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
2014-03-23段文映
段文映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
段文映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疾病、手术、化疗对机体的打击,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因自我形象的改变影响患者对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知和需要。因此,及时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指导和功能康复锻炼等身心全方面的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帮助她们正视现实,积极参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康复活动,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实现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
乳腺癌;健康教育;促进康复
乳腺癌目前在各地区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或第二位[1],是女性仅次于宫颈癌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乳腺癌患病率每年递增的趋势并渐趋年轻化。而英国医学院的专家们曾对57名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乳房的病人进行了观察,发现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的病人,10年生存率占70%。
1.心理指导
1.1 信息支持
由于知识的缺乏及各种顾虑,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焦虑、不安、忧郁等[2],护士应该向病人讲解癌症的发病原因,乳腺癌疾病的预后、转归和治疗方式,并向病人解释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预防,不要因为出现反应而放弃治疗;体形改变可以做矫形乳房重建手术或戴假乳房(义乳);化疗引起脱发早期可以戴假发,停止化疗后头发会重长等。介绍同类病友认识,介绍治愈病例,引导她们正确认识疾病,接受全程治疗和护理;介绍一些有关的书籍阅读,增强治疗勇气和信心。
1.2 心理支持
给病人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采取理解、同情和关爱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加以有效的指导,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和心理知识,及时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纠正患者的不正确认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倾听患者的倾诉和宣泄,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3]。指导患者正确评价自己,应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变不正确的思维模式,帮助患者尽快接受现实,勇敢面对未来的生活。
2.功能锻炼
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2.1 卧床期的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瓣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故术后1-2天为患者卧床期。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2 下床活动期的功能锻炼
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疤痕组织尚未形成,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的方法为:(1)术后的2-3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术后9-10天已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2.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功能锻炼、饮食及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为早日全面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术后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改善,身心得以康复,切实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实现其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
[2]陆淑悦.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102,9(2):147.
[3]胡佩诚主编.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
R737.9
B
1009-6019(2014)11-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