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让物理课堂绽放异彩

2014-03-22孙洪志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物理信息技术探究

孙洪志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此达到课堂“减负增效”的目标。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的广泛应用,给当前课改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们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讲解某些物理原理,揭示物理运动过程。这样做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易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获取多媒体信息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本人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感性认知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生命线”,是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把握物理本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实验器材或场地时间所限,一些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电流表或电压表读数时,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读准。又如,在讲解到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进行演示实验,需要准备的器材很多,又很难兼顾到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CAI,或是实物展台进行演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感性认知。

例如,教师在演示液化现象时,一般用乙醚做常温加压液化,但其可见度很小,因此可以借助视频实物展台。演示时用装有乙醚的注射器,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使成像最清楚,推动或抽动活塞做加压液化和减压汽化实验,就明显地看到液化和汽化现象,使学生获得了直观感受,增强了感性认知。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能在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得地过渡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通过视频播放录像“浇不灭的蜡烛”激发学生想象,增强学生求知欲,并把启发、探究、发现情境等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变复杂为简要,使重点得以突破,难点得以化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再如,讲“电流的方向”时,采用多媒体动画箭头的方式,展现电流的方向,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微观问题形象地通过宏观图象展现,扩大了学生宏观视野,强化了教学直观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魅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索、思维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实验探究、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贯地组成的。而信息技术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电流的方向》这一节,就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把导体中的正负电荷用来表示,当通电以后,正电荷移动就开始移动,此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分子热运动》这一节,也可以用电脑动画形象的表现,把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抽掉玻璃片后,两种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若是温度升高,这两种气体的分子就会运动的越快。这样就使教学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看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课程标准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索、分析、组合与探究有关的信息,从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具体指导,如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让学生在网上探究望远镜的种类;防盗门“猫眼”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等等。学生兴趣浓烈,产生的效果比预料好得多,更是丰富了书本知识。

五、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效果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虚拟的实验环境,能对实验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为实现实验教学过程的个别指导提供技术保障。将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录下,经过录像整编、分析,通过多媒体技术形式,让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回放实验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从自身的角度,应用自己的眼睛去辨析自己在实验中的错误,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教师还可以上传资料,并对上传资料不断归类整理,构建一个完整学生实验误区资料库,通过对实验录像进行精心的汇编,引导学生去辨析实验的错误,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剑.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学物理,2013,(07).

[2]王建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探索.新校园,2013,(03).

[3]李海涛.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之我见.教师,201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信息技术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