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引导,架起幼儿成长的桥梁

2014-03-22岳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惩罚解决问题幼儿

岳波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总是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行为。很多教师总是用惩罚的方式试图纠正这些错误行为,但是成效并不显著而且掌握不好惩罚的“度”,甚至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从幼儿角度出发,尊重和理解幼儿的积极引导,才是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正确而又有效的办法。积极引导自尊心尊重理解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合规范的行为。针对这些错误行为,很多教师总是会采取惩罚措施以儆效尤。惩罚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暂时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是方式过于直接和激烈很容易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受罚之后不服仇恨老师,拒绝认错甚至有暴力行为和倾向。在很多情况下,惩罚只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让幼儿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呢?积极引导。引导是帮助幼儿理解并实践有意义行为的过程,引导的目的在于以积极的师生交流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呢?以幼儿把粉笔弄撒了这件事为例,如果教师用责备的语气命令幼儿把撒在地上的粉笔捡起来,这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惩罚,会让他感到羞耻。如果教师说:“谁都弄撒过东西,我们可以一起帮助他捡起来,对吧。”这对他来说便是一种积极引导,不仅给了幼儿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还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也教会了其他幼儿要团结互助的道理。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在制止或纠止幼儿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方式教育他们,使他们懂得哪种做法是不对的,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一、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1.幼儿出现错误行为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皮亚杰认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但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从而很难与其他幼儿分享容易造成冲突产生错误行为。因此,教师要调整降低自己对幼儿的期望,理解和尊重幼儿不要强求幼儿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

其次,是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门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因此,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需要,并进行合理的引导。

再次,是家庭的影响。压抑和消极的家庭气氛与环境影响,通常会造成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出错误行为。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和交流,家校合作,为幼儿营造更好的更适合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2.幼儿错误行为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尝试水平,他是错误行为的最温和的形式。在这一水平,幼儿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在试图学习如何行动,是在试验周围环境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教师在班里经常会看到有的幼儿一边犯错误,一边偷偷观察教师的反应。这时候,教师必须认真严肃,才能有效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让其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第二种水平是社会习惯水平。幼儿好奇心重,总是习惯于模仿其周围人的语言和行为,但是幼儿并无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从而容易造成错误行为。这时,教师不能因此而惩罚幼儿,而是要正确引导幼儿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

第三种水平是情感需要水平。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幼儿常本能地以激烈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时教师不应惩罚幼儿的错误行为,而是要充分了解错误行为和幼儿压力的来源,从而帮助幼儿对压力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针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和水平之后,应决定是进行个别引导还是集体教育。如果问题涉及一两个儿童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且应尽可能私下里进行,以。而不是把个别幼儿的错误公布于众,让全体幼儿引以为戒,使被批评的幼儿感到羞耻。幼儿的这种感受,会对其产生长时间的、甚至是终生的消极影响。为了避免幼儿尴尬和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师可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在集体教育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点名批评个别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表扬个别幼儿而使有错误行为的幼儿改正过来,通过表扬树立正确的榜样这样既可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又能使集体活动正常进行。

不伤害幼儿的自尊,是教师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首要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幼儿错误行为的迁就。当幼儿经教师多次提醒仍无改进,或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幼儿心情烦躁,教师的语言不能发挥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幼儿暂时离开集体活动,或让他单独坐在较安静的地方。在幼儿冷静下来之后,教师和幼儿交谈已发生过的事情。通过谈话,使幼儿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做。

三、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分辨和评价能力。

1.教师除了要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之外,还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向幼儿提出合理的、幼儿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2.教师给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不要立即介入幼儿之间的争执和冲突,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幼儿自己解决。幼儿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如果这时教师介入,以成人的思维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引起幼儿的误解。

3.针对较频繁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教师可通过情境设置,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有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师处理幼儿错误行为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惩罚解决问题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