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路径
2014-03-24陈少峰
◎ 文/陈少峰
新形势下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路径
◎ 文/陈少峰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改革与发展拐点。特别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竞争和适应新媒体竞争等环境变动带来的挑战,是文化国企面对的新课题。
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包括的60个大项、300多个小项到2020年要一个一个落实。现在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政策措施是具体的,文化企业发展必须要善于把握和利用政策导向。
1.“三个面向”和“三好企业”
(1)对文化企业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突出体现为“三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人民。这“三个面向”就是从以行政为中心,变成以社会、市场和人民为中心,这是社会大转型的标志。
(2)在“三个面向”指引下,什么样的企业是好的文化企业呢?可以概括为“三好企业”。其第一个特点是企业家的企业,企业家跟商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企业家一定要把企业做成事业,之后才赚钱。一般的商人相信只要有钱就可以搞定任何一切,两者区别就在这里。第二个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要符合产业趋势;二是企业在这个产业当中有商业模式。第三个特点是有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要雅俗共赏,让人们能够在娱乐之后有回味,这是基本的要素。
2.跨界融合的新契机
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跨界融合的取向:“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根据不同地区实际、不同产业特点,鼓励先行先试,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这为文化企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市场主导、创新驱动;二是文化传承、科技支撑。
《意见》对数字文化产业也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提出要“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而言,跨界融合是机会,也是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有文化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新形势新任务,顺利实现媒体融合和跨界融合,在互联网文化产业领域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平台影响力。
国有文化企业面临的挑战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既给文化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也给文化企业带来了许多挑战,特别是国有传统文化企业将遭遇巨大的压力。
1.新媒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新媒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和手机媒体等。它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4大传统媒体形态而言的。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态,除了满足传统媒体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需求之外,还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独特优势。
新媒体之“新”,不仅新在技术和形式上,更根本地则是新在理念上。理念上的创新带来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文化企业在创新模式、传播途径和影响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二者的结合更进一步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围绕着新媒体创新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
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媒体和传统文化产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并且将来很可能还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文化产业各个板块的新格局将会在未来几年得到更加清晰地呈现。
2.新媒体给国有文化企业带来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文化企业,目前仍处于转型过渡期,如何顺利地将国有文化企业引入一个新领域,尤其是在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受新媒体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国有文化企业的转型与突破,尤为值得关注。
国有文化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文化组织。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创新和传播的社会组织,相较于其他文化企业,应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负有更重要的道义担当。《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文化产业格局不断整合的当下,在新媒体时代所催生的各种挑战面前,相较于民营文化企业,理应具有主导权和强大竞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3个问题。
(1)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整合步伐缓慢。随着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文化企业发展和提升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并购和整合优势企业和资源。在这方面,一些大企业和新锐企业已经通过这一方式获得了极大发展。然而,国有文化企业缺乏实现区域资源有效对接和利用途径,造成国有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同时,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中央和地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企业在规模、经济效益、资源配置及政府补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造成了国有文化企业在适应新媒体时代挑战面前举步维艰。
(2)缺乏优秀的文化内容产品和核心品牌。国有文化企业担当着在文化上“走出去”的重任,因而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要体现文化走出去的重点,以文化内容为主。但原创性文化内容和品牌意识的缺乏,使得国有文化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有效进行市场化运作,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能做出好的文化内容产品和跟进市场化运作,国有文化企业将难以发挥推动产业发展和繁荣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更遑论国有文化企业的跨国投资和海外经营了。
莫不静好
于怀/摄
(3)企业体制机制仍存在问题。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起步较晚,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加之企业市场运作观念较为淡薄,使得一些国有文化企业仍存在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创新机制的缺乏和企业长期存在转制困难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退化。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包括重视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和内在性的增长,重视文化与管理的融合,以文化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品牌塑造和延长产业链,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工作。在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如果不能快速地融入符合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很难发挥其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
国有文化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国有文化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适时作出政策调整,大力推进相关新媒体公司和互联网业务建设。具体来说,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至少应着手从5个方面应对挑战。
1.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
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企业转型已成必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更需依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于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大平台的信息时代,在新媒体条件下,包括国有文化企业在内的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刻准备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
2.将创新机制纳入企业制度中
“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后,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国有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创新,这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提升的核心。只有来自于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国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3.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需要实质性的转制改革
传统的国有文化企业是“单位制”。所谓“单位制”就是依赖于行政化配置从生产到销售、决策到资金来源及走向等诸项流程,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企业行政化、行政管理官本位化、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和创意不足,这既不符合国有文化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与当前新媒体条件下健康又有活力的创意文化企业形象相去甚远。
《决定》提出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和“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理顺党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的关键,在于加快推进文化企业管理体制由主管主办制度向出资人制度过渡,建立以文化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企业管理体系。至少应着手跟进科研制度、人才制度、法人治理制度3个方面,对应引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3种机制。这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政府与文化企业的法人关系,明确市场化运作需要树立市场、竞争、效益和人才等观念。
4.借鉴和创新商业模式
在新媒体条件下,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其成败至关重要。国有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既需要变革,同时也需要以商业模式为主导的创新。从目前来看,知名国有文化企业及其文化品牌不多,经营管理者往往思想观念落伍,经营模式因袭旧制,从业人员素质亦有待提高,这些都制约着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顺应新媒体趋势的发展,就需要国有文化企业努力向优秀的文化企业学习和取经,通过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内容盈利,重视可实现产业链开发价值的核心资源的原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没有这些方面改革的齐头并举和协调一致,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机制问题。
5.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今天,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构建和发展国民文化而言,不但不可或缺,而且至关重要。新媒体文化产业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和从业人员,即时性的海量信息和创意,强大的个性与共性并存的交互性平台,可以说,新媒体文化代表了整个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必将引导整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和动向。而作为引领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关键的国有文化企业,更应顺应这一潮流,迎难而上,积极革新,为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提供更强大的助推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