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中义一与总力战
——侵略与总动员体制构想

2014-03-24纐缬厚

关键词:田中总动员陆军

[日]纐缬厚

(1.山口大学人文学部,日本山口753-85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

田中义一与总力战
——侵略与总动员体制构想

[日]纐缬厚1,2

(1.山口大学人文学部,日本山口753-85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

作为山县系军阀集团的后继人,田中义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中认识到,未来战争将不能再单纯依靠国民精神,而必须通过在发展军事技术的基础上,对全体国民进行总动员,以举国一致的国家体制支撑战争。为此,1920年以后,面对日益高涨的社会民主运动,身为陆军大将的他,转身政界出任政友会总裁,设想利用民主主义建立推行侵略主义的国家总力战体制,要使全体国民驯服于国家的对外侵略战争。

田中义一;利用民主主义;侵略主义;总动员;总力战

为避免贻害现代日本政治,那些曾在近代日本历史中将日本引上侵略国家的政治家和军人们一直被作为历史的教训而成为研究的对象。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笔者长年来对诸多的军人和政治家进行研究。其中,对田中义一尤一直加以关注①纐缬厚关于田中义一的研究著作中,有《近代日本の政軍関係 軍人政治家田中義一の軌跡》(大学教育社1987年)等。此外,《田中義一——総力戦国家の先導者》一书预定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原因在于,作为日本陆军创始人山县有朋的直系,田中义一很早就处于日本陆军的中枢地位,在实现向总力战战争形态转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身为军事官僚,却异常积极地接近日本的主要政党政友会,出任原敬内阁陆军大臣。军事官僚身份的田中义一之所以要接近政党,是因为痛感要实现向总力战国家的转换,必须与政党和议会合作。其后,田中就任政友会总裁,在1927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田中的目的不仅仅是军部,而是要通过占据国家权力的中枢来实行总力战政策。在与中国的关系上,田中也是一如既往地继续采取侵略主义态势,因为要通过压制中国来确保总力战国家日本的基盘。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中国,将“总力战”称为“总体战”,但在本文中还是使用“总力战”一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田中的地位

(一)田中的总力战认识

有着任原敬内阁陆海军大臣经历的田中义一,在1923年9月2日再度出任第二次山本权兵卫内阁陆军大臣(至1924年1月7日)。其间,田中取代在1922年2月死去的山县有朋,名副其实地稳固了作为陆军最高指导者的地位和基础。以此为背景,向着一直以来的愿望——“大陆国家”日本的形成,开始在外交与内政两方面对政策决定过程行使重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田中认识到,为了在实际政治运行中确实地实现自己的政策构想,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即使强有力,但归根到底不过同贵族院、官僚、枢密院等统属非宪政势力,陆军的权力还是有限度的。

田中的判断是,在大正民主情势下,本质上以反大正民主的组织原理为基盘的军部,已经渐渐失去发挥以往那种政治影响力的余地。因此,田中认为:在对这种政治情势的变化施以弹性应对的同时,为使军部能够对政策决定发挥影响力,不仅需要在军事领域,在政治领域也必须找到能够成为期待军部作用根据的理由及理论。

于是,成为其理由与理论构筑的契机就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教训的总力战构想。实际上,这一点已经被当时的一部分陆军中坚层所深刻意识到了。

在此,需逐一说明以田中为中心的总力战计划的准备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将国家所拥有的军事、政治、思想等诸多力量全面动员起来的战争即所谓的总力战,这在各种支配势力中,也引起了军队中坚层的军事官僚们的强烈关注。他们预测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呈现的总力战形态更加彻底化。由此,他们开始着手研究总力战体制,具体有三个目标:准备总力战,重新探讨国内政治体制,构筑适应总力战阶段的新经济结构。

(二)日本对总力战概念的接受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遵守日英同盟为理由,以应英国出兵请求的姿态,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于是,日本陆海军展开了以击败德国东洋舰队和攻占其在中国的根据地——山东半岛的青岛为目标的作战行动。据此,日本抓住了确保其在中国的利权范围的契机,并进而占领了南洋群岛的德属殖民地。为获得德属俾斯麦群岛,日本海军以支援开战初期就处于劣势的协约国为目的,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期待击败以攻击协约国一方运输船为任务的德国U-潜艇。

无论是在亚洲抑或欧洲,日本都实行了派兵,但因为远离主战场欧洲,所以尽管是派兵,也只是担当极有限的作战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总起来说,人们对大战的关心还是有限的。包括当时的新闻媒体在内,很难对此间日本正经历的新型战争有广泛充分的认识。与之相反,政治、经济界的首脑们,特别是一群军事官僚们,却开始强烈的关注战争。

陆海军中央几乎在大战爆发开始,就积极地通过驻外武官和派遣武官,收集和研究与战争相关的情报,向国内提交报告,以把握战争实态。因此,战争进程中,很早就能够看到以这些报告和研究为参考的、出自军人之手的报道。例如,陆军步兵少佐村上良助认为:“无论在前线配置怎样的精锐部队,但如果不能彻底实行工业动员,不能使武器弹药及其他兵器不留任何遗憾地得到补给,充分的行动就无法得到保证”[1]75号,强调补充军需品巨大消耗的工业动员的必要性,村上进而论述到:“根据欧洲大战的实际情况——国家补充兵器弹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一点早就众所周知。然而,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原材料的多寡及其补给的难度”[1]84号。

此外,针对在欧洲战场上新登场的飞机、潜艇、坦克等现代兵器,要求改善日本军队装备的报道也很多见。其中,陆军少将津野一辅在题为《欧战所感一节》中写道:“今日各种先进兵器之威力已经达到不得不绝对承认之程度,倘若不能以时世进步为鉴,不顾当今战役之珍贵教训,徒以精神力量为信赖,轻视热兵器威力抑或疎略其装备,则最终必被置于死地”[2]529号,22。这是对日本军队普遍存在的对精神力量过度依赖的忠告,申明应直面军事技术飞跃发展的现实,将军队现代化作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但另一方面,也有其他论调:大战是历时4年的长期战,是举国之役,因此,堪于忍受长期消耗战的国民精神与思想,以及内在凝聚力的强化均不可或缺。例如,细野辰雄在论及“关于欧洲大战的教训”时指出:荒谬的“民主主义”是德国和奥地利失败、俄罗斯因爆发革命而脱离战线等的原因;反之,协约国方面胜利的原因则系“由巩固国家凝聚力所赐”,因此,“民主主义”思想是阻碍国民精神团结和思想凝聚的最大要因。[2]539号,3为此,要重视有活力的国民教育,同时要重视在军队教育中培育将总力战进行到底的国民精神。

在政界上层也有不少从大战教训中得出总力战想法者。例如,元老山县有朋在1917年10月15日写给山口县知事林市藏的书简中提出进入总力战时代的认识:为在今后的战争中获胜,“不能不依靠举国民,倾国力,即所谓上下一统举国一致之力”[3]1188,为此各省必须按其业务内容,做好应对总力战阶段的准备。

政党人士中也有与山县有朋持相同见解的人物,其首要代表是当时的国民党总裁犬养毅。犬养毅在1918年1月的国民党大会上称:“全国男子皆为士兵,全国工业皆为兵器军需工厂”[4]406,提出应当以经济合理性为基调促进彻底国民皆兵主义和实行工业动员的必要性。次年,犬养毅在第45次帝国议会上发表军缩论,但旨在说明要有效使用适合于总力战阶段的军费。在犬养毅等政党人军缩论的背景中,包含着作为从政党人立场出发的总力战策略对以往军事力量存在方式的疑问。

问题提出的背景中隐含着这样一种总力战的创意——被视作自山县有朋至田中义一路线继承者的宇垣一成在日记中写道:“未来的战争不止于军队与军队的交战和对军队的控制手段,而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冲突,胜败归属取决于综合实力的展开运用。”[5]327

(三)田中在总力战准备过程中的作用

日本陆海军所受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最为强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陆海军就动员日本在欧洲各国的驻外武官和战争观察员,令其从事与大战相关的各种调查与研究,其成果通过《海外差遣者报告》、《欧洲战争实记》、《偕行社记事》等刊物提供给相关部门。此外,陆军在1915年12月设立临时军事调查委员会,海军于同年10月设立临时海军军事调查委员会。

当时就任参谋次长的田中义一是参谋本部事实上的实权者。田中命令参谋本部第一课(编成·动员课)课员森五六大尉,设计参战诸国的动员计划调查和适合于日本国情的总力战体制制定计划。森五六大尉于1917年9月提交了报告书《全国动员计划必要之议案》①该报告书现存于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战史部图书馆,笔者将其作为相关史料全文收录在自著《总力战体制研究》中。现在保留下来的文件是最终完成版。报告可以让人了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阶段,田中就已经将目标放在有备于今后战争的体制构筑上,以及其具体有着怎样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是欧洲,故日本政府得以以织补缝隙的形式捕捉到了在中国扩充利权的良机。大隈重信内阁了解深陷混乱的中国内政,强行提出辱华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这当然招致了中国的反日运动。进而,日本又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和利权,占领了西太平洋上的德属俾斯麦群岛。

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以及膨胀主义推行,加深了日本与美、英、法等欧美列强之间的对立。对中国采取新的进攻和领土扩张计划,使陆海军对进一步充实军备的要求变得全面化。具体地说:1917年3月,陆海军着手修改国防方针,各自分别起草《国防整备案》,推出强化军备方案。该整备案在陆海军部当局同僚的协商下得到统一,于翌年即1918年6月12日上奏,同月29日获得批准。新国防方针的特征是:陆军的假想敌国由原来的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顺位,变成俄罗斯、美国、中国顺位,即此前的俄罗斯、美国顺位不变,但将中国放在了第三的位置上。海军也将此前的第一假想敌国由英国切换为美国。这就意味着:陆军是将世界最大的陆军大国俄罗斯,而海军则是将世界最大的海军大国美国放在了第一假想敌国的位置,由此出发设计陆海军的双双大扩军构想。具体内容是:陆军由原来的平时25个师团、战时25个师团合计共50个师团的建制改为平时20个师团、战时20个师团合计共40个师团的建制,目的是通过削减常备师团实现军队装备近代化。海军方面则推敲出由8艘战列舰两队与8艘装甲巡洋舰一队编成的合计共24艘主力舰队(即所谓八八舰队)的构想。而且,“以能够胜任长期战的决心与准备为必须”被记入新国防方针,立足于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态,不再是以往日本军队作战基本的短期决战型,而是要将其转换为长期持久型。

战争如果转为长期战,就意味着要变成与短期战相异的长期消耗战,因此就必须解决续战能力的提高。补给与修理等工业能力自身作为直接决定战争胜负归属的必要条件浮现出来,这就是总力战。问题在于,政府实际上是否承诺陆海军的扩军要求。1919年9月,取代寺内正毅内阁登场的日本宪政史上首届政党内阁——原敬内阁执政伊始,发表了《四大政纲》,其中之一就是提出“国防的充实”,这表明扩充军备的方针基本上得到认可,但不是由军部主导而是在内阁掌控下强化国防。

在第42次帝国议会(1919年12月—1920年2月)上,通过准许追加陆军军费4.828 2亿日元、海军军费9.144 5亿万日元,原敬内阁的姿态也变得明朗化。舆论对军费比重过大的批判较为强烈。但是,对于海军在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再是与英国而是与世界最大的海军大国美国相对抗,从这个意义出发,海军的扩军无论是在舆论上还是在财界方面,都被比较容易地接受了;而从俄国帝制被革命所推翻,曾经的陆军第一假想敌国已经消灭的现实出发,陆军的扩军要求就明显缺少说服力。为此,陆军以田中义一为核心,抢先主张陆军扩军案。其概念在于:对应在大战中所使用和被动员的武器的现代化,日本陆军的武器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主要内容是以导入三单位制和师团制等兵力构成的革新为支柱,为达到标准兵力25个师团而投入总经费20亿日元,将此目标作为25年的长期事业。对于这样一个陆军扩军案,原敬首相要求田中义一出任陆军大臣,为实现促进对美协调、抑制军部介入政治、强化政党政治等政策,试图在扩充军备方面掌握内阁指导权,尽可能地抑制军部的要求。

田中是根据原敬的意向进入原敬内阁的。因为田中深切地认识到:限于政党政治的影响力,尤其是一个以舆论为支持的内阁,有必要摸索与之妥协之道,不能徒然被套到军队与政党对立的锁链上。田中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这一点上,与原敬一样有着共同的认识,一直认为有必要与军队保持协调。从一开始,田中就无意将原敬视为敌对方,莫如说他是想找出妥协之路,在回避舆论批判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扩充军备志向。然而,大正民主运动潮流中的批判军方的动向超出了田中的预想。

二、1920年之后的总力战准备体制

(一)总力战应对机构的整备与变迁

进入1920年,所谓总力战应对机构的设立与废止多次反复。1920年5月15日设置的国势院也担负起作为军需工业动员的中央统制机构的职能。国势院新增加了军需局所没有的“关于工业动员法施行事项的统辖事务”和“关于军需工业复员的调查事务”两项业务。

国势院属内阁总理大臣管理,由专职者就任总裁。政友会总务委员小川平吉出任作为实质上的最高责任者的总裁,牛塚虎太郎任第一部长,原象一郎任第二部长。在军需局时,陆海军次官是军需次官,但在国势院中降格为参议。

关于设立国势院,正如原敬内阁在同年8月27日下发的第342号敕令“内阁总理大臣可就关于工业动员法施行事项的统辖发布必要命令,并对相关各厅下达指挥命令”中所表明的那样,具有将此前由陆军主导进行的军需动员计划收归政党及官僚手中的强烈意向。这是给予首相以动员计划的指挥命令权,意在强化首相权限。

为了构筑田中所创意的“全国动员”体制,设想以国势院的名义将政府、官僚以及军部结为一体成为能够相互配合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掌管总动员中央机构被设置起来。虽然围绕着总动员的主导权存在着三方牵制,但田中自身所设想的举国动员机构构思,暂时还是达成了。

然而不久,1922年10月30日,国势院被废止。其表层理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反战和平日趋高涨,加之前一年即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上形成的“海军军备限制条约”为象征的缩小军备的国际舆论,以及紧缩财政政策等国内情势所迫。废止国势院是这种行政财政整理的一环,政府对此作了说明。即使是看上去正在向总力战对应国家构筑迈进的陆军,对此措施也并未加以抵抗。最初的判断是,从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发生总力战的可能性极其微小,而且,即便是废止了国势院,作为工业动员机构的兵器局工政课已经步入轨道,从1920年开始的工业动员也按照原定计划在进展,陆军能够独自继续工业动员业务。加之考虑到国际和平动向,在陆军内部,未必对构筑国家总动员体制有切实的感受,对总力战的认识也并不充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总动员机构设置被搁置起来,但在陆军内部,工业动员计划和实施扎实稳健地继续进行着。1926年10月1日,设置了承继兵器局工政课的整备局。不仅是军需动员,以包括国家总动员的国民动员在内的广泛动员概念为基础的国防会议设置构想也被重新提起。

综合各种意见,田中在就任首相(1927年)后的5月26日,设置了作为国家总动员机构的资源局。资源局作为准备总动员资源统制运用的中央统辖事务及咨询机构被置于内阁总理大臣的管理之下,至此,对于田中义一直反复强调的总力战应对型国家来说的必需机构,就建立起来了。属文官官厅的资源局,由陆军军务局长阿部信行(后来担任首相)、整备局长松木直亮、海军军务局长左近司政三等作为参议共同策划。这表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军部所一直主张的以构筑总力战体制为目标的国家总动员构想,作为国家战略在制度上被确定下来。

这种战略在田中义一组阁的当年就付诸实现,其意义颇大。就是说,军部在事实上合法地介入政治的条件已经生成,而且,如果再看到当任首相就是陆军出身并最早倡导构筑总力战国家的田中义一,那就不是偶然的问题了。

资源局在同年9月29日题为“关于资源统制运用准备设施”的文件中,将资源定位于“国力的源泉”,进而又指出:“资源之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涵盖一切人的物的有形的无形的能够有益于国力发展的事物”[6],强调了完善将这些资源从平时就投入以国防为目的的体制的重要性。

资源局回避了国势院设立时成为悬案的对各省所持权限的干涉,通过贯彻其作为调整统一各省总动员业务机构的职能而拥有一定的权限。另外,参议也参加资源局的策划。陆军省军务局长松木直亮对国家总动员的意义做了说明:所谓国民总动员,是指“值国民战争之际,举国家之全部智慧全部能力,不苟一事一物之细小,实行有效的统制。即统一管制分配国家一切机能与资源,一面无形资助国民生活,一面为战争提供丰富的必要资源”[7]202。

松木的解释使这样一种认识明晰化:国家总动员使国家的基础更为强固,与平时行政的若干差异可以忽略,正是这种国家总动员体制,担负起了将战时行政常规化的职能。换言之,可以将此看做是意在解消平时行政和战时行政的划分。

(二)田中义一的总力战论

在此要重新对田中的总力战论加以确认。田中的总力战论,在他建立在乡军人会和青年团时的发言中随处可见,他在题为“国家总动员的要素和军事训练的意义”的演讲中说:

“国防并不单纯意味着战争,无论是经济产业还是国民教育,都必须有国防。因而,并非只有军人才应当讨论国防,而是全体国民皆应当承担国防讨论国防。并不是只有武器弹药才是国防的产物,无论是手中的锹镐,还是手中的桨橹,这些都是国防的工具,当我们开始这样去思考时,国家总动员的意义就是彻底的了。”[7]256

田中所指的总力战国家构筑的条件,是要有不拘职业和身份、立场统一归属于“国防”的姿态,以此出发,全面铺开“国家总动员体制”。就是说,重要的在于,无论是组织与团体还是个人,其行为与行动,都要以多样的形式对国防做出贡献。田中所提出的总力战论,就在于各个团体各个组织以及个人,都是被总括在国防一点上的存在,超出国防之上的存在是没有的。

所谓田中构想的总力战形式,顾名思义,是以国家所保有的一切力量即农业力、工业力、教育力、技术力、运输力等的总和来定位的。当然,这种说明并非田中所固有的。只是,在国家总动员机构开始进行切实地整备的当时,总力战不仅限于军事,莫如说是关乎非军事领域的课题。在确保精强的大量兵力或者说整备适合于总力战的现代武器这一课题之上,如果追究田中的总力战——非军事领域的诸种力量的总和决定总力战的胜败归属——那么总力战阶段的日本政治也就归结为这样一种理论,即:适合于总力战的“政治”的展开和“政治体制”是不可或缺的。

田中虽是陆军大将的身份,却担任了政友会总裁,又达到了总理大臣的位置。其动机形成中就有这里所说的构筑总力战对应型政治体制的课题。从这一理由出发,对于田中来说,所谓军事和政治的界限是不必要的,使其相互渗透之状态常规化被视作理所当然。

军事介入政治或者说由军部夺取政治权力的一般历史看法,表象上不是错的,但如果稍微换一个角度,从设定所谓总力战体制构筑这一课题的立场出发,军事与政治、进而经济与教育诸领域的一体化或一元化作为一种极其当然的归结就会被理解了。

由此,所谓要实现的总力战体制,并不是作为一种应对总力战的紧急避难体制,而是作为一种即使是平时也要恒久地去努力的“政治体制”而被接受的。

总之,也可以这样解释:总力战体制同时又是政治体制,这是日本型政治的本质。这里所要实现的政治体制与其说是总力战体制,莫如说是以“总力战社会”的形式使国民驯服。而且,构成总力战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始终能够应对总力战的意识与思想,组织、团体及企业皆背负起能够为总力战做出贡献的期待。如此,这里就不能有社会身份和阶级层面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成为某种平等性得到担保的社会。所谓的总力战社会,又是一个平等社会。

当然,尽管田中自身并没有在总力战理论中涉及这些,但作为一种理论的归结,这难道不是一种以与平等社会的实现表里一体,从总力战体制出发构筑总力战社会的构想吗?

田中从原敬内阁陆军大臣,到以军事参议官身份就任政友会总裁转入政界前后,在大正民主运动的展开过程中,田中等所构想和一直实行的扩充总力战机构行动受到了阻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的国际潮流——民主运动波及到日本,其结果是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关心急速高涨。那是一个唤起反战和平思想、对军国主义和军队的批判和谴责猛然强烈起来的时代。

这段时期里,田中一直担忧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日本的空军实力比之欧美正在被拉大距离的现状。为此,田中就任陆相后立刻将陆军运输部宇品运输本部长井上几太郎招进陆军省,讨论制度确立、航空机政策等方针。

1918年,临时飞行技术联系委员会创设,井上几太郎应田中命令出任委员长。该委员会是将法国航空技术采用到日本的调节机构,但田中对该委员会所需的一切费用不惜从出兵西伯利亚的临时军费中支出予以支援。

经田中之手,陆军航空行政逐渐得到整备,其中应当注目的是1919年12月,决定将陆军军用飞机制造转移到中岛、三菱、川崎、石川岛等地,负责指挥的就是担任陆军航空本部长的井上几多郎。井上理应是接受了田中的意向。

井上很早就设想将军用飞机制造业委托于民间,其中最为井上所期待的是中岛知久平的中岛飞机。中岛原本是海军军人,任中预想增加总力战阶段的航空战斗力,倡导海军内的航空战略。然而,中岛的设想未能被大舰巨炮主义传统强大的海军兵略所充分认识,于是决定辞官转而致力于民间飞机产业的扶植。在陆军中支持中岛的有田中、井上等,在海军内部也有认识到航空战斗力重要性的铃木贯太郎(后出任首相)等人。

田中充分地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总力战阶段,将来的总力战是前所未有的现代战争,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总力战准备阶段。田中将其称为“国际竞争主义”。

田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面活跃的民主主义抬头的现实,一直探讨如何在利用民主主义的同时,部分地认可国民的政治权利,准备不远的将来可能发生的总力战,是通过利用民主主义,加入民众政治和进行战争动员。

田中对中国主张一贯的侵略主义,另一方面,在国内,则思考活用民主主义的民众动员方式。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仅是要将以田中为代表的日本侵略主义者简单地认定为军国主义者,而是要将其作为利用民主主义、活用民主主义的新型军国主义者去理解。

综上所述,可以说:田中义一是精心装扮一新的军国主义者,戴着民主主义的假面具推进民众统一路线。这种以民众为阵营实行侵略战争动员的手法就是由田中义一所倡导的。田中义一是在事实上开始了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正式化的侵略中国战争的军人政治家,田中的手法直接关系到此后由石原莞尔谋划挑起的“九一八”事变。总而言之,明治近代国家以后,由山县有朋执先的日本侵略中国构想通过田中义一而实现,然后又为石原莞尔和东条英机等军人所继承。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军国主义者田中义一,对于了解日本对中国侵略是以怎样的构想和目的被强制推行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田中义一军国主义思想的了解,就能够找到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尤其是延续至今的军国主义化和右倾化的原因。笔者认为,日中两国的研究者们,都应该通过究明由田中义一所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实质,为不再发生由军国主义思想和军国主义者所挑起的侵略战争而做出最大的努力。(木子译)

[1]上村良助.欧州戦争と工業動員[M].欧州戦争実記第75号,博文馆,1916.

[2]偕行社記事.第529号[M].偕行社,1918.

[3]徳富猪一郎編述.公爵山県有朋伝:下巻[M].原書房,2004.

[4]鷲尾義直.犬養木堂伝:中巻[M].原書房,1980.

[5]宇垣一成日記:第Ⅰ卷[M].みすず書房,1968.

[6]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戦史部図書館蔵.甲輯第四類.永存書類.未刊行資料,1928.

[7]辻村楠造監修.国家総動員の意義[M].青山書店,1926.

[8]田中義一.大処高処より[M].兵書出版社,1925.

Tanaka Giichi and Total Happeneth

KOUKETU atusi1,2
(1.Yamaguchi University,Yamaguchi,753-8511,Japan;2.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Key Research Bas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enter for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s a successor of the Yamagata Aritomo's warlord bloc,Tanaka Giichi drew lessons from the World War I and realized that how to win a war would no longer rely on the national spirit in the future.However,it should mobilize all the people and set up a whole n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war which is based on the was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echnology.He was engaged in politics and worked as the president of Rikken Seiyukai after 1920,although he was still an Army General at that time.He wanted to build an aggressive National total Happeneth system by making use of democratism,whose vitals were making the entire nation people resign themselves to Japan's foreign invasion.

Tanaka Giichi;Democratism;Jingolism;General Mobilization;Total Happeneth

K313.45

A

1001-6201(2014)04-0018-06

[责任编辑:赵 红]

2014-05-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SS008)。

纐缬厚(1951-),男,日本岐阜人,日本山口大学教授,副校长,政治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田中总动员陆军
夺花总动员
夺花总动员
远山犬虎子
陆军海战第一连
小小的世界
海底总动员
浅谈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
海底总动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