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2014-03-23李强孙明和
李强 孙明和
摘 要:该文运用数据分析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旨在为提高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质健康 大学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226-01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衡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随着大学生抑郁、肥胖和自杀等问题的出现,大学生群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是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了首要位置。近年来,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积极认真,严格测试,在省内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中始终走在前列,该文通过测试数据分析目前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 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1 体质测试工作现状
通过实际参与和访问调查,在测试形式上,牡丹江师范学院主要采取固定时间(周末)和利用体育课(大一、大二)测试相结合的测试形式,这种测试形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对于测试数据统计上传工作,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配备有专门的数据统计上传教师,责任到人。通过调查测试硬件设施,结果比较满意,牡丹江师范配备专门的测试场所和办公室,测试仪器比较齐全,能满足正常测试工作需要。
1.2 大学生体质现状
1.2.1 身体形态
身高能直观地反映人体纵向发育水平,是评价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中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体重反映了人体横向生长和人体的围、宽、厚度及重量,也可以直接反映人体营养状况。通过201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大学男生的身高平均值为172.38厘米,体重平均值为66.85千克,胸围平均值为84.31厘米;大学女生的身高平均值为161.78厘米,体重平均值为53.68千克,胸围平均值为82.85厘米。通过对比测试数据,大学生中年龄在20—21岁(大二、大三)的大学生身体形态略好,因此,在此阶段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积极的干预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2.2 身体机能
肺活量能够直接反映人体胸廓的发育程度,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数据,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为3488毫升,大学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值为2297毫升。大学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大学女生变化不大。
1.2.3 身体素质
50m跑能够测试大学生的速度素质,800m和1000m跑能够测试大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测试显示,大学男生的50m跑成绩平均值为8.49秒,大学女生的成绩平均值为10.15秒;大学男生的1000m成绩平均值为4分42秒,大学女生的800m成绩平均值为4分31秒,对比各年级大学生的成绩,无论男女生,大一年级的成绩都明显高于其它年级。
2 影响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能够先天决定个体的体质是否健康,但后天的影响也起着决定作用。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后天影响因素中,首先是自身因素,自身因素包括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有无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其次是学校因素,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管理者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最后是社会因素,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一份子也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重智轻体”现象严重、社会对国民体质健康漠不关心、学习就业压力过大身心疲惫等。
3 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发展策略
3.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本位,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人的情感与价值观结合,以体育运动情感的培养为基本途径,以学生健康需求方向为指导,将体育与健康的主体地位的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同时加强学生对健康问题的认识,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体质健康的重视。
3.2 重视体育兴趣的培养
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重视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增加大学生对体育的功能、体育的本质及价值的理解,优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方式,同时教学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加强和兴趣上的引导。
3.3 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
安全、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器械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物质保障。加大体育投资力度,改善体育锻炼条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充足的场地器材供大学生锻炼使用。同时,还应配备专门的体育锻炼指导员,通过从体育教师队伍或体育专业学生中选拔出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积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尹小俭,杜建强,季流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
[2] 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
[3] 曾红卒,胡剑.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4).
[4] 孙明和.体育出色竞技人才成长的地理因素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9).
[5] 于杰.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