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平台建设面临的技术要求与推广难点
2014-03-23黄和洵
黄和洵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厦门 361003
移动医疗平台建设面临的技术要求与推广难点
黄和洵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厦门 361003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移动医疗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它不仅代替人工完成诸多临床诊疗工作,同时还兼具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点。虽然移动医疗具备了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移动医疗的建设和推行,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无线网络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受干扰性差;诊疗信息系统与诊疗设备的接口融合;各个诊疗关系链中利益群体的冲突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移动医疗;要求;难点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部署移动医疗信息平台。它虽已经能够代替人工完成许多临床诊疗工作,但是要保证移动医疗有序、良好的运行,稳定、可靠、通畅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基础,医院信息系统各接口的良好融合是依托,医疗信息的高度共享是平台,国家医疗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的保障。基于这些原因,医院在进行移动医疗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需面对网络环境、参与者利益关系,国家政策法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无线网络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移动医疗运行的基础是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可是基于自身特点,无线网络是受周围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这就要求在无线网络建设之前,医院需要对自身移动医疗的应用程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掌控,从而规避无线网络自身技术缺陷造成的影响。
目前适合医院的无线网络系统有两种组网方式:无线AP覆盖方式和天馈线方式。无线AP覆盖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配置简单、管理方便、安全性高、灵活性强,极大地保障了通信的质量。天馈线方式的特点为信号均匀、带宽稳定、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强,不仅能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和设备的物理安全,还能给系统提供网络冗余备份。这两种组网方式虽有各自特点但自身也存在缺陷:AP组网方式需要面临的无线网络漫游的缺陷,移动医疗设备在网络中运行需要不断切换AP,从而导致网络的时断时续;馈线组网方式带宽是共享的,倘若发生设备故障,将会导致网络大面积瘫痪。基于这些原因,无线网络在建设之前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以确定是按照那种组网方式进行,或者是两种相结合。除了组网方式需要考虑外,无线网络建设还面临无线网络安全和无线信号干扰,各种医疗设备、蓝牙设备、微波设备都会对无线产生干扰,同时无线环境是开放的,这也导致了无线网络安全更脆弱,相比有线网络更难把控。
二、诊疗信息系统、设备的融合与利益关系
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数量多,种类全,牵涉到的系统集成商、供应商等群体也不下几十家。对于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它关系到医院各个信息系统接口之间能否无缝的进行对接,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是否准确、完整等。不仅如此,由于每个患者自身的病症情况各不相同,诊疗系统提供的数据也就没有一个标准,因此数据也很难被集中管理和直接调用。再者,医院管理层的更迭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国内许多医院的现状是换一个领导可能就会更换一套管理方式、改动或推翻之前的医疗运维系统和流程,从而导致之前的数据可能会部分或全部丢失,用户的数据即便在同一个医院也实现不了前后连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移动医疗建设是集成的平台,而各个医疗设备厂商都有对各自既得利益的评判,它们既不会无缘无故更改或开放自身的设备参数,更不会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设备厂商进行无间的合作,这也是移动医疗开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
三、移动医疗实施风险与政策支持
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医疗行业存在着许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及复杂的商业规则。因此,移动医疗要由初期的探索走向正式实施使用这个阶段,不仅要为医疗行业的各个参与群体创造价值,也要解决各个利益冲突方的矛盾,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相应的游戏规则及制度,同时还要面临诸多风险存在。
1、行业风险
1)由于缺少行业标准,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规模化发展困难。移动医疗由于具有多方面性,每个个体之间的实行不同的评判标准,这不但不利于融合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反而大大增加了整个产业链的风险,最后导致出现医疗纠纷时责任的互相推诿。
2)行业内部的封闭性,大部分医院在利益的驱动下,对患者进行重复的不必要的检验检查,这种思维是无法进行移动医疗的数据整合及服务推广,甚至更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
3)行业对外的封闭性,厂商在切入医疗系统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制度阻碍。目前,行业发展环境还不规范,国家在制度上还没有将移动医疗纳入统筹规划。各地厂商与医疗机构展虽有开合作,但也仅局限于地方卫生局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层面,这与真正的移动医疗服务还有距离。
2、法律风险
1)由于国家缺少对移动医疗行业的引导及规范,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缺少资质的参与者加入到行业中。这不但会增加了用户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同时无形中也对用户的参与度大打折扣。
2)由于国家卫生监管机构对于在线诊断是否触及非法行医红线,法律和政策层面一直未给予明确的答案,同时对于电子化的诊断、检验检查结果并没有明确规定其时效性与权威性,当发生利益冲突或医患纠纷时,容易导致责任群体的不明确。
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群体对移动医疗的认知,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移动医疗终究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刘威,孔艳敏,李莉,陈海燕.无线网络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2]俞李嘉,俞琦.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应用和发展.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8期P60,61
[3]曾凡,黄昊,姬晓波.中国医疗应用前景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6第25卷第3期P315,316
R197.324
B
1009-6019(2014)11-0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