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2014-03-23李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李霞

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43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李霞

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43

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即将踏上的护理岗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特点,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理念进行训练,促进临床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积极心理学;临床实习护生;心理调适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矛头直接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旧模式,以一种欣赏、鼓励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行为和能力等。它作为一种新的思潮,从他2000年1月诞生起,迅速在全球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界,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促进人幸福的学科,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1]。在当今仍以女性为主体的护理专业中,护生在面对学业、人际、情歌等方面呈现出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医学其他专业[2]。而护理实习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值得引起高度重视[3]。

1.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问题

1.1 角色转换困难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执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到大学、社会,在家里,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4]。两者之间发生矛盾,很多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既往没有出现过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出来,使他们产生消极抱怨情绪,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1.2 学习模式的改变 学校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临床实习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训练,这对于所有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都得从零开始,许多护生在学校是佼佼者,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从而否定自己,这种悲观心理对其专业发展是有很大危害的。

1.3 社会认同感低 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往往是零经验,对患者进行的护理经常得不到患者的认可,甚至有些患者拒绝护生为他们做任何治疗及护理,而现今医疗行业非常重视患者的满意度,这导致护生只能做一些配药、换补液等最简单的治疗护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对人生感到迷茫。

2.采用积极心理学干预临床实习护生心理问题

2.1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为临床实习护生创造机会参加公益活动,如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讲解一些预防高血压的知识,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从这些活动中得到别人的赞许和感谢,让他们懂得帮助他人自己也能得到快乐,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脾气,把患者的利益和需求摆在第一位。

2.2 提高临床实习护生学习兴趣 告诉他们没有人生来就能做护士,也没有人生来就是一名优秀的护士,所有临床工作中的护士都像他们一样,都经历了从学校走向临床的过程,他们现在所经历的曲折并不算什么,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只要虚心学习,加强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2.3 增强心理承受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患者的批评 在传授专业的护理实践知识的同时,为临床实习护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由易到难,面对失败不予批评,甚至鄙视,鼓励他们多锻炼、多思考,在实践中成长。运用一定的训练,如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的,培养护生的积极观念。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加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也能应付自如。[5]通过多次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逐渐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可。

3.小结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应努力给他们自主开展活动和相应交往的机会和平台。[6]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活动,向他们传递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理念,激励他们努力进取、永不言败的品质。我们坚信,在积极心理学有效的干预下,临床实习护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1]李睿淳,吴华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11,29(24):150-152.

[2]何贵蓉,Beck D.对护理本科生压力的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9):1011-1012.

[3]郭玉芳,张娜,张静平.基于积极心理学改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 杂志,2013,28(2):94-96.

[4]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

[5]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312-314.

[6]史仕羽.积极心理学视角中的男护生管理教育[J].辽宁医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8(4):50-52

R472

B

1009-6019(2014)11-0306-01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