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2014-03-23王鑫玺
王鑫玺
山西省静乐县中医院 山西 静乐 035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王鑫玺
山西省静乐县中医院 山西 静乐 0351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24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采取纯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比较(X2=4.18,P<0.05),差异显著,不良反应差异比较(X2=0.13,P>0.05),差异并不显著。结论:采取中西医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观察分析
带状疱疹又称蛇串疮,其发病主要原因是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在中医学中认为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患者肝气内结,经络不通,长时间引发肝胆火旺,又受到外协化热所影响最终发病。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可以同时发挥西药和中医的作用,很好地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选取到我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24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其中男129例,女117例,患者年龄范围分布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42.1±2.4岁,患者病程1-6天,平均病程3.5±1.3天。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且排除胆囊炎、循环系统疾病和肋间神经痛等重大疾病。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疱疹严重程度及发病部位等数据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纳入研究使用。
1.2 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伴随有神经痛,在皮肤出现损伤之前均出现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伴随有皮肤灼烧样疼痛、搏动痛和发热症状。患者皮肤破损部位的水疱大小为绿豆大小,水疱基底部为红色,而且沿神经进行分布,形状为条状或者带状。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药进行治疗,药法及用量如下:让患者服用阿昔洛韦片(每日五次,每次0.8mg)、维生素B1(每日三次,每次10mg),维生素B12(每日三次,每次25ug),患者连续治疗10天。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下药方进行治疗,药法及用量如下:本研究中参照黄玉琼的研究,拟定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药方如下:龙胆草10g,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5g,栀子15g,车前子10g,泽泻15g,生地黄10g,当归5g,柴胡10g。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方进行加减。对于红肿热甚患者,需添加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连翘15g,大黄10g;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加荆芥15g,防风15g,川芎5g,郁金15g,芍药20g;对于肝胆火较旺盛者,则加茵陈蒿20g,栀子加至30g,大青叶10g,青黛10g。当患者的药方确定好后,用药水进行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10天。
1.4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具体如下:将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是指治愈和有效之和。治愈指患者治疗后皮肤破损及其与临床症状均消失,水疱痂皮脱落且无新水疱出现,皮肤表面留有浅红色痕迹,无疼痛出现;有效指患者治疗后疱疹面积减少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疼痛有所缓解,水疱部分结痂且无新水疱出现。无效是指患者接受治疗后疱疹面积减少未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仍有新水疱出现,疼痛未缓解。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为对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样本率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当判断指标P<0.05时,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治愈67例、有效48例、无效8例,其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患者治愈51例、有效40例、无效32例,其总有效率74.0%,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差异比较(X2=4.18,P<0.05),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标准,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较为满意。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1例为恶心,3例为头晕,其不良反应率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其中3例为恶心,2例为头晕,其不良反应率4.1%,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差异比较(X2=0.13,P>0.05),差异并不显著,符合统计学标准,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法治疗与西医疗法对患者的安全性效果相当。
3.讨论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发病的,这种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种,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潜伏时间通常较长,当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或者疲劳时,病毒就会被激发从而引发患者出现带状疱疹。中医学中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主要与患者肝经湿热郁结有关,因此常见发病部位均在肝经循行部位。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除了皮肤会受到破损外,患者通常还会伴随有神经痛,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则会有异常感觉,如蚁行感和针刺感。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由于本身抵抗力低下,往往会伴随有后遗神经痛,部分患者则表现出顽固性神经痛,这种疼痛通常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睡眠,降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同时患者情绪上出现困扰,严重者还会产生抑郁和烦躁心理,因此及时治愈患者的带状疱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寻找快速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西医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单单依靠西医进行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已经取得较好的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对随机抽取的246例患者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结束后发现采取中西医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采取西医治疗的患者,且二者的安全性差异不显著,这又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采取中西医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同时发挥中药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祛风通络的作用,西药的抗病毒、养神经作用,并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效果较为满意,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郭海龙.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疗效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09,1l(20):15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2-98.
R275
B
1009-6019(2014)11-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