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脱出率中的应用
2014-03-23陈庆丽曾满萍陈丽妃
陈庆丽 曾满萍 陈丽妃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脱出率中的应用
陈庆丽 曾满萍 陈丽妃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导管脱出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PICC导管脱出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结果:QC小组干预后,PICC导管脱出率9/80(11.3%)较前37/126(29.4%)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对PICC维护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实施改进措施,能有效降低导管脱出率,进一步降低患者带管风险。
品管圈;PICC;导管脱出;护理
PICC导管脱出与导管维护质量关系密切,由于目前对于导管正确维护和管理细节存在较多争议,需对导管维护流程进行分析、建立标准化的导管维护规范,据此我科成立了QC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脱出率,延长带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8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80例,其中男46人,女34人,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1.5岁。
1.2 方法
1.2.1 组圈
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6-8名,分配工作,明确职责。
1.2.2 主题选定
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降低PICC导管脱出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设计目标值。
1.2.3 现状调查及要因确定
根据现状调查资料,运用鱼骨图从"人"、"法"、"环"、"物"四方面总结原因。运用柏拉图法分析导致导管脱出的主要原因,得出:导管固定不当、宣教不到位、穿刺部位不当、患者依从性差等为主要原因。
1.2.4 对策与实施
1.2.4.1 规范专科护士的准入与培训。
1.2.4.2 PICC穿刺部位选择:
黄石群等[1]研究不同PICC穿刺部位脱管的发生率,结果显示:穿刺点位于腕关节上4横指至肘窝下2横指处为3%;穿刺点位于肘窝下2横指处为13%;穿刺点位于肘窝上4横指处为0%。因此,肘窝下2横指处的静脉不宜作为PICC穿刺的首选部位。
1.2.4.3 导管固定:
使用IV3000贴膜固定,导管露出体外部分U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动、反折[2];贴膜外用弹力短丝袜袜套保护法可有效预防导管脱出。
1.2.4.4 敷贴的更换:
更换敷贴时,自下而上去除敷贴,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敷贴一旦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换。
1.2.4.5 PICC脱出后的处理:
置管后应详细记录导管置入的长度及X线定位的位置,如发现导管部分脱出,及时行X线检査,检查显示导管木端仍在上腔静脉内,可在无菌下剪去过长的导管,重新安装连接器[3];导管完全脱出时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防止出现局部血肿。
1.2.4.6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家属的年龄、认知水平,文化的不同等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在置管前、中、后进行多次宣教,按计划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的全程健康教育,保证置管的安全。
1.2.4.7 随访
定期采取电话随访、上门访视等方式,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找出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依从性。
1.2.5 反馈及评价
采用PDCA循环,在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整改并制定有效措施,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保管时间的目的。
1.2.6 "PICC脱出"标准
依据2006版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4],制定导管脱出与移位的判断标准,PICC脱出:外露导管长度增加>0.5cm,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PICC移位:外露导管长度增加>0.5cm,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内。
2.结果
依据"PICC脱出"标准,2013.1-2014.1我院 PICC导管脱出率为37/126(29.4%).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小组干预,PICC导管脱出率为9/80(11.3%),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5]。PICC脱出作为一项护理不良事件,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做到"事前预防",建立质量改进项目,对PICC维护过程进行管理/明确和设计标准工作流程,通过准确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监测流程,并根据改进结果不断完善流程。因此,本研究运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流程进行研究,在行动之前,团队共同分析,找出导致PICC脱出的关键环节,实施改进措施以期达到降低PICC脱出发生率的目的。
[1]黄石群,胡敏芝,等.PICC穿刺部位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右江医学,2007,35(4):401-402.
[2]郭丽.更换PICC透明贴的新方法[J].护理学杂志,2010,25(6):29.
[3]Chiozza M L,Ponzetti C.FMEA:A model for reducing medical errors[J].Clin Chim Act,2009,404(1):75-78.
[4]刘发兰.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121-122.
[5]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PICC catheter out rate
CHEN Qin-li ZENG Man-ping The chenzhou city of hunan
province first people's hospital.Hunan chenzhou 423000
Objective:To explore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effect on reducing the rate of PICC catheter emerge.Methods:Through carry out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analyze the factors lead to PICC catheter emerg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Results:QC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PICC catheter emergence rate of 9/80(11.3%)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37/126(29.4%)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0.05).Conclusion:By QC group activity each link of the process for usm maintenance were analyzed,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ment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rate of catheter prolapse,further reduce the risk of patients with tube.
Quality control circle;PICC;The catheter out;nursing
R197.323
B
1009-6019(2014)11-0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