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箍筋布置方式对斜次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2014-03-23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0006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0006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00044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4年3期
关键词:抗剪挠度间距

,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0006;.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0006;.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00044)

引言

在梁中箍筋主要起构造作用,目的是抑制裂缝发展以及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以往的研究认为[1-2]:箍筋成45°角布置时的抗剪性能优于成直角布置,并且斜向布置箍筋在限制裂缝方面的效果也优于直角布置。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考虑到便捷施工,梁中箍筋往往成直角布置方式。然而随着房屋建筑领域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美观要求大大提高,结构中的主次梁斜角相交的现象屡见不鲜[3]。当主次梁斜交时,次梁箍筋无法平行于主梁布置。因此,探寻最佳斜次梁箍筋布置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箍筋布置方式对斜次梁箍筋抗剪性能的影响。

1 斜次梁受剪构件受力机理分析

1.1 受力模型

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对梁斜截面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假定混凝土只受压力,纵筋和箍筋只受拉力,将混凝土实心截面等效为空心截面[4](见图1),采用空间桁架模型进行分析(见图2)。

图1 等效空心截面示意图

图2 空间桁架模型示意图

1.2 公式推导

(1)

由此推得箍筋抗剪承载力公式为:

(2)

2 试验梁设计和试验结果

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计共分2组,通过改变梁中箍筋夹角与间距,分别对比研究二者对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5]。各组试验梁信息见表1,配筋信息见图3。试验采用跨中逐级加载的方式,测量不同箍筋布置方式下各梁的扰度变化及破坏情况。

表1 试验梁信息表

图3 试验梁配筋图

2.2 试验现象及结果

试验梁的剪跨比1<λ(λ=1.6)<3。由各梁的破坏情形可知,试验梁均为典型的剪压破坏(见图4),各组试验梁的试验现象也较为类似。各梁破坏荷载见表2。

由试验数据分析可知,两组试验梁在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最终跨中挠度方面相差均较小,尤其是在极限承载力及跨中挠度方面,箍筋夹角改变后,试验梁的变化值均不足5%,可见,箍筋夹角的改变对梁抗剪性能的影响甚微。而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梁的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由此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箍筋的布置方式对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较小,而箍筋布置间距是其抗剪承载力的主导因素。

图4 试验梁破坏结果(梁1)

类别开裂荷载/kN极限荷载/kN跨中挠度/mm第1组梁1501352.9梁2601353.0第2组梁3701954.0梁4601954.0

3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为了验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箍筋布置方式下的斜次梁抗剪承载力进行分析。

3.1 单元类型

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双线型随动强化BKIN模型模拟,服从Von Mises屈服准则。单元选取时,本文采用ANSYS软件单元库中的空间有限元单元solid65及link8来分别模拟混凝土及钢筋,同时假定二者可靠粘结[6-7]。为了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在有限元分析中,仍模拟分析2组不同的试验梁,梁的各项参数与试验梁相同(见表1)。

3.2 结果分析

有限元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有限元分析结果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仅梁箍筋夹角取值不同时,各梁在达到屈服时的极限承载力差别较小,两组梁差距均不足5%;且梁达到极限承载力而破坏时,其箍筋达到屈服,而纵筋受力较小。同时,箍筋间距越小,梁的抗剪承载力越高,说明箍筋间距仍是决定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导因素。通过对比同一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及有限元模拟所得的荷载-挠度曲线(见图5)可知,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有限元分析能够较好地拟合试验。

图5 荷载-挠度曲线

4 结论

本文就箍筋布置方式对斜次梁抗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一步进行了比对验证。结果表明:

4.1 采用不同夹角布置箍筋时,次梁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差别较小,且二者开裂荷载、开裂方式、极限荷载及最终挠度值均比较接近。

4.2 箍筋布置间距是次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导因素。箍筋间距越小,梁的抗剪承载力越高。

4.3 箍筋夹角布置方式对次梁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小,在实际工程中,可按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次梁箍筋布置方式。

参考文献:

[1] 刁爱国,丁大钧,吕志涛.配有斜箍筋钢筋混凝土薄腹梁的抗剪性能[J].工业建筑,1985(1):28-33.

[2] 蓝宗建,梁书亭,孟少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赵队家,李智,张勇,等.美国道路交叉口及其交通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13(1):1-6,10.

[4]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杨维国,刘武华,陈丹,等.斜次梁箍筋布置方式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10):44-46.

[6] 李义强,彭正中,王新敏.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承载力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19(1):22-26.

[7] 江见鲸,陆新征,叶列平.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抗剪挠度间距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
配合比对三合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槽和黏层油对沥青混合料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
算距离
PVA-ECC抗剪加固带悬臂RC梁承载力计算研究
钢-混凝土组合梁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
基于形态学小波包降噪的管母挠度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