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钙化乳腺癌在钼靶片诊断中的价值及进展
2014-03-23张丽
张丽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微钙化乳腺癌在钼靶片诊断中的价值及进展
张丽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乳腺癌属于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乳腺癌钼靶片中有40%左右出现微钙化表现,而这对于微钙化乳腺癌的X线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微钙化乳腺癌在钼靶片诊断中的价值及进展,本文就微钙化乳腺癌钼靶片诊断表现、微钙化形成机制,以及良/恶性微钙化鉴别及其X线表现等进行了探讨。
乳腺癌;微钙化;钼靶片;诊断;价值;进展
乳腺癌在妇科属于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研究显示,如能做好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降低本病患者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1]。从以往临床诊断来看,采取乳腺钼靶片(X线)诊断有着准确性高、费用低,以及对钙化敏感等优势,故而成为诊断乳腺癌最为主要的方法[2]。此外,钼靶片诊断乳腺癌时,微钙化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应引起重视。本文就微钙化乳腺癌在钼靶片诊断中的价值及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临床工作有所借鉴。
1.微钙化乳腺癌钼靶片X线表现
微钙化乳腺癌钼靶片X线表现比较复杂,但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
1.1 大小形态及其分型
本文就Le-Gal's等学者采取钼靶片分类微钙化乳腺癌的分型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1)粗颗粒型:该型乳腺癌的钙化点直径约为0.5毫米,而形态不规则或规则;2)蠕虫样钙化:该型乳腺癌出现弯曲、叉样或直线样微小钙化,长度在1毫米左右,样子似小虫;3)泥沙型:该型乳腺癌的钙化点直径低于0.5毫米,同时呈现细沙样;4)混合型:该型乳腺癌指的是前述三种中任何两种或三种存在;5)融合型:该型乳腺癌指的是多个微钙化点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体积与直径更大的钙化灶。
1.2 微钙化和乳腺癌X线分型
对于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而言,钙化与肿块属于常见表现,为此根据微钙化与肿块可以将乳腺癌分成四种类型,即单纯钙化型、单纯肿块型、肿块伴钙化型、结构紊乱型,这里就与微钙化有关的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1)单纯钙化型:单纯钙化指的是正常X线表现腺体中或者无明显肿块增生腺体中,仅仅表现出形态各异、数量不等的微小钙化,通常情况下比肿块更早出现,属于早期癌仅有的X线征象。国外某学者报道单纯钙化在乳腺癌钼靶X线中约为9%,而且证实越是早期癌其单纯钙化比例越高。对于这类早期单纯钙化或者钙化数目较少的病灶,可切取标本行常规X线片,并且其X线片比较清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2)肿块伴钙化型:对于乳腺癌钼靶X线检查,若为肿块伴钙化型,则不宜漏诊,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此时钙化极易受到重视。这种情况下,微钙化可能存于肿块内,也可能在其周围,甚至和肿块之间存有一定距离。肿块伴微钙化对于肿块定性判断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边缘比较光滑并且与良性肿瘤难以鉴别的恶性肿块。
2.微钙化乳腺癌成分及其形成机理
2.1 成分分析
临床对于乳腺癌微钙化的化学成分研究不多,至今缺乏深入研究,部分学者的研究显示,钙化中钙化点含量最多的为钙(约为25%),其余成分则包括镁、碳酸、碳等,而化学物质则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蛋白质、水,此外有部分研究显示乳腺癌钙化点中还含有少量草酸钙。
2.2 形成机理
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机理研究较多,而且观点不一,至今无确切定论。有学者认为主要是营养不良性钙化,因为组织异常而引发钙盐沉积,而不认为是血中钙磷水平过高造成;也有学者认为是癌病灶局部缺血,出现坏死后,细胞裂解为磷屑,并且核酸进一步分解为大量磷酸根,加上局部钙离子与碱性磷酸酶增多,从而形成磷酸钙,进而形成钙化灶;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是肿瘤细胞分泌所致,具体而言是因为癌细胞钙质新陈代谢加强而分泌的钙质增多,从而出现超饱和现象,使得钙质沉积,逐渐形成大小不等钙化点,从而发生微钙化[3]。这些观点表明坏死癌细胞与活的癌细胞都可能引发钙化。从近几年相关研究来看,乳腺癌组织中的部分表达骨基质蛋白形成一种类似骨组织的沉积微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形成可能与微钙化相关,但是具体结果如何还需要不断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3.乳腺癌微钙化征象良性/恶性鉴别诊断
微钙化乳腺癌钼靶片征象可以进行良性/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 微钙化的形态表现
从相关研究中可知,泥沙样微钙化属于最典型的恶性表现,其数量较多,而且细小、分布广,恶性率约为95%左右;混合型微钙化也比较常见,其钙化的数目也十分多,并且能单发或多发,伴有腺体结构紊乱等,肿块也不明显,存有很大恶性可能;蠕虫样微钙化十分罕见,故而出现则有很大可能为恶性[4]。此外,部分学者认为蠕虫样、分支型及线样钙化属于恶性可靠指征,而蛋壳状、粗颗粒或融合钙化的数目比较少,基本上为良性表现。
3.2 微钙化数目与分布密度
这里的数目指的是乳腺内的微小钙化总数,而分布密度则指的是每平方厘米钙化点的数目。大部分学者认为X线显示微小钙化的分布密度大于每平方厘米5枚则认定为成簇。早期诊断乳腺癌成簇钙化数目的范围差异性很大,一些成片,而一些则可能仅有几枚;某些临床触诊虽然为阴性,但是经钼靶X线检查则可见大量广泛成簇钙化表现。为此,若泥沙样微小钙化,其总数高于30枚,或者其分布密度高于每平方厘米20枚则认定为恶性;若双乳钙化分布比较稀疏,并且分布密度在每平方米10枚以下,则可考虑为良性[5]。此外,部分乳腺癌患者经钼靶X线检查显示X线表现微细同时呈现分支状、针尖状或者不规则形状钙化,则基本上将1簇>5个钙化点判定为恶性。
3.3 其他
此外,有学者认为还能从钙化点密度、钙化发生部位等方面进行良性与恶性判断。其中认为恶性钙化患者的钙化点密度普遍偏低而且比较均匀,而良性钙化患者钙化点密度偏高同时分布不均匀;从发生部位来看,认为良性者的发生部位多位于肿块内或者致密浸润区,而恶性则多位于病灶内外,并且存在一定距离。
4.微钙化钼靶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影像学技术与设备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彩超、MRI及CT等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使得乳腺癌诊断更为准确。这些方法虽然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晰,但是由于对微钙化显示不敏感,同时操作比较复杂、费用也十分昂贵等,使得无法大力推广应用。故而,钼靶X线片成为最为主要的诊断方法。近几年研究显示导管内癌采取钼靶片检查检出率在10~15%,该概率是未采取该检查方式的3~4倍[6],可见对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5.结语
综上所述,乳腺癌微钙化采取钼靶片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钼靶片相关操作得以提高,为此确诊率也逐渐提高。加上影像学不断发展,蛋白与分子水平对微钙化的形成机制也有了一定的眉目,相信钼靶片进行微钙化乳腺癌的检查对于以后更深层的认识乳腺癌微钙化有着很高的价值,值得借鉴。
[1]白杨,李静艳,崔国忠,等.钼靶微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3,12(11):862-865.
[2]贺红艳,张大伟,韦德湛,等.钼靶、超声检出微钙化灶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78-3681.
[3]赵玉年,徐向红,崔怀萍,等.乳腺内微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4):342-344.
[4]王金花,谭婉嫦,刘立志,等.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3,28(8):857-860.
[5]张剑,王新辉,李靓,等.乳腺微钙化钼靶X线片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5):284-285.
[6]谢红.钼靶X线微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30):679.
R445
B
1009-6019(2014)11-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