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3杜志锋

科技资讯 2014年3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应用

杜志锋

摘 要:隐性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获得新的收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教师要善于利用隐性教育所带来的额外课堂收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隐性教育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该文就隐形教育展开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隐形教育 体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93-01

体育教学时学生所学习的不单单是体育技术,还包括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去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体育教学比较特殊,是一个动态学习过程,不仅学习内容是动态的,学习状态也是动态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仅仅是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素质等内容进行提升,也没有对这些内容给予重视和评价,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完整的,为了能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1 隐性教育特性

任何学习过程中无意识的技能知识掌握我们称其为隐性教育,他是教学过程中的附属产物,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内容。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共同实现了学生技能的学习以及素质的提升,相对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是对其进行的完善和补充,让教学成果进一步的提升。借鉴国内外学者、教育家研究隐性教育的分析,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特征有如下几点不同:隐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随意性隐性教育,学生或老师至少有一方面对于信息的接收或传授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或老师是在无意识、非目的性的、无计划的前提情况下发生的。教育结果的非预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让受教育者掌握计划中的技能、思想方面的知识外,受教育者还会掌握一些计划外的东西,给教育结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正如隐性教育本身所表述的一样,它的教育内容不跟显性教育一样具有明确性。接受教育的对象其获得隐性消息并非我们开展教育过程所设定的目标和目的,是一种间接的感悟和获取。因为隐性教育隐蔽性强,所以只能够通过间接的接收实现。

2 隐性教育与心理学的相关性分析

心理学可以为教育提供支撑点,他们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到心理学的影响比较大。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品质要求,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效果。

2.1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开始体育教学的很好切入点

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以室外为主,因此在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和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激起兴趣,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切入更加顺利,避免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进入不了状态的情况。

2.2 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条件

有研究显示,学生的心理准备是生理准备的基础,只有学生能够对一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投入进去,才能够有动力去学习。心理准备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培养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的进入到活动的状态。

2.3 把握好学生的学习阶段

不同学习阶段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项目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起到改善作用。教学时在完成基础部分内容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为重复和枯燥而开始降低,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些新颖的内容来进行刺激,在相同的体育知识下,提供不同的教学锻炼方式,可以改变其外貌,让学生再次感兴趣,针对教学中不同阶段来设置相应的方式,让相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3 注重隐性教育的开发

隐性教育中,教师通过暗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会去体验和模仿,从而起到了隐性教育的目的。

3.1 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使用当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通过已经学习到的体育知识来让学生获得新的收获是隐性教育的一个优点。我们希望通过隐性教育来让学生对已学的技能、技巧有新的感悟,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如:田径项目中的推铅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站立、持球、蹬地、转身、出手几方面来讲解,而这几方面又着重的讲解从蹬地到出手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从物理加速度的知识来讲解,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的心理特点,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注意力集中,更好的掌握技能。这一过程中学生无形中能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2 提升学生的学习耐力

耐力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一般人体对于体育运动会有记忆能力,身体会对体育运动强度逐渐的熟悉,然后提升耐力,这是需要长期的培养的,学生往往因为恐惧,克服不了内心的压力而去锻炼这部分品质,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去提升学生的耐力。如:长跑练习中人体在出现气急、头昏、双腿发软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时,就会产生放弃或是休息一下的想法,这是发展耐力中不可避免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练习前老师应该告诉学生长跑所能带来的好处:长跑可以健身,保持好的甚至完美的身材、促进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循环、可以防病、使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使其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并超越自我、克服困难。借助长跑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承受运动负荷能力有所提高,与之相关的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也悄然形成。所以,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特征,积极的提供措施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一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谈动作技能的掌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