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中医

2014-03-23杜星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肾水学说五脏

杜星辰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405

感悟中医

杜星辰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405

曾几何时许多著名中医学家行医救人的故事,如李时珍尝百草治病救人、华佗刮骨疗伤,葛洪炼丹等等,他们用的都是中医的诊疗方法及中药的神奇运用,中医诊病的四字原则"望,闻,问,切",凝聚了多少情感、体验及交流的人性内容,中医的神奇陶冶了我对祖国医学的深切向往,使我步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殿堂。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基础。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理论指导实践,如果中医是座建筑,理论就是根基,如果根基不牢,高楼就要倒塌,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流水。因此让我们从古至今学习其理论的深层内涵,努力去了解,去感悟,这使我对选择中医之路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首先,是中医理论的"气生万物"理论。这里的气是一种宇宙的能量,这个能量,生万物。只要有生命的地方,甚至没有生命的地方,都有这种能量的存在。老祖宗说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升降之枢轴为中气;中文"气"字可泛指所有人眼不能看见摸不到的精微物质(包括构成整个宇宙的所有元素),所以"气"生(指物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万物(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人对宇宙和自然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哲学观点总结。气是如何产生的呢?谁也想不明白也没有合理的解释,但我相信"气"是存在的,同时也相信中医是一门比西医更高级的科学,这让我们在惊叹古人智商发达的同时不禁让我们担忧: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否学会它的一点点皮毛呢?或许如教授所言:学习中医是需要悟性的。

第二点就是阴阳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且分成阴阳两面,也就应了《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时我们叫"阴平阳秘"。对于人体来说就会身体健康,当这种动态的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打破时就会生病,严重时就会导致死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它道出了我们中医的治病原则,即"治病必求于本"。中医除了以阴阳区分脏腑及功能外,对于疾病的诊断及药物性能方面也用阴与阳加以区分。在诊断方面如色译鲜明则病在阳分;色泽晦暗则病在阴分。声音语调高亢洪亮则为阳证,少言沉静属寒面为阴证等等,诊断后若为阳胜则用阴药,若为阴胜则用阳药;在用药方面,中医认为药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气味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第三点就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一切事物皆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构成。它们统一有序相互关联。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味五气,各有所司。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人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如肝气主升,而木具有生长、开发、舒展的特性,故肝属木;心阳主温煦,心属膈之上为阳脏而属阳,具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等等。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养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第四点就是藏象。所谓"藏",就是藏于身体内部的脏腑组织,例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等。藏象的核心是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三类。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藏象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中医根据藏象,以脏腑分表里,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相表里。按照客观位置,心肺位于膈上,大肠小肠位于膈下显然不相表里,因此中医并非按位置区分而是按经脉循行及脏腑生理作用及联系来区分的。

中医理论是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理论方法,在论述脏腑生理功能,其生理功能及联系,将形体各窍连结成整体,还有有关脏腑藏神方面也都运用了五行、气以及脉络循行。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学生,我觉得中医很有前途,而且是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的一门学科。坦诚地说,有些人不相信中医理论,但中药的魔力着实让人钦服,很可惜它的许多性能并未让许多人得到正确认识。毛主席也曾说过,中医药是一个宝藏,一旦挖掘出来,那将是惊人的财富。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中医以神秘而复杂的五运六气学说从生态大系统出发对疫病流行的时间及气象规律进行探讨和总结。中医"天人合一"之学说相信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宇宙法则,统一支配着天体的运行,季节的变化,人间事物及人体生命。中医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医疗系统,中医学作为一门异于西医学具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科学,在世界医学之林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走创新与继承并行的发展之路,要把中医药文化扬光大,重任在我们身上。作为一名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我们任重而路远,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医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现在学习中医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志趣,普及中医,就是普及健康!中医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探索和学习空间,中医之路是大有可为的。

R22

B

1009-6019(2014)11-0041-02

猜你喜欢

肾水学说五脏
中医名言拾粹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失眠与五脏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金匮要略》大剂量黄芪应用验案举隅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