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014-03-22张淑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张淑君

多媒体已在教学广泛应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理解上的误区,没有认清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以至于出现使用无度、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甚至以多媒体替代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况。

多媒体教学误区课堂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就是将视觉和听觉完美的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其融文、图、形、声四位一体,可以形象地处理好大小、远近、动静、快慢、局部整体的各种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颇受老师青睐。

但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走入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替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有些教师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以至于出现全能多媒体的认知。

1.替代教师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尤其是CAI的运用。很多教师认为,CAI的制作过程中已经按照教材的内容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绝对不会出现混乱和知识点交待不清的问题了。孰不知,课件完成后,在运用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而实际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教师只是按照CAI中的程序一步步演示,那么教师就只是一个解说员和放映员,是一个站在主角位置的替身。一个没有融入自己教学理念、自己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课,即使多媒体画面再好看,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也是苍白的。这样的课件就像一个网,限制了教师才智的发挥,把教师和学生割裂开来,丧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的主动性。

2.替代学生

一些多媒体教学,只侧重于教会学生知识,把教材内容中抽象的化为形象的,理性的化为感性的,呈现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的东西,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跟素质教育思想是大相径庭的。课件应符合启发性原则,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能用课件替代学生的思考和操作,更不能越俎代庖,成为“应试教育”的现代化手段。

3.替代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授课时,那些突然而至的灵感,是无法加到课件中去的。因此,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

4.替代实验

教学中,不少教师用多媒体模拟来取代演示实验,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是为了让学生直观真实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对那些可以操作的实验就没有必要用多媒体虚拟模拟。比如,惯性的模拟演示,如SO2与Cl2的漂白性对比等。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

二、无度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先进,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一会用Flash,一会用PowerPoint,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出现“老师照着稿子念,学生盯着屏幕看。课本笔记不用翻,上课就像搞展览。当时感觉挺新鲜,课后功课全忘完”的现象。有些课件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分不清主次,只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致使学生感觉上课如同看教师演戏。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作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

如语文课堂上,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时,大量调用音像图片、影片剪辑、讲话录音等,如此多的引入冲淡了教学主题。我们应明白: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斑羚飞渡》的动画,重点突出,激昂悲壮的音乐,简洁明快的画面,展现出斑羚飞渡惊心动魄的场面,总时间也不过3分钟。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长时间的处于刺激状态,容易造成疲劳,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在教师的操控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不应只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三、炫耀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它能优化教学效果,但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去考虑,适当地运用,而不是为了跟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潮流而使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管内容是否需要,硬将声音、影像引入以体现“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导致所设计的课件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使学生对画面印象深刻,却掌握不了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更不用说可以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美感,课件制作越来越花俏,漂亮花草的底纹,可爱的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文字等,甚至一个答案都费尽心思制作各种展示效果。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不少老师在课件上精益求精,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还使用大量的动画和声音,这样确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小学生,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新奇的事物上,对上课的目的完全不重视。这些富有“美感”的课件,只不过是画蛇添足、哗众取宠、盲目追美、华而不实,课堂教学成了多媒体展示会,导致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一堂课下来,尽是多媒体的“表演”,把多媒体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仿佛一个多媒体制作的高手就可以担任所有的课程似的,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

四、粗劣

从性质上来说,多媒体与黑板、粉笔没有什么不同,教师才是知识传播的最重要媒介,教师的自身水平与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有些教师将多媒体使用作为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特点实施教学。使用的课件不尽人意,粗制滥造,为使用而使用,出现了画面色彩失真、颜色使用不当、画面色彩花里花哨、音乐与文章感情失调等毛病,学生如雾里看花,着实摸不着边际。因制作水平有限,难以发挥辅助作用,没有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作用。

究其原因,教师“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注定不会产生高质量的课例。因此,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重难点,要大胆突破,并努力学习多媒体的制作技巧。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一个理念: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切忌教师成为一个放映员,教师应做多媒体的主人,不要做多媒体的提线木偶。

参考文献:

[1]陆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吕效国,姚海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误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