,考生得分普遍偏低,还有不少学生直接放弃该题型。从实际应用看,一些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即便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一般简单的产品说明书都无法准确翻译。最典型的实例则体现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仅仅会借助某些机器翻译工具进行复制加工,并不能根据论文摘要内容进行独立的翻译,也不能对机器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识别和纠正,他们的这种翻译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从学生平时习作和各种测试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诸如语篇缺乏连贯性、语法病句、搭配不当、逻辑含混不清或胡乱翻译等问题,这一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欠缺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常用技巧。这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种技能培养之间相互割裂,缺乏总体兼顾的系统指导思想,没有将翻译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其他教学内容当中。

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技巧教学之现状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水平是与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状况紧密相关的。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普遍是一个薄弱环节,可以说,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边缘地带。

(1)思想上不重视。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翻译理论和技巧教学只是针对是外语专业类学生,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学习语法,掌握词汇,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和写作就够了。

(2)课程设置。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体设置来看,很多院校只注重精读课和听力课的设置,很少设置独立的翻译课程,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3)教材建设。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缺乏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建设几乎处于空白,没有全国统编的专门面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材,一些教材只是在综合教程的练习题中有一些单句或短篇翻译练习,且这些翻译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掌握和巩固课文里学到的一些词汇和句型结构,局限性较大,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练习并不是翻译,而是一种语法词汇的综合练习。”[3]此外,教材中也没有任何对翻译的原则、标准、过程和要求等基本翻译理论知识和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的系统讲解。于是,原本明确、具体的大纲要求变得模糊起来,教师难以操作,更无法逐步实现大纲的要求。

(4)师资队伍。不同于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没有配备专门的翻译教师。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背景各异,有些不研究翻译方向的,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欠缺,很难完成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5)测试力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测试棒又是教学方向的指挥棒。直到2006年,翻译才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固定题型,分值也仅占5%。同时,翻译题本身还存在题型欠缺、测试效度低的滞后因素,其题型为汉译英,句中一部分已用英文给出,要求考生根据全句意思将括号中的汉语部分译成英语。这类题型主要测试学生能否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词汇结构和搭配进行单句、短语层次上的表达,对基本翻译技巧的考察力度明显不够,也削弱了其考察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同时向学生和老师传递了词汇中心论的错误印象。

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技巧教学策略建议

首先,思想上要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开展翻译技巧教学、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改革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增加翻译教学比重。在大学英语课堂之外,另行增设翻译选修课无疑会有效打破这种困境。只有将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列出才能将基本的翻译理论、语言文化对比、常见的翻译技巧比较系统、完整地教授给学生,并对其进行常见文体的翻译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套比较实用的翻译技巧,给学生打下一个将来可以深入学习的基础。

第三,改革大学英语教材。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材是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应编写适合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新理念的翻译教材,或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系统地加入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对翻译技巧、方法的介绍,以及相应的翻译练习,使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技巧的教和学有据可依。

第四,加大翻译测试力度,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鉴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要有效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技巧教学,还需提高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的效度,使考试更具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产生正向反拨作用。从目前的英语四级考试来看,其翻译题型主要考的是短语和语法,而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则基本无法考查。若将题型扩展为整句话的汉译英,或对小短文中稍长句子的英汉互译[4],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翻译水平。同时,翻译题的分值也应适度提升,以引起老师和学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主要以语言学或文学等为研究方向,当他们置身于翻译教学的平台,其翻译理论知识的缺乏暴露无遗。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师资,以满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

第六,明确教学内容,确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基础理论与技巧教学并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多让学生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翻译实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翻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传授完翻译技巧后,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5]。同时,积极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技巧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1] 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2] 贺学贵.语言输出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08 -111.

[3] 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63-66.

[4] 李淼.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滞后现状及复位纠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154-155.

[5] 宋安妮,吴萍.以过程为中心的互动型大学翻译教学新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5).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本科生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