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交融成合力,莹莹之光灼其华
2014-03-22嵇雯翃
嵇雯翃
美术教学在小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合作学习个体学习小学美术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或许标准很多。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特点是教师出彩、学生更出彩。这一段时间我加入国标本小学美术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和录像课的录制工作,完成了《海洋怪兽》《我做的海洋生物》《罐和壶》《桥》四节陶艺课的拍摄活动,及《三原色》《远古的动物》《动物朋友》和《亲昵》等课程的教学设计的编写工作。这期间我一边阅读余文森等专家书,一遍不断地磨课、上课、思考、修改,这些课型,尤其是陶艺课的设计,我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都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使我对教育学方式转变的“合作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小组课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下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教学形式。在上的这几节示范录课时,我都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都由小组展示汇报课前自主学习的结果开始,进而展开教学活动。这几节课的小组汇报,有的有见地、很精彩,体现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宽度和深度。
例如,我在上《做做海洋生物》这一课时,对于孩子们来说,海洋是神奇的。课前,我组织学生预习这堂美术课:同学们有的跑图书馆阅读有关海洋的书籍,有的找来家中收藏的海螺等海洋标本,还有的自己上网找寻相关资料。“预习”的过程同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由“走进海洋”“认识海洋生物”“发现的海洋生物的特征”“表现海洋生物”等四个部分部分组成。前三个部分,我分别由六个学习小组进行了课前的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中的展示和自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明确。在课堂中六个学习小组的展示与教学,脱离了惯用的图文展示的形式,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搜集,还自行设计了“猜一猜”和“以诗句描述海洋生物的美”等环节。对于章鱼学生是这样描写的:“大大的脑袋装智慧,八条手臂本领强,小小吸盘是圆形、吸上猎物跑不了。”,再如,“飘飘逸逸大蘑菇、晶莹透明真美丽”这类描述水母的句子……学习小组的课前自主学习并非流于形式,体现出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潜能令人惊讶。
合作、自主,这是学习方式的一个巨大转变,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一节课的展示与汇报,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二、关于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的两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二者的关系如何,如何有效合作学习,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上《桥》这一课,整个学、教活动由课前学习小组探究学习(实地调查)、课上小组展示与交流、个体设计活动(教师给予技术支持)、展示与评价等几个部分组成。本课最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生一份的课前探究表。这份探究表,包含有探究内容、研究背景、研究途径、探究结果、结果呈现形式、小组讨论结果等项目,最后还有一栏为家长对探究过程的评语和建议。从学生完成的课前探究表来看,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完成了任务,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在个体探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小组讨论结果,而家长给予的评价和建议,也不失中肯而又富于建设性的,显示了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方式转变的肯定和支持。
在教学活动的“展示与评价”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恰当而有趣的情景——“家乡的桥招标会”:会上六位经小组推荐、全班评议出的“设计师”分别展示、讲解本组成员共同设计制作的《桥》。其余学生化身为“招标人员”进行提问与评价,“小设计师”则现场提出各种问题。“招标人员”提出的问题角度特别,“设计师”的回答精彩纷呈,生生间的对话出人意料却有相当精彩。在对话中,生生间观点的碰撞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介绍他们设计制作的“现代拉索桥”,有的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廊桥”“石拱桥”“梁桥”,还有介绍“跨海大桥”。生生间有解释、有争论,有沟通,也有包容和认同。这个对话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们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思考、互相学习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都焕发着活力。本课精彩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建立在这份课前探究表之上的。
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决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释疑的目的。如果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小组讨论了。或者说,学生个体学习解决基础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的是更深的问题。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独立学习之上的,离开学生自身的独立学习,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会有深度,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所以,小组学习是个人的独立学习的深化、延伸、表现和提升。在课堂中,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室一种联系紧密、螺旋上升的关系。
三、合作学习是否一定要分组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有与人交往、交流、合作的愿望。提到合作学习,首先想到是“分组”,似乎合作学习一定要采取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不是一定要进行分组呢?美术课上,部分组是否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完全可以。
《三原色和三间色》是小学二年级的第一课。本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色彩的基础知识。我设计了请同座位的同学先找出红、黄、蓝三原色,选其中一种喜欢的颜色涂在自己的手掌上,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不能选一样的颜色,再快速地把涂好颜色的小手印重叠印到纸上,看看这两只小手印变成了什么颜色?红色的小手印和黄色的小手印压印在一起时变成了橙色的小手印,黄色的小手印和蓝色的小手印压印在一起时变成了绿色的小手印,红色的小手印和蓝色的小手印压印在一起时变成了紫色的小手印。孩子们很开心,并主动、自然地获得了色彩的知识,认识了三颜色和三间色,并发现了三间色的由来。
在日常美术课堂中,同学间互相欣赏、推荐并点评同伴或自己的作品等,也是我经常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欣赏同伴、向同伴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而相互学习就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4~6人组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交流面会更广、表达的机会更多,对学生的促进也将会更大。这个时候,小组就会自然地形成一个很好的合作习惯。但如果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把握以及小组缺乏对合作学习实质的需要而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难免流于形式,未必能取得理性的效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究与实践。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一位教育学教授的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