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管理圈活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4-03-23何旭香陈玉华薛月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圈员先天性心脏病

何旭香,陈玉华,薛月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儿童心血管科,浙江 温州 325027)

·护理研究·

品质管理圈活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何旭香,陈玉华,薛月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儿童心血管科,浙江 温州 325027)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活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患儿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健康宣教外,通过QCC活动对患儿家长进行喂养知识、日常护理、预防感染、用药知识、常见异常问题及识别等方面进行宣教。结果:观察组家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一年内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QCC活动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儿童;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品质管理圈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脏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0.7%~0.8%[1]。据有关资料[2]统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达15万,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病年龄小,各系统发育不完善,生活能力低下,虽经过住院治疗和护理,患儿能渡过危险期,但其耐受性差,需要科学的家庭照护。而大多数患儿家属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知识缺乏,没有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患儿出院回家后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需再次入院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我科自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间通过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小儿心血管科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12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0)。观察组:女35例,男30例,年龄1.4~36个月,平均(19.2± 13.2)月,住院时间10~17 d,平均(13±2)d。所有病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单一心脏畸形42例,占64.6%,其中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15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2种及以上心脏畸形23例,占35.4%。观察组家长65人中女45人,男20人,年龄21~65岁,平均(46±1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人,占53.8%,中专或高中28人,占43.1%,大学及以上2人,占3.1%;照护者:母亲37人,父亲15人,祖母5人,外祖母5人,保姆3人;本市常住人口43人,暂住人口22人;有参加过心脏病知识培训3人,无参加过心脏病知识培训62人。对照组:女35例,男25例,年龄1.8~36个月,平均(20.4±14.4)月,住院时间11~16 d,平均(14±1)d。单一心脏畸形40例,占66.7%,其中室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2种及以上心脏畸形20例,占33.3%。对照组60人家长中女42人,男18人,年龄22~67岁,平均(49±1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人,占55.0%,中专或高中26人,占43.3%,大学及以上1人,占1.7%;照护者:母亲36人,父亲14人,祖母4人,外祖母4人,保姆2人;本市常住人口41人,暂住人口19人;有参加过心脏病知识培训2人,无参加过心脏病知识培训58人。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患儿家长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家长一般资料比较

1.2 健康教育方法两组患儿家长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健康宣教外,采用QCC的方法进行宣教。

1.2.1 组建QCC:医护人员自发组成QCC,QCC共有10人,含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其中护士8人,医生2人。每月进行1~2次活动,每次活动1~2 h,活动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选出圈长、辅导员、秘书各1名,分别由中级、高级、低级职称的护士担任。全体圈员召开QCC会议,针对本科存在的问题,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员能力等选题四要素原则,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为主题,圈名为“爱心圈”。

1.2.2 实施步骤:①家长对家庭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爱心圈”圈员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家长对家庭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从低到高依次排列。结果显示,家长对喂养知识的需求排在首位,尤其是对何时添加辅助食品,奶孔的大小,如何防止因呛咳而诱发肺部感染的需求尤为明显,其次为日常护理,预防感染,用药知识及常见异常的识别。②培训患儿家长:根据家长对家庭护理知识知晓的排列情况,有的放矢组织培训。通过圈员示范、看视频、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将所有资料制作成小册子,附以图片,每周2次由圈员向家长进行讲解。圈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个性化护理,利用模型一对一进行示范,使家长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奶孔的大小,如何防止着凉呛咳,奶量的控制,如何安排吃药的时间并情景模拟出现剧烈哭吵及面色发绀时的紧急处理。圈员组织家长每周看视频1~2次,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经验。③中期评估:圈员及时评估家长掌握程度,协助家长找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出院前1周让家长复述一遍宣教的知识,不足之处有针对性进行指导。④出院随访制度:出院后跟踪随访,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及以后每月1次,采用电话随访,书信来函的形式进行。

1.3 问卷调查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为本科自行设计),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时间为患儿入院时,内容包括:是否知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知识、日常护理、预防感染、用药知识、常见异常问题的识别。第二次问卷调查时间为出院1年之后,采用电话随访、书信来函、QQ或上门家访的形式调查家长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1年内有无因家庭护理不到位诱发并发症而再次入院,家长对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度测评。

1.4 效果评价评价两组患儿出院1年之后,家长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1年内有无因家庭护理不到位诱发并发症而再次入院,再次入院的次数是否较前减少,家长对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人文关怀、情感支持及沟通交流的合理性等。共发出调查问卷125份,回收120份,观察组发放65例,回收65例,回收率为100%,对照组发放60例,回收55例,回收率为92%。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及再次入院率比较1年之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而患儿因护理不当诱发并发症需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再次住院率比较n(%)

2.2 满意度测评比较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度为4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长期慢性疾病,患儿虽经过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若日常护理不周到,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需再次入院。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并发症可由各种诱因引起,比如感染、呛咳、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等,这些诱因可因为家属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庭护理知识缺乏而发生,因此,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是传播健康知识、促进人群健康的良好方法[3]。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4]。优质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提升患者满意度[5]。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照护患儿,减轻疾病的进展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多数年龄小,病种复杂,健康教育工作难度非常大,简单的健康宣教方法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家长在婴幼儿喂养、日常护理、预防感染、用药知识、常见异常问题的识别等几个方面的掌握率均低于45%。

QCC最早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提出,指的是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6]。QCC的建立不仅提升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

通过QCC活动,全体圈员找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的难点、重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措施,同时进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爱心圈”建立后,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针对性的反复强化健康宣教,使患儿家长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日常护理、用药知识等多个方面的掌握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患儿的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肖琼芳等[7]研究发现通过随访,家长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满意度可得到大幅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QCC活动,患儿家长对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度由45.0%上升到96.9%。因此,采用QCC活动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张远枝, 庞保东, 王爱芹, 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J]. 临床荟萃, 2011, 26(13): 1147-1148.

[2]崔炎. 儿科护理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77-280.

[3]曾菊芳, 潘夏燕, 陶雪玲, 等.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后母乳喂养及避孕行为的影响[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 42(5): 497-498.

[4]金益曼, 吴朝晖, 余慧茜. 健康教育路径修订表在胃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应用[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43(12): 840-842.

[5]邱武英, 徐玉梅, 王雪芳.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10): 1973-1974.

[6]王秀娟.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备用药品管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9(3): 268-270.

[7]肖琼芳, 黄英, 蒋海英, 等.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西部医学, 2009, 21(12): 2189-2190.

(本文编辑:吴飞盈)

R473.72

B

1000-2138(2014)03-0227-03

2013-05-15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内P S B H资助项目(2012002)。

何旭香(1971-),女,浙江温州人,副主任护师。

猜你喜欢

圈员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