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语言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014-03-24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化

彭 爽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中国语言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彭 爽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语言安全,作为文化安全的一部分,属于非传统安全的范畴。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国家语言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长期闭关锁国导致语言自身免疫力下降,崇洋心理导致盲目追捧他国语言文化;民族交流导致语言同化,商业文化的熏染破坏了语言的纯洁。这些历史、社会以及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国家语言安全受到了威胁。

语言安全;非传统安全;语言文化

一、历史角度的原因分析

(一)长期闭关锁国导致语言自身免疫力下降

我国的语言文化一直是保守自足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华文明一直是周边国家学习和效法的模范,汉字文化圈的出现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它曾经影响甚至现在仍然保留在一些国家的文化里,如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将语言文化的自足性和封闭性捧到了最高点。对于语言文化,历史上我们只习惯于输出,导致我们对于它的输入非常陌生,这无疑降低了中国文化接触外来文化时应有的免疫力。所以,一旦这种保守状态下的中国语言文化暴露于跟其他文化接触的环境当中,它就会不知所措,在面对外来文化猛烈的冲击时不堪一击。鸦片战争发生后的一百多年来,我们大多用一种过于“宽容”的状态去接受外来文化,甚至极端地全盘照收。

改革开放以来,语言文化安全形态还不太显著,这使得我国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应对新情况的有效措施,就已经被卷入文化全球化的大潮,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转型期免疫力低下。此外,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市场管理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以及创新力不足[1],这些因素当然也是文化全球化环境下,我国语言文化免疫力低的重要表现,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语言安全。

(二)崇洋心理导致盲目追捧他国语言文化

我国的崇洋历程大致是从崇尚西方到崇尚苏俄再到崇尚西方,这条线索是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紧密联系着的。中国古代一直都以天朝自居,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给长期以来都是自己的朝贡国的日本,自此中国人的自信心由高峰跌落到谷底,心理上的老大地位也就此坍塌。一时间,人们觉得西方的器物、制度、语言文化都是先进的,而自己则处处不如别国。于是,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从技术到制度,从制度再到语言和文化,彻头彻尾地要照搬西方的东西。

其实崇洋应该看崇拜的对象,如果仅仅是高科技、先进的制度和管理等,本无可厚非,因为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要向着先进和科学看齐。然而,对于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崇洋,是万万要不得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英语已成为全世界首要外语选择[2]。因此,我们现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英语往往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学习一种外语,尤其是处处显示其强势地位的外语,势必会使自身的母语能力下降,而且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其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甚至会深入到人的世界观当中,最终导致人们不自觉地倾心于他国文化,而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产生认同危机[3]。

二、社会角度的原因分析

(一)民族交流导致语言同化

民族交流可以从本国和国际两个层面来讨论。就我国国内现状来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数量有80余种,具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语言规范化进程的加快,很大一部分语言的使用将陆续让位于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言。据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介绍,有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完全失去交际功能的状态,如满语、畲语、赫哲语、塔塔尔语等;有20%的语言已经濒危,如怒语、仡佬语、普米语、基诺语等;40%的语言已经显露濒危迹象或正在走向濒危。比如,云南的子君语也只有十几个老年人会说。这些老年人辞世之时,也将是子君语退出历史舞台之日。子君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的“极度濒危”语言之一[4]。

由于有的地区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与推广国家普通话的关系,导致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语言,其交际功能和使用范围在相应的地区内呈下降趋势。另外,人们对于语言学习的经济价值的考虑也导致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不安全性。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过去汉语水平较低的地方,家长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而不是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因为汉语的学习有显著的投资优势,这对孩子的升学、就业有极大的帮助。这种考虑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者们,特别是城镇中的青少年,其母语能力已远不如父辈,对本族的传统文化也提不起兴趣,造成了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严重受冷落的局面。这也是我们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倾向——“重汉轻民”[5]。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人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人还在使用他们的语言,他们通常不会再费力地去将这种语言传教给下一代,而宁愿让后代学习通用性更强的语言,由此,一个小语种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也将在不久之后消亡。

(二)商业文化的熏染对语言安全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加速繁荣、竞争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广告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活跃起来。广告作为推销产品的重要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它的设计通常需要迎合最大数量人群的品位,难免会蹦出庸俗的语言,这无疑会破坏我们语言的美感。除了从俗之外,广告更需要出奇制胜,吸引人们的眼球,于是大量对于成语、古诗词等的“创造性”使用,便成了优秀广告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某洗衣机的广告是“闲妻良母”,某杀蚊剂广告“默默无蚊”,某眼病治疗仪广告“一明惊人”,招聘广告中的“钱途无量”,某温控冰箱广告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等。这类的广告对于有相应文化水平的人来说或许不会造成任何困惑,但对于正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来说,就只能算得上是误导和障碍。另外,为了突出广告设计的新颖和迎合时尚潮流,广告语中通常会夹杂一些外来语或者用所谓后现代的手法打乱正常话语的顺序,这些语句大多不合逻辑、晦涩难懂,无情地破坏着汉语的纯洁性。

除了广告之外,国外的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等也铺天盖地而来。打开电脑,热播的基本上是韩剧、美剧、泰剧和日剧。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一直是国人热切追捧的对象,导致混杂着英语的表达方式成为潮流;英国的流行音乐、日本的动漫更是许多年轻人的最爱。商场和超市里到处是“家乐福”、“真维斯”、“阿迪达斯”、“尼康”、“西门子”,满眼是“克力架”、“曲奇”、“泡芙”、“南瓜派”。商家在广告、招牌、店铺、标语甚至是包装说明上都喜欢采用“洋气”的文辞。再看看满大街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德克士等,这些与中餐迥然不同的快餐消费,也成了我国餐饮市场上一道别样的景观。另外,英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语言,国际的贸易往来都需要用英语进行商谈。经过以上种种商业文化的熏染,国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被深深的打上他国文化烙印,特别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语言文化,极大地冲击着我们的母语和传统文化。

(三)媒体的广泛传播对语言安全的影响

媒体一度是人们语言使用规范的严格维护者,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流动,媒体便再也不能代表规范和准则了。今日的一些媒体为了能吸引眼球,求奇、求新,不惜打破语言的使用规则,使得媒体语言错误百出,错字连篇,以至于每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又多了一项任务,即公布十大常犯语文差错。除了错别字之外,媒体语言中还充斥着大量的语法病句,如句式杂糅,虚词运用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等比较明显的错误,这些都将严重阻碍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此外,媒体语言中比较凸显的两个问题是字母词、外文单词的滥用和欧化语言的频繁使用。如“DIY”、“show”、“high”等外文单词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从中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得体的词,但媒体却特别倾心于外文表达,究其原因,除了赶时髦之外,恐怕作者对母语的认识和反思是远远不够的。

(四)“重英语轻汉语”的教育政策对语言安全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政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就是重英语、轻汉语。从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来说,从小学到中学,英语都能跟汉语平起平坐,到了大学,英语成为公共必修课而大学语文则从来不是必修课。我国强制性地普及英语教育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汉语,语文课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课。更可怕的是,现在好多地方连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在孩子连母语都没掌握的情况下就将英语灌输给他们,无疑将从根本上撼动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从整个的考评系统来说,不论是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还是职称考试和各种就业招聘考试,英语都占很大一部分,甚至会出现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国人找工作的前提条件的现象。而汉语的使用水平反倒不会普遍地成为学校或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与英语的强势地位相比,汉语显然已经被边缘化了[6]。这种教育考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英语的霸权地位,削弱了汉语的稳固地位,直接助长了人们对英语的崇拜之情,打击了国人对汉语的自信和热爱。这种政策如果长期执行下去,必定会进一步导致国人特别是作为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的青少年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最终会对我国国家语言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政治文化角度的原因分析

(一)霸权政治下霸权文化的入侵

文化霸权是“指以世界领袖自居的霸权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从本国利益和全球战略的需要出发,利用自身的文化强势地位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迫使这些国家放弃原有的文化传统,接受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达到影响这些国家的内部发展和左右世界格局形成之目的的霸权行为。”[7]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里的霸权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等列强,这样的霸权国家充分利用自己的经济、科技、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来推行英语特别是美式英语以巩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霸主地位,反过来又利用语言、文化的优势地位来扩大其经济、科技、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利益,使自己的安全得到更高程度的保障。“9·11”以后,美国一直哀叹缺少阿拉伯语等翻译涉及国家安全信息的外语专家,于是启动了“关键语言”战略[8]。“关键语言”战略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将语言作为武器来传达美国的思想和意志,企图通过学懂他国的语言来实现所谓文化帝国主义的理想。由此美国开始了利用语言、文化推行其霸权主义的行动,这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语言、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并进一步对这些国家的利益和安全造成了深刻而持久的威胁和危害。当政治权利介入语言、文化领域来有目的地调整语言、文化关系时,新一轮的世界大战便开始了。除此之外,许多国家的政治团体也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大肆宣传其意识形态文化来笼络人心,而民间组织和个人也可以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的优势,他们在网络的信息传播方面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将自己的文化形态强加给他人并不是困难的事情。美国已经把语言、文化作为推行其霸权的强大工具,文化帝国主义有加强之势。

中国近些年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美国认为,中国将是它推行全球战略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此,美国调动包括文化资源在内的一切国家资源来消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减弱我国的软实力,企图阻断中国的崛起。语言、文化的入侵比战争的威慑力更大,因为语言、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更具隐蔽性、长期性和渐进性,如同温水煮青蛙,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扩张和渗透,对我国的语言、文化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威胁。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认同危机已经有加深的趋势,这将对我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二)重视科学与淡化人文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普遍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甚至在语言学领域,这个特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以来,以美国描写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为代表,语言研究越来越向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些有影响的语言学大师无一不在致力于语言学数学化、形式化。受其影响,我国的汉语研究也逐渐走上了形式主义之路并且愈演愈烈[9]。然而,在我们以语义为研究核心的“小学”时代,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研究都以探讨话语的修辞为重,以字、词、句所传达的人文信息为研究对象。而不像现代语言学一样,从语篇、句子、短语、词一直分析到语素,貌似是很科学的分析,实则割裂了汉语词句的意境,忽视了语篇中的人文因素,而且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使用都合适。这种围着西方语言学理论转圈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性和汉语自身的特点。

虽然我们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却以压倒性的优势处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而文化和人文精神作为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地淡化,民族的特性和文化的多样性都被无情地削弱,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另外,由于我们总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而将文化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在实施有关语言、文化的政策制度时,通常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也在减弱。如在普通话推广问题上,尽管2000年12月,我国通过了一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但实际上,鉴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国家更多地关注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性,这项措施的实施工作速度逐渐减慢,效果自然不理想。

四、经济角度的原因分析

(一)世贸组织体制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表现,至此,各类产业失去了政府原来对它们的保护,各国的文化产业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进入全球化的竞争。这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在这场遍及全球的竞争中,发达国家无论是在资金、技术、项目的选择和判断方面还是人才、营销和推广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强势国家的产业必定会侵占文化市场,而弱势国家的文化产业就可能遭受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此外,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种贸易壁垒被打破,文化准入门槛降低,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大规模地进入,一时间对我国的国内文化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世贸组织体制的深化,跨国公司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发展高潮。大部分跨国公司的母公司都位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经营理念、思想观念等与母国文化都是一体的。在他国建立子公司的过程中,西方国家会自然而然地将母公司的这一整套文化和价值观复制给子公司,当我们进入不同的文化群体时不得不开始自己对新文化的适应历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利用跨国公司对子公司所在国家进行文化植入,母公司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国的整个从业团体,或多或少地对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进行影响甚至改变。跨国公司在我国网罗高科技人才,按照西方的文化观念来培养他们,形成其所谓的白领文化,使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逐步西化。英语及其文化的长期进入,最终会使一些国家的语言、文化纯洁性和独立性受到冲击。

(二)语言产业不够完善

语言产业外延很广,大体可以包括语言出版业、语言翻译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语言创意业和语言教育业、语言测评、语言康复、语言会展等几种语言产业业态[10]。目前我国的语言产业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语言产业的发展还局限于传统的语言产业,许多有待开发的新的语言产业还没得到足够重视。如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在我国,利用语言进行商业宣传的品牌命名产业尚未起步,而国外已经有不少语言研究为经济很好地服务的成功案例,如Sprite(雪碧)、Pentium(奔腾)、Compaq(康柏)等[11]。

第二,即使是在传统语言产业领域,如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科技方面也还必须扩大其应用范围和发展力度。如在语言翻译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对方言、濒危语言和小语种的翻译产业的投资,既能满足国内国外的需求,在语言产业市场上扩大影响力,又有利于保护我国语言的多样性。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与培训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语言培训的产业化程度还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汉语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遇,面向众多的海外汉语学习者和来华留学生展示汉语的魅力,使得汉语国际传播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统一。关于语言科技产业,我国在汉字的信息化处理和计算机语言软件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很少有相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直接导致我国语言文字甚至整个信息系统出现了安全隐患。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91亿,但计算机的通用操作系统,从芯片、浏览器、聊天工具到防火墙、数据库等基本上还是被国外垄断和控制的,因此中国的互联网是不够安全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不论是国家重要部门还是民生机构,都会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语言产业在同外来语言产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国家语言安全。

五、语言学角度的原因分析

(一)语言工具观的影响

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的手段和方式。大部分时候,语言都被定性为“工具”。本来,说语言是工具也无可厚非,它从科学的角度定义了语言这个术语且便于人们理解接受,但有的人却只看到语言的工具性却忽视它的人文性,那么语言就真的只能沦为冷冰冰的工具了。

语言一旦沦为工具,语文教学就成了机械的工厂作业,教师只把它单纯当作一门技能来教,将语文拆成零件分析,而不太会考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这样做的后果是连篇的错别字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警戒,文字和书面语地位的下降,以及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承载着文化,保存和传递着人类的文明成果,语言承担着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所以我们的语言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想把握语言研究的真正方向和内容,使语言研究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语言运用和语言教学的实践,就必须首先把汉语当成一种文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目标,就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指出的那样:“语文教育是培养我们的民族情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母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亲情的联系。”

(二)以语法为研究中心产生的影响

从共时角度来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或系统。不同语种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音成分及其结构方式,各有其自身不同的特征及其系统性。不同语种语言的语法也都有其相应的民族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一种语言的语音和语法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和相对稳定的特性,我们一般不太能察觉到它们的变化。而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前者是指各种语言在漫长发展、演变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的词汇;后者是指比较敏感地反映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日益变化,且处于经常发生变化状态之中的词汇[12]。由于我们偏重对语法的研究而忽视语言中词汇、语义的变化,对反映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词汇关注较少,殊不知被忽视的这部分才是语言中最敏感的部分,语言最初地也最明显地在这一部分开始发生变化。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语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方面的特点和结构都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他国的语言要素(主要是词汇)大量涌入国家语言,而我们严重缺乏对大量外来词语的警惕,导致我国国家语言出现了安全危机。

从历时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传统的语言研究是以训诂学为核心,以音韵学、文字学为辅助的“小学”研究。这种研究格局的核心就是语义问题,也就是说其他的研究都是围绕语义进行的。这种研究方法关注汉语的修辞,凸显人们说话行文的实践性,这点与汉语自身的特性是一致的。汉语经过几千年使用,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传统。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语言学研究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此后,传统的“小学”退出了语言学研究的领域。一百多年来,语法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语言学界产生了大量的语法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特别是近50年来的语法研究,不少都是以西方的语言学理论为参照模式,将汉语语言事实套入到西方的理论当中产生的,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汉语自身的特点和中国语言研究的传统。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但如果将语法当作研究的中心,而将“语义”和语言事实置于次要地位,那么语法研究本身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另外,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很多方面都借鉴了西方语言的语法体系,甚至一些语句形式都是借鉴西方语言而形成的。现在汉语中出现的各种中英文夹杂、欧化表述的现象与借鉴西方语言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语文教学方法的偏颇

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音轻字”和“重语轻文”两种情结。“重音轻字”就是重口语轻书面语,“重语轻文”就是重语音轻文字。正是这两种情结严重威胁着我国国家的语言安全。

第一,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在于“字”而不是“音”。对汉语的学习最初是从认字开始的,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他识字量的多少。加上汉字数量繁多,只常用汉字就有3 000多字,且有些汉字形体复杂,掌握这些字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大量时间放在识字上,在鼓励学生多交流的同时也要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第二,一般孩子入学前就已经会讲汉语了,进入学校除了要继续学习说话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读、写。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即使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有一定语感的,加上周围的母语的学习环境,辨别话语对错与否的能力是比较容易提高的。但读尤其是写则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来体会和学习的,它涉及了文辞的好坏问题,是语文水平高低的关键的衡量标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是发音、拼写和语法分析,而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汉字,写出更优美的文章。

此外,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如教学语言不规范、语言混乱无序、词不达意等问题。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如果不及时对这些语言的病态使用进行规范统一和矫正,将对汉语的纯洁性及其继承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育界应该也必须肩负起自己的重要使命,起到榜样的作用。

[1]隋保香.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19.

[2]潘海英,戴慧.全球化趋势下俄罗斯语言政策的调整及动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58.

[3]曾宏伟.幼儿英语教育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J].教育学研究,2008(2):146-147.

[4]张文辉.人类语言:值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2012-09-06].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327921-1.htm.

[5]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93.

[6]王宁,孙炜.论母语与母语安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75-76.

[7]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349.

[8]刘晓波,战菊.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发展变迁及其动机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64.

[9]潘文国.危机下的中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170.

[10]贺宏志,陈鹏.语言安全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11]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经济学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N].光明日报,2012-03-02(11).

[12]王德俊.语言·国际通用语言·国语·方言[N].中国档案报,2001-03-23(5).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hina Language Safety Problems

PENG Shuang
(Literature School,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Language safety,as part of the cultural security,belonging to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reas.Since the new century,China's national language security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reason:Long-term seclusion lead to decreased immunity language itself,Worship lead the blind pursuit of his mental state language and culture;national exchanges led to linguistic assimilation,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dification destroy the purity of the language.These historical factors,polit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ociety and led to the declining statu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the national language security is threatened.

Language Security;Non-traditional Security;Language and Culture

H002

A

1001-6201(2014)04-0142-06

[责任编辑:张树武]

2014-03-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YY007)。

彭爽(1973-),男,吉林吉林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汉语语言文化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