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临床分析

2014-03-24陈庆槐

当代医学 2014年32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石膏

陈庆槐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临床分析

陈庆槐

目的 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以及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36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36例患儿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以及石膏托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36例患儿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 36例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8周,随访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骨折愈合优良率97.2%。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以及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是小儿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在小儿肘部骨折中所占比例约为60%,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1]。根据外伤史、体格检查及摄片可以明确诊断。若处理不当,晚期可出现肘内翻、肘外翻或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2]。东莞市人民医院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以及石膏托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可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儿,经诊断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12岁。36例患儿均在骨折后1周内到医院就诊,均为闭合伤。其中伸直型31例,屈曲型5例。伸直型按Gartland分型II型15例,Ⅲ型16例。全部患儿中伴桡神经损伤1例,伴尺神经损伤1例。

1.2 治疗方法 36例患儿的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C型臂X光机与患儿患肢同侧,平行紧靠手术台摆放,使C型臂接收器与手术台同一水平。手术体位为仰卧位,患肢外展于C型臂接收器上以便术中透视。常规消毒、铺巾。手术需2人操作,首先由术者与一助分别双手握住前臂和上臂对抗持续牵引,首先纠正短缩及内翻或外翻成角,接着矫正侧方的移位,然后再纠正旋转移位[3]。嘱助手维持牵引力度,透视肘关节正位片,然后术者双手维持前臂牵引的情况下给予尺骨鹰嘴一个压力,屈肘120°下透视肘关节双斜位片及侧位片,至骨折端位置满意为止。换由助手维持患肘体位,术者触摸肱骨外上髁顶点,于外上髁顶点偏后方进第1根克氏针(根据患儿年龄选用直径1.25~1.6mm不等克氏针),克氏针进针方向与肱骨纵轴大约成45°角,至突破对侧骨皮质。保持体位不变,于肱骨外上髁顶点下约3mm处平行第1根针进第2根克氏针,至突破对侧骨皮质。然后将肘关节伸直至约150°,于肱骨内上髁稍前缘处进第3根克氏针,至突破对侧骨皮质,各针均穿出对侧皮质约3mm。进针过程中C型臂透片确认进针方向、深度及骨折端对位对线至满意。克氏针形成交叉固定后,伸屈活动患儿肘关节无异常,将针尾折弯并剪短,留在皮外,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屈肘90°~100°及前臂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4]。

1.3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手术后,待患儿麻醉消失后,可指导患儿进行患肢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等。手术3~4周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拔除克氏针,并去除石膏托外固定,开始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之后定期到医院复查,并加强对肘关节的锻炼,一直维持至肘关节恢复正常活动为止。术后36例骨折患儿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

1.4 疗效评价标准 (1)恢复效果优:肘关节可正常屈伸,其提携角达10°~15°;(2)恢复情况良好:肘关节受限角度在5°以内,其提携角减少/肘内翻在0°~5°以内;(3)恢复情况较缓慢:肘关节受限角度在5°~10°之间,其提携角减少/肘内翻在6°~10°以内[5];

2 结果

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7d。在术后随访期间,36例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8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2例原创伤所致神经损伤均于术后半年内恢复。根据患儿肘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其中33例患儿恢复效果较优,2例患儿的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儿的恢复情况较缓慢。随访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骨折愈合优良率97.2%。

3 讨论

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类治疗方法易导致患儿在恢复期间出现移位(指骨折的两个断端不能很好的对在一起)的不良事件,较常见的如肘内翻畸形[6-7]。而通过闭合复位及经皮3枚克氏针内固定以及石膏托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在X线透视下可达到解剖的准确复位,3枚克氏针固定可以达到较稳定的内固定,克氏针进针点准确,无切口,瘢痕小。石膏托外固定可减少管型石膏所带来的伏克曼征,以及管型石膏固定后无法清洗伤口致皮肤溃疡形成的风险。3枚克氏针固定及石膏托外固定可有效固定患儿的骨折患肢,减少移位的可能,对于防止肘内外翻畸形等不良情况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相比起闭合复位的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易导致肘关节出现僵硬的情况,并且留下难看的疤痕[8]。闭合复位不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势,并且还可预防开放复位的不足之处,使肘关节周围组织免于受损。另外该治疗方法术后的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且无需进行二次手术,有效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先行穿入外侧克氏针,再移动患儿的肘关节,如此可使肱骨髁上骨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若具有旋转移位的情况,则进行纠正后再穿内侧克氏针。对于桡偏型的情况,需解剖复位,然而不应矫枉过正。对于尺偏型的情况,需解剖对位,稍矫枉过正。注意克氏针不要在骨折部位交叉,术中需透视骨折端前后位、侧位及双斜位片确认骨折复位情况。

综上所述,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以及石膏托外固定方法,不仅减少患肢受到的伤害,还有效保护了骨折周围的血运情况,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显著,适于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促进骨折患儿早日康复。

[1] Kathryn E.Cramer,Susan A.Scherl.儿童骨科[M].1版.西安:第四军医出版社,2008:118.

[2] 李海华,陈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76例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2):54-55.

[3] 郭立平,阿尖措.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淮海医药,2009,27(5):430-431.

[4] 楚宇鹏,施俊武,李武.两种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1):1002.

[5] 钟康华,陈仕梅,肖愫祺,等.闭合复位经外髁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6):92.

[6] 马晓春,付鹏,王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4):39.

[7] 宋俊生.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8例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5):457.

[8] 叶靖.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防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5):5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039

广东 523059 东莞市人民医院(陈庆槐)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石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石膏之魂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石膏鞋印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